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外孫——昆侖文化公司董事長孔繼寧的一生際遇
毛主席一生共三子二女。
至于孫輩也不過四人。而孔繼寧作為毛主席第一個孫輩,他的出生自然也是極受這位開國主席的重視。
那么,這位身披偉人后代光環(huán),受人矚目的領袖后人,如今過得怎么樣呢?
李敏中南海產(chǎn)子,主席喜得天倫樂
毛主席的一生于政治上雖幾經(jīng)挫折,最終卻也終得其果。
但他的婚姻之路卻不盡如人意。他前后共娶了四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毛主席與其并無太多接觸,更枉談愛意。
后正式加入革命,認識了具有共同政治理想的楊開慧,兩人順理成章的結(jié)為連理,并育有三子,分別是毛岸青,早逝的毛岸龍和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光榮犧牲的毛岸英。
可惜楊開慧于1930年不幸被捕并英勇就義。
后毛主席與其秘書賀子珍相識相愛并于1928年結(jié)婚。
雖然賀子珍與毛主席曾育有三子三女,但唯一活下來的只有1936年出生于陜西保安的李敏,也就是本文主角孔繼寧的母親。
李敏自出生起,作為父母的獨女,便備受寵愛,甚至被毛主席取小名嬌嬌,可以說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但偌大新中國的治理無一不需要這位領袖的操心,每天日理萬機的毛主席與女兒的相處也隨著她的長大而逐漸減少。父女關系趨于冷淡。
1937年,賀子珍與毛主席于爭執(zhí)后一時負氣,前往蘇聯(lián)居住,順便治療自己因參與長征而導致的陳年舊傷。后李敏在毛主席的安排下,也到蘇聯(lián)與母親團聚。
這一去就是十一年,直到1948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前夕,母女在中央的安排下終于回國。
可這時的李敏面對著自己這位領袖父親,親切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敬畏。
好在,回國后的李敏順利考入了北京師范大學,并在這里遇到了一生所愛——孔令華,孔令華作為開國中將孔從洲的兒子,同樣極為優(yōu)秀。
就這樣,門當戶對,十分契合的兩人很快就跨入了婚姻的殿堂。
1962年,中南海一聲嘹亮的啼哭聲劃破天際,李敏和孔令華的第一個孩子,毛主席的第一個孫輩——孔繼寧出生了。
對于自己這個小外孫的出生,毛主席是歡喜非常的,他止不住興奮的和旁人說道:“我官升一級了!”這一刻,這位一國領袖,也不過是一個對流淌著自己血脈后輩,難掩慈愛本色的和藹老者罷了。
毛主席為他的小外孫起名孔繼寧,意思是繼承國際共產(chǎn)主義偉大領袖列寧遺志,可見主席對他的深厚期望。
而孔繼寧幼年在中南海居住期間,毛主席在繁忙的公務間隙,總會去抱著小孔繼寧玩鬧,教他說話識字,給他說有趣的故事。
一次,毛主席拿出一些明顯非常老舊的玩具遞給還在牙牙學語的孔繼寧,一旁看顧的李敏不解的看向父親,只見他望著那些小玩意兒無奈的苦笑到:“這些都是你小時候我做給你玩的,可惜你后來離開了延安,我就帶著,有時候想你了就拿出來看看。”李敏聽了這話,不禁眼眶一酸,心想道“原來,這些年,思念的不只是我們。”
這段時間的相處,拉近了李敏和毛主席的父女距離,看著父親為中國的建設發(fā)展殫精竭慮,日夜操勞。
李敏逐漸開始理解父親對自己成長過程的缺席。
畢竟責任越大,犧牲越大。坐在這個位置上,其中諸多苦楚艱難自不多說,更枉論做好小家的經(jīng)營。
可惜快樂的時光總不會長久,這段含飴弄孫的美好時光轉(zhuǎn)瞬即逝。
李敏和丈夫在外有了自己的住房后,便帶著年幼的孔繼寧搬出了中南海。
后出于諸多方面考慮,孔繼寧被送到上海的外婆家,也就是毛主席第三任妻子賀子珍手里悉心撫養(yǎng),當時賀子珍回國后,選擇一人在上海獨居。
低調(diào)行事惹人驚,戎馬生涯讓人佩
在上海的這段時間,孔繼寧只能偶爾用書信和外公來往交流,但機會并不太多。因而對于外公的記憶也多是一些模糊的幼年。
