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頭上耳朵上佩戴首飾,衣服上的首飾也不能少。
正統(tǒng)清宮妃嬪胸前掛的可不是帕子,而是各種珠子、玉佩串成的壓襟。
人人都帶壓襟,那壓襟是什么呢?
所謂“壓襟”,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壓住衣襟的東西”,是古代女子掛在胸前的配飾,佩掛于衣襟的右上方。
相傳在唐朝便已出現(xiàn),明清最為流行。
富裕人家的女子,甚至可擁有幾十到上百的金銀飾物,以配佳節(jié)良辰應景之用。那時女子上衣肥闊,風一吹便鼓鼓囊囊的,所以就要用東西壓住,不讓風把衣服吹起來,用銀質(zhì)壓襟正好可以壓住輕薄的衣衫。
圖為清孝貞顯皇后像,她的常服胸前掛著的配飾,叫“壓襟”。
壓襟多為手串造型,這是因為人們對手串極為的喜愛,能放在胸口裝飾自然是極好的,而且手串造型的壓襟也可以取下來,直接戴手上,這樣就能一飾二用了。
佩戴壓襟對古代的閨秀們而言,更多的是為了彰顯身份和風姿。掛上了壓襟,就只能輕移蓮步徐徐地走,這樣壓襟才會一步三搖,搖蕩出細碎悅耳的聲響,如鳴佩環(huán)。
《如懿傳》中的壓襟,以18子手串居多,不過這其實不是壓襟的基本形制,只是念珠一物兩用,替代了一部分壓襟的功能。
手串壓襟一物兩用,不僅能放在胸口做裝飾,而且手串也可以取下來,直接戴手上,兩全其美。
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布衣、漢服、旗袍又回到了當今生活中。
一些改良過后小巧精致的壓襟也很能凸顯中國女性之美,與大衣、裙子尤其是旗袍簡直是絕配,比胸針更多了一份韻味和情懷。
那么旗袍配什么樣的壓襟更合適?
電視劇《如懿傳》聯(lián)名款,百蝶裝搭配的壓襟可以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