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談擎說AI
汽車行業315晚會關注的重點行業。
2015年上榜的奔馳、路虎,2020年的寶駿,2021年遭點名的英菲尼迪、長安福特、寶馬等,都曾被曝各種問題。
前段時間,國內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雷克薩斯加價問題,以及海外爆出的豐田造假問題。近日,一汽大眾、寶馬、特斯拉、奔馳等品牌也有車輛宣布召回。進口、合資品牌之外,一些自主品牌也被曝出現問題,比如剛剛被媒體曝光的零跑C11失速問題。
雖然2022年和2023年都沒有車企上榜315晚會,但躲過兩年“討伐”的汽車行業會不會再次登上315?哪些車企又會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我們不妨來預測一下。
//零跑“失速”嵐圖投訴不斷,新勢力質量問題面臨“拷問”
“新車提車都沒到家,半路上在高速快車道上突然失速,聯系4S店誰幫我們喊拖車,半個小時左右都沒有任何消息。”在車質網上,一位疑似零跑C11車主發起維權投訴。
該車主表示,8月18日提車半路趴窩到8月24日晚上,沒有工作人員主動聯系告知維修進展,也沒有人主動溝通處理方案。
同樣遇到失速問題的還有同為C11車主的劉先生。
劉先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突然失速。車輛發生故障后劉先生第一時間撥打了零跑汽車客服電話,并把車輛送至售后維修,但售后并沒有告知是什么故障,只是說電池要返廠。
有意思的是,車質網2月19日的一則投訴中,有疑似零跑車主發起投訴,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突發系統故障,隨后城區帶路中剛出現斷電,售后給出的答復也是返廠維修。
打開車質網投訴品牌榜單,不難發現零跑品牌的投訴中,有不少都是關于C11的用戶投訴。
除了關于車型降價的投訴之外,也有不少與產品質量相關的投訴。包括不限于電機、制動系統以及變速器等核心關鍵部件的投訴。
天眼查APP顯示,零跑汽車于2022年9月赴港上市,上市一年之后,主力銷售車型就遭到如此之多的投訴,實在令人唏噓。
C11是零跑旗下推出的第一款中型SUV,也是第一款面向主流SUV市場的走量車型。懂車帝銷量排行榜數據顯示,零跑C11是零跑品牌近一年銷量最好的車型,近幾年銷量超過8萬臺。
客觀來看,走量的車型因為用戶量夠大,所以投訴相對而言會更多,但核心部件出現問題,甚至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突然失速,還是令車主們難以接受。
同樣被用戶投訴質量的新能源品牌,還有嵐圖。
嵐圖夢想家是嵐圖品牌最走量的車型。過去一年,插電混動版夢想家銷量超過2.5萬輛。純電車型銷量超過3800輛。要知道,在30萬以上的MPV市場,這個銷量已經很能打了。
在車質網上,24款的嵐圖夢想家投訴銷量比來到了萬分之18.2。根據車質網的統計數據,2023年MPV產品的平均投訴銷量比為萬分之16,嵐圖的投訴銷量比已經超過了行業平均值。
據統計,在投訴的問題中,主要集中在車身附件以及電器問題的投訴,發動機電機的投訴以及懸掛系統的投訴。
從車質網整個新能源品牌的投訴分布來看,近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投訴中,主要的問題還是最集中在價格變動相關的投訴上,車輛質量問題,特別是核心部件的質量問題相對不多。
而零跑失速、嵐圖夢想家投訴,主要集中在質量問題方面。
從過去315晚會曝光的車企案例來看,更多的還是圍繞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特別是核心部件的質量問題。
比如,2013年315曝光的大眾雙離合變速器安全隱患,2015年曝光的4S店小病大修和路虎變速箱缺陷,以及2021年的福特、英菲尼迪變速箱問題等。
從消費者的視角來看,品牌上不上315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產品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特別是對于車主們來說,媒體再多曝光,也不如品牌實打實地拿出誠意解決問題。