但孔繼寧從小就將自己這位了不起的長輩至親,作為生活和學習的榜樣,在學習上勤奮克己,努力學習。在生活上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無論是同學還是老師,無不夸贊他的品行。
有趣的是,作為一國主席的外孫,如此顯赫的背景家世,一般的小男孩早就恨不得昭告天下,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有個了不起的外公,告訴別人自己不是好惹的。
但尚且年幼的孔繼寧卻表現(xiàn)出了遠超同齡小孩的成熟。
他明白,自己的身世既是天賜的榮耀,也是懸于頭頂?shù)倪_摩克里斯之劍。而自己作為最高領導人的后代,享受多少資源的同時就承受著多大的壓力,自己的言行舉止與成就都將與毛家家風掛鉤。
并且,孔繼寧也深刻明白著外公給自己所起名字的用意,從不忘自己于紅旗下長大,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之風已在毛爺爺無數(shù)人民子弟的努力下,吹遍了華夏大地。自己無論是誰的后人,首先都是一個平凡的中國人。
所以他選擇隱瞞自己的身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做著一名普通的學生。
他的平易近人和謙遜有禮也讓他廣交好友,沒有一個人會想到,這個學生時代的好學生竟然是毛主席的孫子。
直到1976年9月9日,孔繼寧親愛的外公,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去世。
當沉浸于悲傷中無法自拔的孔繼寧,向老師請假回去參加葬禮,無奈表明的身份時,一眾師生都萬分驚訝,這么長的相處里,他們竟然都不知道這件事!
高中畢業(yè)后,孔令華詢問兒子以后的人生規(guī)劃,孔繼寧沉思片刻后目光堅毅的對父親說道,自己想體驗外公曾經(jīng)歷過得軍旅生活。
聽此,孔令華哈哈大笑,表示從軍也正是自己想給兒子的建議。就這樣,孔繼寧報考了南京某軍事學院,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提前錄取。
在軍校里的生活,比孔繼寧想象的還要艱苦,每天高強度的訓練和日復一日的嚴苛作息,讓許多同級進校的同學叫苦不迭。
面對這些,孔繼寧并無抱怨也沒有氣餒。而是在心里不斷重復著自己來這里的初衷,在艱難的適應期后,大家終于逐漸適應了這種艱苦的生活。
同樣的,也是在畢業(yè),孔繼寧的同學們才知曉身邊這個長相端正帥氣,氣質(zhì)斯文儒雅的同伴,原來是毛主席的孫子。
從軍校畢業(yè)后,孔繼寧順理成章的參軍入伍,軍旅生活的種種見聞讓他對當今中國的強大國力,有著無限感慨。他不禁想到外公當年的軍旅生涯較之現(xiàn)在又是如何,沒有人想在戰(zhàn)場上廝殺,誰都想過著青山綠水,平和安樂的日子。但國難當前,總得有人舍生忘死。倘若天下安定,我輩愿漁樵耕讀,浪跡江湖,倘若盛世將傾,我輩當萬死以赴。當年的解放軍戰(zhàn)士們憑借著小米配步槍打下了今天的江山,那時的他們一頓飽飯都是奢求,他們的無私奉獻,讓今天國富民強的中國已逐步躋身強國之列。
正因為此,軍旅中的幾年時光里,孔繼寧成長非常迅速,表現(xiàn)也很突出。先后前往英國和巴基斯坦,擔任中國大使館武官助理。而這段工作,也極大的豐富了孔繼寧的見聞才識。
1997年,孔令華因年事漸高,被病魔所擾,纏綿病榻。而李敏的身體也漸顯頹勢,想照顧丈夫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孔繼寧選擇回國盡孝,贍養(yǎng)父母。
下海從商創(chuàng)昆侖,承母之愿宣思想
1999年,孔繼寧之父孔令華突遭車禍,在送往醫(yī)院手術時,因搶救過程中操作失當,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知道這位意外離世老者的身份時,肇事司機和主治醫(yī)生感到惶恐不已。但孔繼寧和他的母親李敏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選擇了去寬懷和原諒,畢竟這樣的意外沒人想發(fā)生。
