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馬問企記
揭示企業向上的力量
【總投資22億的OPPO長安研發中心,凸顯整個東莞的轉型升級的步伐|來自網絡】
吾球商業地理:
我們的城市如果要擺脫被拋棄的命運,一方面是培育自有品牌,另一方面自然要堅定地扶持實業,同時騰籠換鳥,力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換句話說,就是要為自己這個“江湖”注入更強勁的活水,讓它變得更遼闊、更深遠。
采寫+主編/王千馬
圖片/王千馬+綜合;編制/大腰精+牛兒響叮當+喲嚯
壹
到東莞的街頭走一走,你會發現它的水網,比很多長三角城市還要發達!和蘇杭相比也不遑上下!
從江西尋烏縣而來的東江,自東北角惠州市惠城區、博羅縣之間入境后,與來自深圳市寶安區的石馬河(于今橋頭鎮新開河口匯入)、企石河(今企石鎮)相繼匯合后,又于石龍鎮分成南北兩條,其北主流于石灘接廣州增城來水,經石碣鎮、高埗鎮、中堂鎮、麻涌鎮的大盛村注入獅子洋;其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峽口社區接納來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又接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經石碣鎮、莞城街道、道滘鎮、厚街鎮、沙田鎮于泗盛注入獅子洋。而獅子洋則為珠江口內區域,東連東莞,西接廣州南沙,為珠江主要出海水道。
水網如此發達,讓地質構造屬于羅浮山斷裂帶南部邊緣的博羅大斷裂、東莞斷凹盆地,并因此東南高西北低的東莞,呈現出東部多山,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為丘陵臺地區的“容顏”。今天的松山湖(前身松木山水庫)正是修在了東南。我見到的水庫,像合肥的董鋪水庫、北京的密云水庫,大多是在北邊,東莞則逆其道而行之。
而其它區域無不與水有關!東北部盡管近山,但因為瀕臨東江,所以坡度小,地勢起伏和緩,多為易于積水的埔田區,而西北部更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多為地勢低平、水網縱橫的圍田區;西南部是瀕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咸田地區。今天的虎門,以及長安鎮正位于這一方位。
【東莞部分區域,可見其水網分布比較密集|來自截圖】
像步步高落地的長安烏沙,就一度以農業為主,生產力低下,導致在大逃港時期,很多烏沙人想方設法到了香港,這樣造成土地更是拋荒嚴重,“青年走光,田地丟荒;人心慌慌,干部難當。”但誰知道,正是得益于這些旅港居民,在改革開放之后回家鄉投資,在帶動當地從農業經濟快速轉變為工業經濟的同時,甚至因為超前的規劃設計,讓烏沙變成了口口相傳的“廣東第二村”,這在某種程度上奠定了步步高于此創業的基礎。
也正因為在珠江東側(主要是廣州),東莞的東便由此而來!也因為在這水網遍地之處普遍長著一種可以編席的莞草,東莞的莞又因此而來!所以,東莞的名字,一開始透著的是水性,還有鄉土。
比起東邊的千年商都,東莞自然有些自愧不如!再比起和自己出身差不多,但因為靠近香港而實現騰飛的深圳,東莞當然也要臉紅一下!但東莞也不是毫無優勢,它的優勢正在它介于廣深之間,靠著無處不在的毛細水管,將兩者勾連起來!而且,它還有接近惠陽,甚至北上江西的機會。
這種江江湖湖洋洋,構筑了東莞最初始的面目:一個位置重要的“江湖”,但顯然,我想說的江湖,意不止于此!
貳
遇到劉翼孔時,我終于對“江湖”有了明顯的概念,因為他是我在兩天內見到的第二個湖南人!第一個正是太陽神的周湘健,從湘字可見他跟湖南的關系,而劉翼孔則是湖南邵陽人!
找劉總,是因為他在華堅的經歷,從2006年到2016年,這個屬羊的湖南人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這家制鞋廠,同時他也見證了這家工廠最風光的時刻!這種風光也得到了東莞文學藝術院柳冬嫵老師的旁證,他說曾在這里搞過一場詩歌朗誦,結果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從這里可以得出兩種結論,一個就是華堅的人就是多,二個是當年東莞打工仔們的業余生活相對匱乏,在那個沒有娛樂、直播的日子里,只有文學,才是精神的撫慰!