拿零跑來說,剛發布了C10,C16箭在弦上,喊出不夠卷的口號之后,市場都在看著接下來還能打出怎樣的牌。
這個時間節點上,CII失速被曝,無疑是不合時宜的,會不會影響C10的銷量?會不會影響C16的發布節奏?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特別是在新能源替代燃油市場進入新的關鍵節點,妥善處理好質量問題,不管是對于接下來的價格戰,還是對于品牌口碑的增長,都有正向意義。
//心智滲透率關鍵節點,自主、合資品牌的“口碑大考”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行業,從去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30%,到今年新能源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行業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
滲透率變化也是品牌心智滲透的變化:大眾、豐田等合資品牌的優勢漸弱,自主品牌崛起。
變化中既有確定性也有新變量。
確定性就是新能源替代純燃油的大趨勢不變,新變量則在于:新勢力有新勢力的煩惱,老玩家也有老玩家的問題。
新勢力的煩惱,可能在于產品需要經過兩到三代的迭代,才能沒有短板。
比如,零跑C11的失速問題,嵐圖夢想家車型的用戶投訴,也似乎表明自主品牌在質量管理的路上還有課要補。
老玩家的問題,則在于面對后來者的咄咄逼人,曾經的口碑優勢還能不能守得住?
7.98萬的秦擊穿了A級家轎市場。極氪001擊穿了20萬級別的B級市場,大眾、豐田、本田,如何應對?
當然,不是說比亞迪秦一定完美無缺,畢竟比亞迪也被用戶吐槽筷子懸架,而極氪001當初上市,也有一堆問題。
只不過,對于消費者來說,便宜大碗的誘惑太難抵擋。
對此,一些合資品牌也選擇“硬剛”。
大眾就很直接:你降我也降,這不,ID系列迎來大降價,ID4降到15萬左右,ID6也來到20萬以內,這架勢是要打一場價格“白刃戰”。
不過降價是一方面,相比降價更需要關注還是質量和口碑。
我們關注到,在大眾品牌的新能源產品投訴中,ID系列的產品質量投訴也不少。其中包括質量問題相關投訴。
車質網一則3月13日的用戶投訴顯示,上汽大眾ID4X出現輪胎偏磨、正常行駛車身異響等問題,此外也有用戶投訴一汽大眾ID4.CROZZ轉向異響、車機系統黑屏等問題。
在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近一年投訴榜單中,前三名分別為上汽大眾純電車型ID3、一汽大眾旗下的純電車型ID4.CROZZ以及上汽通用別克E5。
從銷量上來看,上汽過去一年ID3賣了超過8萬輛,一汽大眾ID4CROZZ賣了超過4萬輛,也都是走量的主力車型,只是,在投訴問題分布上,有相當一部分用戶也是集中投訴車身以及電器問題和動力系統問題。
如果說新勢力品控要補課的話還尚且能夠理解,那么一直以質量管理著稱的德系品牌標桿也需要在質量問題上補課嗎?這點著實讓人感到費解。
其實不只是大眾,一汽豐田榮放也被用戶投訴車門生銹以及車機系統故障等問題。
相比大眾,豐田面對的問題可能更棘手。
在海外市場,豐田全資子公司大發汽車造假長達34年、174項違規操作的事件也在不斷發酵。未來海外市場造假會不會進一步影響國內市場,這點還需要繼續觀察。
在國內市場,豐田旗下豪華品牌雷克薩斯也在經歷一場危機。
先是經銷商海口中升雷克薩斯4S店涉嫌價外加價引發各界熱議,監管部門隨后強勢介入,后有雷克薩斯ES 200因燃油滲漏起火風險問題召回。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一系列的事件影響下,接下來豐田在國內市場口碑可能會進一步受挫。
汽車行業在變,品牌的口碑也在變。此消彼長之下,唯有好的產品與服務才能真正留得住用戶,才能有口皆碑。
而315則是品牌口碑的試金石,每年的315也都是各路品牌們的一次大考。今年的315晚會不會成為汽車行業的一場“大考”?頗為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