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樓市出了大新聞,杭州也學香港,徹底“撤辣”,解除一切樓市調(diào)控限制措施(主城四區(qū)),甚至為鼓勵交易,還把增值稅免征年限提高到2年。
當然,除杭州中介和樓市博主很high,一般人不怎么關(guān)注。
廣州都基本撤銷調(diào)控了,城市地位不如廣州的杭州現(xiàn)在才撤,可以說太晚了。
杭州前些年賣地太激進,現(xiàn)在還起債來也毫不含糊。
杭州顯然沒跌到底,現(xiàn)在不是入手杭州的好時機,千萬小心!
未來只有京滬市中心限購放松(不是郊區(qū)社保降低2年那么小的力度),才可能引起較大關(guān)注。
我不是股票基金自媒體,也不是房產(chǎn)自媒體,他們的垂直特性決定了必須整天追熱點、分析各種短期現(xiàn)象,但對我們理財來說,除了吸眼球和制造焦慮,實際意義不大。
理解投資底層邏輯,了解自身理財需求,完成適當資產(chǎn)配置,就完事了。
買房最底層邏輯,就三個維度:
宏觀(國家、城市、板塊)、中觀(小區(qū)環(huán)境,建造年代、物業(yè)水平)、微觀(面積、房型、樓層、裝修)。
純自住,微觀最重要,畢竟每天要住,不舒服多難受。
純投資,宏觀最重要,畢竟核心土地最稀缺。
經(jīng)典兩難:市區(qū)老破小VS郊區(qū)高大新,選誰?
本質(zhì)就是宏觀維度和中微觀維度,讓你選優(yōu)先級。
各花入各眼,沒標準答案。
但純投資需求,還是有點標準的。
配套齊全精裝房比簡裝舊裝,租金回報率更高。
投資長租房,面子上裝修下再租,更劃算。
但裝修純消費,且折價速度快,賣房時想獲得更高漲幅,則精裝不如簡裝,簡裝不如毛坯。
因為租客圖省心,但買家要長住,有自己裝修偏好,除非新裝未出租且裝修風格對胃口,否則一般會拆掉重裝。
當然,買家也是投資出租另說。
但未來這樣的客戶,會越來越少。
房齡老的比房齡新的,低樓層比高樓層,樓梯房比電梯房,小戶型比大戶型(拆分合租除外),租金回報率更高。
還是因為租客不在意這些細節(jié),忍忍就算了,買家卻想自己可能要一輩子住下去。
建造年代帶來的小區(qū)既視感和配套差異,不同樓層帶來的采光視野差異,有無電梯帶來的生活便利差異,面積大小帶來的舒適度差異,價值會放大。
高租金回報率的本質(zhì),是購房市場遭人嫌,沒有溢價反折價。
反之,有所謂“地段+房齡+面積+小區(qū)品質(zhì)+學區(qū)教育+稀缺景觀”加持(江景湖景海景),就容易受到市場追捧,給出高溢價。
不僅中觀微觀如此,放大到宏觀也一樣。
認同東京城市價值的人更多,東京房價就比大阪貴得多,但房租取決于當?shù)厝耸杖胨剑瑬|京人沒有高出大阪人那么多,所以只看租金回報,大阪反而優(yōu)于東京。
一樣的道理,同樣地段的老破大和高大新,房價低一大截, 房租卻沒低太多,租金回報率自然上去了。
問題是,就中國一二線城市當前租金回報率來看,即使折價老房子,回報率也很雞肋,普遍只有2%上下,甚至更低。
換算到股市上,相當于50倍甚至70倍市盈率。
如果不看好中國未來房價長期還有升值空間,就想靠租金回報率帶來穩(wěn)穩(wěn)的幸福,現(xiàn)在不該買任何中國房產(chǎn),包括香港,迪拜房子倒可以看看。
但現(xiàn)在這架勢,又不能對未來漲價有太樂觀預(yù)期。
我個人預(yù)判:中國最核心房產(chǎn),未來20年能有年化3%漲幅,就算不錯了。
不管中間跌宕起伏,到2048年,房價比現(xiàn)在翻一倍。
如果再加上2%租金回報率(或1.5%租金+3.5%年化漲幅),合計5%,2040年前能收回成本,就謝天謝地了。
什么是最核心房產(chǎn)呢?
1、一線和個別強二線市中心核心板塊;
2、房齡新,最遲不能晚于07年建成;
3、至少100平以上三房,150平以上四房優(yōu)佳。
三條,缺一不可。
如果錢不夠,無法全部滿足,1必須堅守,2和3,至少滿足一條,才有長期投資價值。
每次這么說,大家最大的疑惑是:什么叫“核心板塊”?
我想到一個很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看地鐵節(jié)點圍城的區(qū)域!
