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害
在8個交易日,蒸發了326億港元后,首富鐘晱晱卸下了農夫山泉子公司浙江農夫實業的法定代表人一職。
這個財富凈值780多億美金的首富,可能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網絡上的“三害”之一。“為害”的指控,是“不愛國”。唯一的兒子加入美國國籍;境外大股東貝萊德集團是日本福島核電站股東;茶飲品外包裝圖案有“和風”元素,是媚日行為。
指控從網上一片罵聲,到線下超市抵制售賣。輿論發酵后,農夫山泉的官方店,直播已經停了10來天。
和首富站在一起同時被批斗的,還有我們為數不多拿到外邊有點名氣的作家莫言。
12年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時,他是祖國之光。12年后,其實還是那個寫書的,卻成了戴罪之身。被流量鎖定,是因為大量舊作被挖墳。指控他在小說作品中,“丑化八路軍”、“美化日軍”,甚至還有人要起訴他,讓他賠償每個中國人一塊錢。一時,流量的化糞池里,各種沸騰。
第三害,是每個中國家庭都希望小孩能跟著它沾點“書氣”的清華大學。指控的理由,甚是骨骼清奇。因為發動科技戰的美國,竟然沒將清華大學列入它中國大學的制裁名單。清華和美國,是不是有一腿?
以上,并列為近期民族“新三害”。
周處們
《周處除三害》的故事,最早來自西晉,后來收錄到《世說新語》。
歷史中,真有周處這個人,還是個能帶兵打仗的官二代。這個人跟惡霸和除惡,壓根沒啥關系,只是因為牽扯進了官僚派系的爭斗,所以有了你來我往的寫小作文。歷史中的周處,是個以5000精兵迎戰7萬強敵的英雄,在矢盡糧絕中,為國戰死。小作文加真實歷史,收到《世說新語》,最后變味了,變成了一個游俠的故事。
而電影《周處除三害》講的就是現代社會的游俠。主角陳桂林的原型,叫劉煥榮,是當年全臺十大槍擊要犯之首。這個人,雖犯有十幾條人命,但也做過很多好事。比如搶賭場捐款修育嬰院,呼吁解救雛妓,在監獄里為火災受災者募捐等等。當年他潛逃,又回家。被他父親發現。他父親把警察叫來。后來被抓,父親去看他,他不恨父親,只是自責,臨刑前高喊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社會。
很多人不能理解,電影里陳桂林怎么僅僅因為知道自己得了絕癥,就直接決定去殺另外兩個通緝犯,為社會除害,以及為何殺了人之后還回去救弱女子小美,如果從“游俠”這個角度去理解,所有的邏輯就都通了。
因為無論古代的游俠,還是真實要犯劉煥榮,抑或是電影里的陳桂林,他們雖處社會邊緣,但其精神內核沒有脫離主流社會那套價值觀,他們的內心,有傳統的仁義禮智信作為支撐。
說簡單點,是明善惡的。是不欺軟怕硬的。
魯迅在《流氓變遷史》一文,說流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墨子門徒,古代中國最早的流氓就是游俠。后來,流氓的俠氣沒有了,只剩下奴性和欺軟怕硬。“和尚喝酒他來打,男女通奸他來捉,私娼私販他來凌辱,為的是維持風化;鄉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來欺侮,為的是看不起無知;剪發女人他來嘲罵,社會改革者他來憎惡,為的是寶愛秩序。但后面是傳統的靠山,對手又都非浩蕩的強敵,他就在其間橫行過去”。
今天,魯迅先生若在世,應該再續寫一章。當流氓開始利用流量,當流氓掌握了傳播的密碼,當平臺只是一味的將這種作惡,變成一門生意,推波助瀾。周處能殺的,不單是蛟龍猛虎,也能絞殺企業家、作家、科學家、一個企業,一所大學,當然,殺普通人,更是易如反掌。
新時代
很多人覺得,周處們的暴力,是因為認知問題。長期的二極管思維。
這樣想,未免把人類想得過于理性。好像,這些人的行為,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其實,不是的。一個天天轉發日本有多危險的小年青,你要是告訴他,你中了日本15天免費豪華游,他馬上會問,哪里領獎。他說美國壞,不是真的很透了美國。他說日本亡我之心不死,可天天用著日本的游戲機,看著他們的小動漫。
我們如今,有點像集體住在一個封閉大房子里。房子里腳下都是糞水,空氣里都是沼氣。每一粒火星,都會引爆一片。各種人在房子里,大家手腳無處安放,情緒無處可去。農夫山泉、莫言、清華大學,都是偶爾的開窗泄壓。是變相的情緒疏導,是不花錢的心理按摩。
人的情緒,不會順著管道走。再理性的人,都不是。你生丈夫的氣,最后會發泄在孩子身上。你被老板欺壓,心中憤懣最后吼向了父母。因為孩子、父母,對你來說,是弱勢的,安全的。
流氓之事,流氓之人,背后扒開來看,可以看到一代人一群人的元精神面貌和生存處境。
正經人,順遂時,誰有空去做u型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