這家在東莞制鞋史上具有一定地位的工廠,創始人叫張榮華,吳詩嫻的老鄉,都是江西人!
江西人加湖南人(當然還有湖北),便是東莞的“江湖人士”!從周湘健的口中得知,今天在莞的湖南人,大概有600來萬!相對于陜西人、安徽人,四川人,江湖人士無疑占據了東莞的大頭!
事實也很簡單!東江鏈接了江西和東莞,再加上曾經火熱一時的贛江大通道,讓東莞乃至整個廣東和江西的命運緊密相連!
和江西一樣,湖南也是廣東的鄰省!尤其是張之洞主導修建的京廣鐵路(盧漢鐵路加粵漢鐵路),將長沙和廣州綁定,也進而觸摸到了東莞!這種被長沙壓制的日子,讓南昌曾一度痛心疾首,好在建國后得益于京九鐵路的修建,終于翻身!
作為革命老區,京九鐵路最終選擇從江西穿越,讓苦等鐵路多少年的江西多多少少圓了一點心愿(當然,這條鐵路經過阜陽,幫助皖北這座城市成為全省最大的勞務輸出大省。但它對安徽的合肥、安慶就有些不公了,這在我的《城市戰爭:國運、時代以及世界三重奏下的中國區域沉浮》中有詳細的論述),因為這幫它最終對接了富裕的珠三角!
這種交通上的世易時移,曾讓人感懷世事,但不管如何,因為了交通的大變局,江西、湖南和廣東的對接更加便利,這讓東莞成了湖南人或江西人打工的第一陣地,也是顯而易見!
與此同時,湖南人的血性、江西人的樸實,共同鑄就了今天的東莞。
叁
此前在江西從事布鞋行業的張榮華,就是在1996年到的東莞,他看中了東莞是臺資企業的重鎮,可以跟著它們做出口外貿。
這一年,他在東莞厚街盤下一家瀕臨倒閉的鞋廠,創立了“華堅”,專門從事女鞋的加工貿易,也就是時興的OEM。盡管一開始他也差點輸得褲子都沒得穿,甚至想到俄羅斯去躲債,但一份來自巴西客商的30萬雙鞋訂單,挽救了張榮華和他的華堅。
幸運的是,他又碰上了“九五”第一年的中國,關稅持續下調,加工貿易企業能夠獲得國家政策支持,這也讓他很快就成為了行業的領頭羊。前前后后,華堅為GUCCI、TORY BURCH、GUESS、COACH等眾多國際大牌代過工,一度擁有員工20000余名,建筑總面積20萬平方米,年產女鞋超過2000萬雙。這讓張榮華成為了“中國女鞋教父”。它也是吸引劉翼孔加入華堅的一個重要因子。當然,華堅也不是一枝獨秀,也就在劉翼孔加入華堅的那一年,珠三角像華堅一樣的代工企業已有3萬多家,占中國出口比重近四成。
【昔日華堅|來自網絡】
吸引我對華堅關注的,無疑有這樣幾個點。一是華堅的成功。它的成功無疑抓住了東莞乃至整個中國融入世界的大勢。它既推動了東莞走向“世界工廠”,也在東莞成為了“世界工廠”。同時,它也抓住了中國女性消費開始勃發的趨勢。當然,華堅在發展過程中也強調技術創新(當然不是科技創新),比如說到2011年前后,其擁有的8家分廠當中,就有47條意大利先進生產線。這對它能承接到無數大牌有很大關系。
二是華堅的拓展。在2006年到2016年的黃金十年間,華堅的旗下不僅擁有廣東東莞華寶鞋業有限公司、東莞華瑞世界鞋業總部基地,還擁有江西贛州華堅國際鞋城有限公司和非洲埃塞華堅國際輕工業城有限公司。
從劉翼孔給到的資料,張榮華不僅在贛州設廠,還創辦了華堅科技學校。作為江西人,我覺得反哺江西很正常。但不得不說,除了江西人,還有更多的東莞企業也到江西去設廠。我所了解的,東莞技研新陽電子有限公司(1994年在東莞市橋頭鎮鄧屋村設立,原名東莞橋頭技研新陽電器廠,2011年3月轉型為獨資企業——東莞技研新陽電子有限公司)就在信豐設廠——這個為贛州所轄、瀕臨廣東韶關的縣城,因為諸多珠三角企業的到來,在2023年,曾喊出舉全縣之力、決戰工業一千億的口號。所以這些年來,江西既受損于珠三角的虹吸效應,但逐漸也受益于珠三角的外溢效應。
