—、典故及其出處
典故(名句)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出處:《清史·吳偉業傳》。
參資:古詩文網《圓圓曲賞析》。
吳偉業像
二、《圓圓曲》作者吳偉業其人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江蘇太倉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名列“江左三大家”,他的梅村體《圓圓曲》,公認為古典七言長篇敘事詩的巔峰之作。
他出身書香之家,7歲始讀家塾,14歲能屬文,學者張溥愛其才,主動收錄門下,傳授讀寫之學,為他打下扎實的文學創作基礎。
他志存高遠,刻苦努力,崇禎四年(1631年),23歲時高中會元,又殿試連捷為榜眼,皇帝贊他“正大博雅”。
他在仕途上,極受皇上器重,初授即為翰林編修,繼典湖廣鄉試、國子監司業、升東宮諸官。一路春風得意,躊躇滿志。
崇禎17年(即順治元年),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縊殉國。吳偉業聞訊,痛嚎自縊,為人所救,才活了下來。
順治2年(1645年),南明弘光任他為少詹事,因與權臣馬士英、阮大鋮不合,居官僅兩月,即辭官歸里。此后,他居家十年,主持東南復社,聲譽卓著。
順治10年,清廷再三征逼,他被迫應詔,任秘書院侍講,升國子監祭酒。四年后,他借口有病,辭官歸里。他漢民族意識強烈,對這段仕清經歷,沉痛自責,深感恥辱。
康熙11年(1572年),他壽終正寢,享年64歲,葬于蘇州玄墓山北。家人遵其遺囑,將他“殮以僧裝,墓前立一圓石,曰:詩人吳梅村之墓?!?/p>
后人評論他:“苦被人呼吳祭酒,自題圓石作詩人。”
三、《圓圓曲》為吳偉業代表作
吳偉業是文學家,著有58卷《梅村家藏稿》,其中有詩歌《梅村詩馀》,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臺》、《臨春閣》,史書《綏寇紀略》、《春秋地理志》,成就是多方面的,只是詩歌占大多數,因此,文學家吳偉業,首先應該是詩人,正如他自我評介的。
吳偉業著作
詩人吳偉業,存詩近千首,其中160首古體詩中,約有一半是長篇。這些巨制中,又有20余首是七言敘事詩。
這些七言長篇敘事詩,在詩人整個詩作數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太大,但是,在我國古典長篇敘事詩史上,卻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
古代長篇敘事詩,細數起來,先有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繼有杜牧的《杜秋娘詩》,后有韋莊的《秦婦吟》,再算上兩首民歌《孔雀東南飛》、《木蘭辭》,一共只有6首,而七言的,又僅有白氏韋氏的三首而已,是如此之少!可是,吳偉業卻以一人之力,就寫了20多首,從而奠定了他在七言長篇敘事詩史上的崇高地位。
他的這些七言長篇敘事詩,都是以明清的歷史史實為題材,反映山河易主、朝代興亡的社會變故,描寫歲月動蕩、物是人非的人生畫圖,抒發民族感情、黍離之悲的故國情懷,志在以詩存史,世稱“詩史”。代表這方面成就的,當首推他的《圓圓曲》。
《圓圓曲》
四、《圓圓曲》的題材和主題
順治8年,吳偉業主持江南復社,基于士人高漲的民族情緒,他奮筆開涮吳三桂“開關揖盜”,寫下“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圓圓曲》。
在這首七言長篇歌行體敘事詩中,詩人站在明朝遺民的立場上,以《圓圓曲》痛斥吳三桂為了小妾而“沖冠一怒”,開關引入滿清入主中原,真實地反映了明清交替、闖王覆滅、國家興亡的重大歷史現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強烈的現實意義。因此,這首詩一問世,人們就競相傳抄,迅速風靡全國,百姓口誅,士人筆伐,怒罵吳三桂引狼入室,是漢奸賊子,把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當時身在偏遠云南的吳三桂,也深深感知到輿論殺人的威力,心里頗犯躊躇。他想到,吳詩人是實話實說,要挾人家不是罪上加罪嗎?于是,他派人攜千金請刪除此詩,起碼不要太敏感、刪掉他的名字,而詩人卻拒絕了。
還有人說,吳三桂迫于怒濤洶涌的社會壓力,在皇恩正濃時,又悍然起兵反清,就是為了洗刷漢奸的污名。姑不論其說的真假,而吳詩人《圓圓曲》的社會意義是不容低估的。
崇禎殉國
