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在哪里》布面繪畫 80X60cm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就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我是一個沒有吃過娘奶的人,我對母親的愛不夾雜更多復雜的情感與糾結,就是純粹的愛。在這里我必須感恩我的母親,她用米湯代替母乳養育了我,不是她不給我哺乳,而是她本身就沒有母乳,這點我遺傳了母親。
老天讓我來到這個世界又讓我體驗不一樣的世間,后來我想明白了,這是一種恩賜。當有一天我可以把從前經歷的一切,說出生命背后原動力的時候,沒有人可以想象到我的那種喜悅,什么人都可以不見每天面帶微笑的感覺。不能用幸福來表達,有時候幸福是有條件的,是與外界產生互動的一種結果。我說的喜悅,不需要條件,就是單純的微笑,好像嬰兒對著虛空微笑一樣。
有人問我什么是美,我直接的回答就是真實,不需要裝飾,不需要情感,不需要回憶,就是事物本身的樣子。當然很多人心目中的真實也是有差別的,會受到思維的局限。這個真美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夾雜人的后天意識心。后天意識心就是受污染的心,里面太多個人的需求偽裝成所謂的真實。
美和審美也不一樣,審美就是人制造出來的集體意識感,只要你被這種審美感驅使你就沒有自由。這種審美感是受到權力和財力的推動形成的,它一直在變化中。只要你在其中只能是跟隨,而且還要加快腳步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有人說看到我的文字給人一種力量,有人說是在傷害他們,其實這背后無非是一顆心的判斷罷了。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本命,你還在乎別人的眼神兒嗎,如果他人的眼神都可以殺了你,我在這里不表示同情。
你懂得了美,就懂得了自己,當然這個美是包羅萬象,變化無常背后那個穩定的能量來源。不是你思維意識里的美,思維意識里的美是經過你分別心加工過,不完整的美。你說的美或許會得到很多人的共鳴,但它不是真正的美。
生機盎然的綠色
是我們對生的渴望
當人們把流量當作王道的時候,美已經死亡,這是人性的問題。美讓人產生快樂和需求,人對美的追求是不會停歇的。即使沒有真美出現,人們也會創造出一種美來安撫人心的渴望,通過影視,繪畫,音樂,服飾等等,人們開始有了追求。這種追求其實是一種徒勞,就像追風一樣,它隨時在變化中,但你確實也感受到了風的存在。
當下,我們已經沒有美,這個美不是用眼睛去捕捉而是用心眼去感知。當然在感知的過程中,你要忘記自己是一個人的身份。說難也難,說簡單立刻可以做到。
我可以接納不同人對我的評價,只是我不愿意浪費一些時間在這些事情上,因為我知道很多事情是沒有多大意義。看著轟轟烈烈的事情,無非就是大家絞盡腦汁,尋找不同點子呈現出來的假美,熱鬧一下并從烏合之眾的身上獲得支持和利益。
在我的觀念里是不允許的,你把別人當傻瓜,你是什么?你會說他們是心甘情愿的,為什么他們會這樣?是呀,他們活該,因為他們和你們擁有一樣的心。這個時候集體審美產生,卷在這種利益的美里,這個時代就這樣到來,也這樣過去了。
每當有人給我推薦一些影視和雞湯書籍的時候,我知道背后的原因,我看都不會看,我不想讓一些沒有意義的東西占據頭腦。他們用這些東西和別人產生共鳴,就和小孩子相互交換口里糖果的味道一樣,不干凈。
不要戴有色眼鏡看這個世界,有時候你只是忘記了你還戴著眼鏡。美沒有色彩,沒有好壞,沒有高低,沒有貧富,沒有被創造。當我們放松不去判斷和分別,美自然就會浮現出來。
王芳芳,畫家,環保志愿者,山區美術教育實踐者,從陜北到重慶再到青藏高原行走了13年,繪制了環保繪本《最美的舞會》,青藏線沿線景觀繪本《跟著動物去拉薩》,三江源野生動物科普繪本《薩》。王芳芳在行走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人生經歷,也徹底改變了她的世界觀,從此她走上了心靈繪畫的道路,她用繪畫展現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之間的關系。這13年期間她說自己要像太陽一樣只需要發光,用行動支援山區小學美術教育,用繪畫展現三江源珍稀野生動植物,她所做的事情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支持:央視13《新聞周刊》,山東影視《一張照片》,江蘇衛視《一站到底》,陜西衛視《超級老師》金牌老師,大型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等,她的公益形象多次為知名品牌代言。王芳芳說,每個人都是生命的實踐者,我們只需要懷著敬畏之心看待一切,允許一切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