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端正戰史觀,粟裕最難纏的對手絕不是黃百韜!豫東戰役第三階段,若非敵人的援軍突破阻擊線,黃百韜和他的整編第25師、以及臨時拼湊的兵團早就掛了,哪還有未來的碾莊之戰?兇悍歸兇悍,黃百韜這個“老廣”論起戰術水平和戰略眼光,哪里可以跟粟裕將軍相提并論?
粟裕
突破阻擊線給黃百韜又續了一年命的是誰呢?一個是整編第五軍也就是邱清泉兵團,另外一個則是整編第十八軍也就是胡璉兵團。
實際上,西邊的邱清泉直到最后時刻,都沒有突破華野三個縱隊的正面防線,無奈之下迂回而來,然而中野的三個主力縱隊,卻真的攔不住南邊的胡璉了。
蔣系中央軍的所謂“五大主力”,在大決戰中給我軍造成傷亡最重的,也是1948年恢復番號的第18軍(轄第11師、隸屬于第十二兵團),時間是1948年的12月底。
中野和華野在雙堆集攻堅中的傷亡,遠大于碾莊之戰,大約是32000余人對比26000余人。
部分讀者過分吹捧黃百韜的軍事能力,不知出于何種心態,整編第25師(原第25軍)真要有那么強,咋就沒入選“五大主力”呢?
黃百韜
黃百韜陸大畢業、第25軍也出自顧祝同之手,無論從哪方面看都不是雜牌,既然沒有入選五大主力,說明敵人內部對此也早有定論。
并且結果在那擺著,黃百韜在華東戰場跟華野周旋經年,幾次被粟裕重創,最終在碾莊兵敗自殺,已經被粟裕將軍和華野干掉的人物,有什么好大吹特吹的?
而胡璉卻至少五次逃脫了被圍被殲的命運,在淮海戰場又能逃出包圍圈,讓許司令等華野將士恨得牙癢癢,粟裕的最強對手到底是誰,難道還不清晰嗎?
上校團長時期
第一次逃脫:宿北戰役
1946年12月的宿北戰役中,陳毅粟裕率領的兩大野戰軍,決心殲滅整編第11師、整編第29師組成的敵中路攻擊縱隊。
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聯手激戰四天,全殲整編第69師21000余人,中將師長戴之奇兵敗自殺。
我軍隨即集中主要作戰兵力,奔襲胡璉的整11師,然而胡璉根據通訊情況,第一時間判斷出整69師已兇多吉少,率部立即退據運河以南、宿遷以北地區,占據有利地形嚴密布防。
陳粟首長發現該敵已不易割殲,遂放棄宿北戰役的第二階段作戰,這是胡璉首次在粟裕手中溜掉。
胡璉
第二次逃脫:新泰之戰
僅僅幾個月之后的1947年春,也就是孟良崮戰役之前,胡璉的整11師被華東野戰軍主力包圍在新泰。
胡璉老把戲重開,用搶修工事和密集火力實施負隅頑抗,由于桂系的第7軍、整48師距離太近,在蔣、白的嚴令下迅速增援,粟裕撤圍而去。
這是發生在1947年5月3日的戰斗,華野撤圍后大踏步向后撤退,在運動中終于捕捉到了孤軍冒進的整編第74師,于是有了張靈甫命喪孟良崮的那場戰役。
在整74師覆滅之前,張靈甫曾拼命呼叫同學加同鄉胡璉自新泰來援,讀戰史得融匯貫通呀。
第三次逃脫:南麻戰役
眾所周知的南麻戰役發生于1947年夏天,粟裕以三個主力縱隊將整11師包圍在山東根據地的腹地,決心將胡璉徹底消滅。
由于胡璉拼死頑抗、天降大雨以及華野阻援兵力不足,胡璉最終逃出生天。
南麻戰后,粟裕于1947年8月4日主動致電軍委和華東局檢討,并自請處分,華野主力第2縱隊和第7縱隊傷亡慘重,被迫轉移到膠東地區整補(于是有了后來的山東兵團)。