五、《圓圓曲》段落和層次的劃分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空侯伎,等取將軍油壁車。/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夢向夫差苑里游,宮娥擁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壙水。橫壙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只有淚沾衣。熏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座客。/座客飛觴紅日莫,一曲哀弦向誰訴?白皙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后約將人誤。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蓱z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便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欄。若非將士全師勝,爭奪蛾眉匹馬還。//
蛾眉馬上傳呼進,云鬢不整驚魂定。蠟燭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專征蕭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斜谷云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盡延致。一斛珠連萬斛愁,關山漂泊腰支細。錯怨狂風揚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徑塵生烏自啼,屟(xiè)廊人去苔空綠。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六、《圓圓曲》的結構和寫法
吳偉業在創作長篇敘事詩的道路上,他以唐人為榜樣,師法中唐白居易和唐末韋莊,兼容多家,開創“梅村體”新寫法,創作了《圓圓曲》,登上古典長篇敘事詩的藝術巔峰。
《圓圓曲》的寫法,改變了傳統的單線、順敘的篇章結構法,而采用雙線、倒逆式的構思,以倒敘、補敘、平敘的跳躍寫法,把吳與陳兩條線索,—主一副,或縱向起伏,或橫向對照,雙線交叉,縱橫并行,在更大的社會層面上、更深的理論內涵上,反映出廣闊而深邃的社會內容。
吳三桂跪請多爾袞入關
全詩段一、以高潮吳三桂入關開篇,寫出在“鼎湖當日棄人間”的驚心動魄大社會背景下,出現的驚世駭俗大歷史事件:“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下子就揭示出全詩的主題:在國中無主時,吳三桂開門揖盜,請滿清入主中原;又交代出兩個主人公,以及兩者之間僅僅是權臣與小妾的關系,從而明白示人,吳三桂為小妾而出賣了整個國家與家父,是無君無父、罪大惡極的大漢奸賣國賊。此段雖也以吳三桂口吻作了辯解:“紅顏流落非吾愿,哭罷君親再相見”,但是,輕飄飄的口談,與民族氣節、國家興亡的大是大非事實,兩相比較,豈可相提并論、同日而語?因此,開篇警策,引人入勝。
段二、倒敘吳三桂與陳圓圓遇合故事??煞?層。層1、倒敘吳陳的初會,雙線初始交接; 層2、補敘陳的歌伎生涯,為陳方單線;層3、緊承層1,敘吳陳兩心相許,相見恨晚;層4、寫吳三桂奉旨出關,可李自成入京,陳圓圓再度淪落,而吳三桂又“電閃黃巾”, “爭得娥眉匹馬還”,此層寫兩人悲歡離合的縱向曲折過程,讓吳三桂“沖冠一怒”,在淪喪的國土上,與“紅顏”再交接,并回應段一,宣告倒敘結束。
清兵入關圖
段三、寫吳三桂迎接陳圓圓的情景。也可分4層。層1、寫迎接陳圓圓的盛大場面;層2、寫吳三桂坐鎮西南,夫貴妻榮,陳圓圓做了王妃;層3、橫向平敘,寫陳圓圓昔日女伴對她的艷羨,反襯她的榮貴之隆;層4、寫陳圓圓自嘆,有對曲折遭遇的慨嘆,也有對驟然榮貴的茫然。此段空間跳躍,縱向跌宕,橫向對比,擴展內容,深化主旨。
段四、寫詩人的議論和感慨。層1、以周瑜為了二喬,赤壁一炬,破曹立功的歷史為比興,批判吳三桂“沖冠一怒”,卻為滿清入主中原立了大功;層2、詩人的感慨: 吳三桂“沖冠一怒”,贏得了美妙的愛情和顯赫的地位,可是,他卻失去了全家人的性命和整個國家的利益,以及他的靈魂和后世之名,兩相對比,是得是失?是成是???這是人生話題,也是歷史課題。
吳三桂與陳圓圓
總之,詩人就是這樣,采用雙線索、倒逆式的恢弘結構,以倒敘、補敘、平敘等縱橫跳躍寫法,把政治與軍事、國家與個人,以及人與人之間,曲折有致地連系起來,提出了個人貴賤榮辱的人生話題,以及國家興亡盛衰的歷史課題,具體而概括,通俗而深邃,興滅榮枯,存亡絕續,含蓄蘊藉,令人深思。
七、《圓圓曲》的語言和文采
如果說詩人以詩記史時,構思恢弘,寫法多變,波瀾迭生,錯落有致,為《圓圓曲》最突出的藝術特點,那么,其詩的第二特點,當是語言鋪排工麗、多用典故頂真,文采斐然,情韻兼勝。
工麗如,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香徑塵生烏自啼,屟廊人去苔空綠,等等,使歌行帶律詩韻味。
用典如,用吳王夫差寵愛西施而亡國,與詩尾暗引李白詩“功名富貴若常在,漢水也應西北流”兩典故,意在指斥吳三桂“為紅顏”是無恥行為,并含蓄預言他必然失敗的命運;用周瑜為二喬,火燒赤壁退曹兵,反襯吳三桂“為紅顏”而開關揖盜,等等,在多項對比中,又添上古今之比,增加了主題的歷史厚重感。
綜上可知,梅村體《圓圓曲》,師法唐人,兼容多家,以詩存史,反映現實,結構恢弘,章法多變,情節曲折,風流旖旎,語言典雅,文采斐然,堪為古典長篇敘事詩的巔峰之作。陳存選2024、03、17
吳偉業的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