曾和東莞當地的知名報人黃濤聊今日東莞面臨的問題,談到的一條就是東莞這些年經過高強度的開發,應該沒有什么工業用地了。當然,這也跟土地大多在農民或集體手中有關,此前東莞想把它們收回來,結果因為省領導的意見而擱淺,導致今天再想開發再想拆遷,成本巨大。以前,作為廣深之間的通道,東莞承接了兩地的產業,但如今東莞也面臨了再吃就吃撐的問題,所以,除了要改善伙食,從以前什么都吃,要變成吃好,另外,東莞的產業向江西轉移,也未必不是一個好辦法。
再提埃塞。我個人認為,向非洲進軍,也是低端或代工產業消化產能的一個好方式。這也是提升中國影響力的一種途徑。
看資料說,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華堅在埃塞繼建設了當地的最大制造業工廠之一,又于2012年奠基建設了當地最大的輕工業園——埃塞俄比亞-中國東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從設廠到建園,以華堅集團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在加速挺進非洲,力促產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的海外轉移對接。”資料說。無疑,這是華堅的明智之舉。所以,日后當華堅遇到困境,在東莞乃至江西都難以為繼時,非洲的工廠還維持著華堅昔日的顏面。
三就是華堅的失敗。今天的東莞,已經沒有華堅的身影。偌大的工廠,說消失就消失了。這也跟我和黃濤聊到的東莞困境之二有關,那就是東莞的轉型升級年年喊,但前些年一直成效不大,很難出品牌。而且,“十一五”第一年的中國,情況已發生變化,國家降低加工貿易業的出口退稅,利潤銳減,華堅想生存,只能產業升級,走培養自主品牌的嘗試。但是,這種嘗試顯然對成功已久的張榮華來說,缺乏動力。相比而言,借實業的名頭來炒地皮,也許比轉型升級更能吸引人。
也就在2016年,一路在華堅做得風生水起,甚至在2011年,因為工作表現突出,作為企業典型被評為東莞市優秀新莞人的劉翼孔發現這中間有點不對勁,所以趕緊抽身而出。對他來說,華堅消失有時代的因素,也有創業者的原因,但最可惜的,是那幾萬員工。他們被無情地拋棄了。
無疑,華堅的發展軌跡,也是東莞這些年發展的縮影。東莞如果要擺脫被拋棄的命運,一方面是培育像前文說到的太陽神、馬可波羅等自有品牌,另一方面自然要堅定地扶持實業,同時騰籠換鳥,力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換句話說,就是要為自己這個“江湖”注入更強勁的活水,讓它變得更遼闊、更深遠。
肆
新的活水,還是來自“江湖人士”。
段永平,百度上的資料是這樣寫的,江西泰和人,1961年3月生于南昌!所以他是理所當然的江湖人士!不過我在去年年底桐商聯盟成立大會上,碰見廣州市桐城商會執行會長吳錦麗女士才知道,他還應該算是我們“桐城人”!因為他的媽媽正是吳錦麗的姑媽,后來通過考學走出桐城,并在異地認識了她的老公,也就是段的父親!而段父應該就是江西人!但即使段是“桐城人”,他也算是“江湖人士”,因為桐城和江西一樣,在當年屬于兩江總督管轄的范疇!
段永平是在1995年從中山來到東莞創業的!此前他在中山的小霸王!他創業的項目正是步步高!我沒用過步步高,但我到今天還記得“步步高點讀機,哪里不會點哪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So easy”。尤其這些天點讀機女孩高君雨因為生病住院的舊聞爆炒而占用了大量公共資源時,我就想起了當年的那個才8歲的小姑娘,那時的小姑娘應該沒有今天這么多算計和功利!