但不管怎么樣,父親的離開對孔繼寧打擊還是很大。在他的前半生中,外公像是遠方一個朦朧的燈塔,指引著孔繼寧的前行方向。那么父親孔令順則像人生航行中,一直伴其左右的可靠船長,陪他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如今,這個人生中的重要角色卻離他遠去,孔繼寧一時間感到無限痛苦與迷茫。
也是在這段時間,孔繼寧開始習慣用抽煙來消解低迷情緒,他抽著四元的煙,穿著最普通不過的國牌襯衫,像是所有失去至親的孩子一樣。
他有些疑惑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這時,母親李敏出現(xiàn)在他身邊,看著自己這個沉默的獨子,為他指引了一條迷途中的去路——代替父親去紀念外公,將外公的思想更廣,更深的在這片大地上宣揚著。
其實以孔繼寧的政治背景,如果他選擇從政,以他的家族背景和政治資源,前途顯然會明朗許多。所以當他說明自己決定下海從商時,家族里除了母親,大多是不理解和疑惑的聲音。做出這樣的決定很顯然孔繼寧有自己的多種打算。
除去最主要的原因——繼承父母意愿,發(fā)揚外公思想,孔繼寧還考慮到國內(nèi)改革開放的國情,當時正值鄧小平實施新政,大力發(fā)展外貿(mào),建立長三角城市發(fā)展群。在這樣的國情下,遍地都是致富機會。當時流傳著一句俗語,“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可見那是一個富有機會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顯然從商是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初次接觸商圈的孔繼寧也是經(jīng)常碰壁,但青年時的軍旅生活賦予了他非一般的毅力與耐性。他開始一點點學著這個圈子的游戲規(guī)則,一如當年習慣著難捱的戎馬生涯。
最終,歷經(jīng)萬難的孔繼寧在這片殘酷的殺戮場,闖出了屬于自己的天地,他終于擁有宣傳外公思想的力量。
當下日新月異的時代發(fā)展速度,讓許多年輕人在接觸新事物時應接不暇,甚至迷失自我,流連沉迷于西方惡意營造的紙醉金迷的資本世界。面對著這一切,孔繼寧越發(fā)堅定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初心,他一定會將宣揚外公思想作為畢生事業(yè)去發(fā)展,讓所有后人都銘記著自己今日的美好與安穩(wěn)是無數(shù)的,如外公這般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用血淚換來的。
也曾有人質(zhì)疑過孔繼寧的想法,時代在進步,毛主席思想放在現(xiàn)在會不會已經(jīng)過時了。對此,孔繼寧不以為意,他相信毛主席思想是有生命力的。它不只是外公一個人的思想,更是同時代其他有志同謀之人的智慧結(jié)晶。同時,時代在發(fā)展,長江后浪推前浪,會有無數(shù)有信仰的青年為毛主席思想的完善轉(zhuǎn)播而努力奮斗,視為人生使命,正如今日的他一般。
抱著這樣堅定的信念,孔繼寧先后策劃出版了母親李敏的自述書《真實的毛主席》《百年后的毛主席》等書。
2001年,孔繼寧建立了民族精神與中國發(fā)展研究中心,為后世研究毛主席思想提供極大便利。
后為進一步踐行自己的誓言,孔繼寧成立了東方昆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利用電影行業(yè),順應大眾影視化潮流,投資拍攝了《父輩的戰(zhàn)爭歲月》等耳熟能詳?shù)挠耙曌髌贰?/p>
而孔繼寧的后半生都在為傳播發(fā)揚毛主席思想而奮斗,并致力于用自己的影響力和資金去改善民生民祉,切身實踐的踐行著外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遺志,為社會和諧發(fā)展做出了卓著貢獻,無愧本心,無愧民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