中國現(xiàn)有40多個城市有地鐵,但地鐵已連城網(wǎng)絡(luò)的只有10多個。
和修條道路搞點綠化不同,地鐵是超重量級基建投資,海量資金沉淀在地下,永遠不可轉(zhuǎn)移。
而以內(nèi)地票價,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回本。
所以地鐵規(guī)劃,都是再三權(quán)衡,慎之又慎。
隨著高增長時代過去,地方政府負債驅(qū)動基建狂飆的時代也過去了,有些城市運量不達標,幾乎永久失去新建地鐵線路的機會。
已建成的存量地鐵,是政府規(guī)劃和市場博弈的共同產(chǎn)物,需要真金白銀的長期巨額投入,具有極高的確定性,比中介和房產(chǎn)大V吹牛逼靠譜多了,成了衡量城市核心區(qū)在哪里的最好指標。
對標準圓環(huán)套圓環(huán)結(jié)構(gòu)城市來說,一般1、2號線交匯處,就是一座城市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中心節(jié)點——
北京王府井、西單,和包在中間的天安門;
上海人民廣場;
成都天府廣場;
南京新街口;
武漢循禮門(江漢路商圈);
西安北大街;
寧波鼓樓(天一廣場);
哪怕城市形狀沒那么標準,比如杭州鳳起路(武林廣場和湖濱之間)、廣州公園前(人民公園)、重慶較場口(解放碑),也大差不差。
但一般人很難正好買在中心那個“點”,所以要畫個圈。
地鐵換乘站最密集的區(qū)域圍出來的那塊地,就是毫無爭議的核心區(qū)。
以地鐵里程最多的上海為例。
為避免客流過于密集,后來規(guī)劃建設(shè)的地鐵都杜絕4線換乘,盡量避免3線換乘。
從線路走向看,黃陂南路站也應(yīng)是3線換乘(1、13、14)
南北走向的13號線在南京西路和新天地之間,正好可以和黃陂南路站換乘。
但規(guī)劃舍近求遠,故意在陜西南路和黃陂南路之間的瑞金一路上,設(shè)了一個單獨的淮海中路站。
還有1、5號線換乘的莘莊站一直是閔行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但新建的嘉閔線卻故意跳開這個樞紐,到春申路換乘。
再去掉早期規(guī)劃缺乏遠見導致的特例,如5線換乘的奇葩龍陽路,2號線結(jié)束,換17號線接著去青浦的虹橋火車站,還有3、4號線共用的那段線路(名義3線換乘,實際2線換乘)
所以上海真正有價值的三線以上換乘站,只有10座:
世紀大道、人民廣場、南京西路、靜安寺、漢中路、陜西南路、徐家匯、上海南站、東方體育中心。
傳統(tǒng)上認為,上海東西軸線是延安路(及連到浦東的世紀大道),在市中心段,也可以理解為隔壁的南京路。
所以人廣、南西、靜安寺這3站(都在南京路上)都是標準市中心。
浦東世紀大道站和將來的陸家嘴站(2、14、19三線換乘),也在東延伸線上。
但中軸線以北,3線換乘站只有和南京西路僅1站之隔的漢中路。
因為南北向的1號線、西南-東北走向的12號線、西北-東南走向的13號線都在這一帶核心區(qū)交匯。
過南京路后,往北正好需要一個共同換乘站。
剩下4站,都在南邊。
3個在徐匯,分別是徐匯最高大上的歷史風貌保護區(qū)/梧桐區(qū)(陜西南路)、徐匯的商業(yè)中心(徐家匯)、和徐匯中城的交通樞紐(上海南站)。
1個在浦東西南的前灘(東方體育中心)。
為什么說上海“地傾西南”?
只看3線換乘站分布,就能管窺見豹了。
所以最最最核心的上海都心,不是內(nèi)環(huán)內(nèi),也不是4號線以內(nèi),更不是上海政府說的2035中央活動區(qū),而是靜安寺-南西-人廣-新天地-陜西南路地鐵站圍出來的這個4平方公里范圍。
放大一點,最最核心的是漢中路-世紀大道(或龍陽路)-東方體育中心-徐家匯圍城的菱形。
再放大一圈,可能才輪到4號線圍起來的那個圈所剩下的區(qū)域。
這個視角看,地傾西南的上海,未來的都心,可能會逐漸南移,從陜西南路-新天地一線往南,直到世博濱江和徐匯濱江。
思路就這么個思路,簡單粗暴,除了青島等個別地形特殊的城市,其他有5線以上形成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城市,也可以大體通用。
比如目前還只有5條地鐵的寧波,最最最核心的區(qū)域就是鼓樓、寧波站、大卿橋圍起來的2平方公里三角區(qū)域。
擴大一圈,東延伸到江東的櫻花公園(3號線)一線,北延伸到在建東西向的6號線一線,西延伸到在建南北向8號線沿線。
整體上看,寧波這座城市是略微地傾東北的。
向東是港口和大海,連接全世界。
向北是杭州灣和上海,融入長三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