段永平當年創業沖著什么去,我不太清楚,但我知道的是,他在將步步高工廠定在了烏沙管理區,廠區主要位于江貝村民小組后,為江貝每戶家庭安裝了一部電話,使其成為長安鎮第一個電話村!另外,當年他還從小霸王帶了6個年輕人,并把其中的2個人在日后送上了和自己在電信領域相差不離的高度,一個是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1989級的江西老鄉沈煒。1999年,段永平將步步高一分為三,“步步高通訊科技”被劃到了沈煒旗下,這便是vivo的前身。
一個則是他在浙江大學的學弟,1969年出生在四川達州萬源一個工匠之家的陳明永!他在步步高接管視聽電子(主打VCD、DVD)。2001年,隨著影碟機行業逐漸沒落,陳明永決定轉型。于2001年注冊了OPPO品牌,隨后于2004年正式成立了OPPO公司。
也正是在這一年,沈煒開始進軍手機市場,為打破“步步高”固化的家電品牌形象,他在2010年6月創立了全新的vivo品牌。2020年,年滿十歲的vivo迎來了發展史上的關鍵分水嶺。這一年,vivo取代OPPO成為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機出貨商。同時vivo國內市場份額達到了17.7%,僅次于華為,高居行業第二。
正是基于這層關系,哪怕步步高不在了,因為OPPO和vivo的存在,段永平依舊擁有了巨高的江湖地位!與此同時,陳明永和沈煒也被視為段永平的四大門徒之二,另兩個則是步步高的CEO金志江,以及拼多多的黃崢!當然,黃之所以成為段的門徒,在于段對拼多多的投資!另外,黃同樣是段的浙大學弟!
不得不說,和諸多江西人一樣,段永平質樸,低調,即使當年創辦的步步高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但是他的名字還是少為人知!今天,從2001年轉型做投資人的他,更是隱藏到了幕后!再加上20多年前,他答應愛人去美國定居,所以國內更缺少他的身影!作為表妹,吳錦麗也很難見到這位表哥一面!近來讓段永平走上熱搜的,是因為他大手筆捐資浙大!自2006年開始,他前后捐資超十億,主要用于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生文體活動等!
看過這樣的故事,說段永平之所以去美國,是因為妻子一直在美國當攝影記者,兩個人結婚之前就有約定,他必須去美國跟妻子團聚。因此段永平在40來歲就去了美國!不得不說,這是一段美好的故事,但也更能凸現他的品質,那就是在位高權重時能放下一切!不過,他可以離開東莞,離開祖國,但東莞卻不能放下OPPO和vivo!它們由當年的電子產品不斷轉型升級而來,從拼命迎合女性消費者,到如今布局中低端市場,像vivo推出低端旗艦機IQOO,以低于2000的價格,既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又可以滿足他們對高性能手機的需求,可謂是中國國產手機業迎難而上并實現逆襲的“中國力量”。
我還敬佩它們對品控的注重。像vivo為了提高充電口的抗腐蝕性,要求在充電口滴入汗液后,進行近 6000 次的插拔試驗,不允許有充電失效的情況出現!
還有個更牛叉的消息,那就是華為和vivo、OPPO、小米之間簽訂了專利交叉授權協議,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國產四大金剛在新形勢下不再“內耗”,而是合作共贏!有人便期待,未來的小米、OPPO、vivo以后都有機會用上華為harmony系統以及華為麒麟芯片!這對旗下芯片公司“哲庫”驟然解散的OPPO來說,意義無疑更為巨大!
不得不說,正是兩部手機的支撐和激勵,讓長安成為東莞第一強鎮(東城南城等只是街道,而松山湖只是園區單位),也將是廣東第三個千億鎮。更重要的是先進裝備強鎮!當然拋開行政區劃,得承認2000年前后開發并引進華為的松山湖,因為華為Mate60橫空出世,在芯片的設計問題上也得到解決,并在手機和車上都取得不錯成績,于2023年嚴重沖擊了長安的地位!