整個解放戰爭中,能夠讓粟裕如此、華野如此的戰役屈指可數,足見胡璉的危害。
胡璉
第四次逃脫:土山集戰斗
1947年秋,華野西兵團挺進魯西南,在沙土集全殲了整編第57師9000余人,俘中將師長段霖茂,這是華野七月分兵后的第一次大勝。
沙土集戰役震驚敵營,急調胡璉的整11師南下堵漏,1947年9月21日,整11師先頭部隊到達曹縣以南的土山集。
粟裕鑒于整11師單獨北進且遠道而來,決心以兩個縱隊阻援,集中五個縱隊尋殲胡璉。
戰斗打響后,華野主攻部隊8縱在敵人的堅固工事和密集火力之下,傷亡很大,各攻擊部隊一晝夜進展也不大,而邱清泉和羅廣文兩部又積極來援,華野被迫撤出戰斗。
第五次逃脫:淮海戰役
黃維兵團被包圍之后,負氣不出的兵團副司令胡璉,獲校長親自召見,飛進包圍圈指揮部隊頑抗。
到解放軍總攻開始后,黃維、胡璉、吳紹周分乘三輛坦克逃跑,前面兩個都拋錨被俘,唯有胡璉逃了出去。
黃維走進“解放軍官教導團”的時候,胡璉已經在江西奉命重建第十二兵團了,所以胡璉猾得像個泥鰍,從所部到個人,確實不易捕捉,自然更是難纏的對手。
胡璉
縱觀整個解放戰爭的華東戰場,胡璉的整11師始終是粟裕和華野的大敵(中原戰場是邱清泉)。
一方面,是胡璉作戰比較謹慎,絕不似張靈甫等人那樣狂妄自大,發現情況不對立即收縮、或者就地轉入陣地防御,應該承認,其戰場嗅覺是比較靈敏的。
整11師的前身第18軍,早在抗戰后期就換裝了美械,到1946年整編完成后,作為陳誠的看家部隊,其裝備更是達到了中央軍的頂流水平,且彈藥補給充足。
而黃百韜的整25師一直是日械部隊,直到豫東戰役后才換裝美械,綜合戰力怎么可能強過胡璉?
陳誠
如南麻戰役之前,整編第11師的實際所處位置是魯村,然而胡璉認為魯村是個小盆地,四面皆山,一旦遭遇華野打擊會四面楚歌,所以考慮再三電請移駐南麻。
到達南麻后,也不急于向前推進,而是用20多天時間大力構筑工事,力求首先保全自己。
另一方面,讀者忽略了胡璉和整11師的背景,以及它所帶來的有利條件,“土木系”的勢力在解放戰爭爆發后達到高峰。
不僅陳誠是名義上的“軍隊第一人”(參謀總長實權最大),而且林蔚在中樞、郭懺管后勤、周志柔在空軍,所以胡璉能夠得到的戰場內外支援,超出許多人的想像。
不僅僅裝備、糧彈、新兵的補充最為得力,其指揮權限也高于普通的整編師長,在陳誠的力挺下有較大的自主權,什么綏署主任、兵團司令都未必指揮得動他,白崇禧為啥特煩胡璉?就是因為在大別山時期,胡璉多次不聽招呼。
老蔣等
那位校長也對胡璉所部另眼相待,兩年間先后寫了約十封親筆信給胡璉,其他人包括黃百韜有這待遇嗎?
即便到了解放戰爭后期,在金門戰役中,重創三野的仍然不是金門原守軍李良榮第二十二兵團,而是從廣東撤下來的胡璉第十二兵團,如果不是胡璉增援上島,李良榮的20000來人必遭全殲。
盡管粟裕、葉飛此役都沒有親臨一線指揮,可是金門之殤,三野首長們何嘗不是耿耿于懷?
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胡璉和他率領的整編第11師(第18軍)、整編第十八軍、第十二兵團,都是解放戰爭中粟裕將軍最強勁的對手。
如果粟裕將軍有機會,能早一點打掉這只狐貍,后面許多麻煩可能都不存在了,諸君以為然否?
胡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