【長安鎮已成手機總部,此為總投資達53億的vivo全球總部|來自網絡】
三部手機在東莞實現的傳奇,讓黃濤兄既高興,也有些擔憂!沒有東莞的“江湖”,就沒有今天東莞的地位!所以,得感謝段永平及陳明永、沈煒等人的貢獻!但是哲庫的解散,也有可能像新浪財經所懷疑的那樣,“他可能也不管用,畢竟退休20多年了,江湖早已變。”再憂的是,因為三部手機的存在,也讓東莞的產業結構過于單一,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上,所以一旦出現華為被打壓,東莞就容易池門失火殃及池魚!所以,到今天,我們既要依靠三部手機,而且還要推動它們內部有合作,又有競爭,最終共同進步,實現東莞產業的再次轉型升級,以及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領域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逐步完善。
那時的東莞,一定水深魚大!
伍
從華堅決絕而出的劉翼孔,顯然嗅到了東莞再造的“春信”,聯合幾位朋友一起創辦了豐眾。如果說他以前是做企業的,他今天做的是為企業服務。如何更好地幫助企業更好的生長,并轉型升級,是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在這些事情當中,還有一塊是知識產權服務。里面包括專利申請和保護,以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申報。目前他已經服務了數百個案例。問他,這些案例中有沒有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專利,換句話說,就是比較高精尖的那種,他坦誠說比例不是太高。
所以,一開始做時,大家都有點擔心。取名“豐眾”,顧名思義,讓更多的人能得以豐收、豐盈,但他也開玩笑說,萬一不成,就眾瘋。但他偏不相信會眾瘋,因為東莞未來發展的空間一定還很大。
【從劉的辦公室看東莞,已不再是當年的散亂景象|王千馬攝】
【浙商也選擇加入東莞大建設,這也是一種“江湖”力量|王千馬攝】
在我看來,在未來,也許成立一個專利的交易所那樣,不用的專利,或者想要開放的專利,都可以通過交易所實現流通或者共享,不要讓它們成為沉沒的資源。就像三部手機所做的那樣。
除此外,劉翼孔還在打造一個柏康瑞集團,做醫療養老服務。當然,這源自于他本身成長的愛家、護家的情結,在這里不再多說。
也就在和劉翼孔交流之際,由懷化洪江當地組織的招商團隊也趕上了門,盛情邀請劉翼孔前來老家投資。懷化和劉的老家邵陽相交,位于湖南的中西部。領導說,雖然有不少人不了解洪江,但它的前身黔陽(又稱龍標)也曾被寫進過文學史——唐王昌齡被貶于此時,曾寫過《芙蓉樓送辛堅》,里面有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至今為世人吟誦,而題目中的“芙蓉樓”即為黔陽(今黔城鎮)城樓。他還寫過“明月何曾是兩鄉”。
【當年的洪江古城|來自網絡】
因為竹木豐饒(和我們桐城一樣因桐油著稱,又有木材、白蠟),水利交通相對便捷(上扼滇、黔、蜀的頸口,下開洞庭、長江的航道),是湘西商貿的樞紐,該地曾一度有“小南京”之稱。而且,易烊千璽、蔡徐坤都是當地老鄉。
洪江,即巫水,為阮水的上游,盡管最終通洞庭,雖和東莞相隔甚遠,但是,有段永平、劉翼孔等諸多“江湖人士”的助推,也一定會大河漲水小河滿。
明月何曾是兩鄉。
PS:
附件
《城市戰爭:
國運、時代及世界三重奏下的中國區域沉浮》
入選:
中國出版集團2023年度優秀主題出版物
“新華薦書”第十八期推薦圖書書單
(新華每日電訊、參考消息、半月談等刊發)
長安街讀書會第20230103期干部學習新書書單
春風悅讀榜2月書單
北京書評2023年01期優秀圖書推薦書單
第五屆“全民閱讀·書店之選”人文社科類
十佳圖書候選作品
人民日報圖書館2023年6月“金臺好書榜”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3第一季度影響力圖書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重點推薦書單
今日頭條“頭條好書精選”2023年2月書單
2023年2月百道好書榜
當當、京東、文軒網,以及線下各大書店均有售。
- THE END -
吾球商業地理
見城市生長和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