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自:阿呆爸育兒
ID:adaibaba520
2022年11月27日,奧地利寒風刺骨。
薩爾茨堡的一所場館里人山人海卻悄然無聲,隨著主持人激昂的一聲“China”,全場響起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
一位身穿中國隊服的稚嫩女孩,雙手舉起五星紅旗,站上第46屆世界技能特別賽奧地利賽區的金牌領獎臺,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她的成就,實現我國在世界技能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金牌0的突破。
這位光芒四射的女孩,名叫姜雨荷。
沒人能想到,5年前她只是個初中輟學、南下打工的流水線女工。
做過單一重復的工作,沒有知識、沒有技能,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
半年后,她決心重返校園,讀職校學技能。
如今,她從輟學少女到世界冠軍,經歷的不只有人生的“逆襲”,還讓人看到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性。
01
2002年5月,姜雨荷出生在河南南陽一個山村里,家境普通。
父親務農,在家照顧她和兩個哥哥,母親在外打工。生活的重擔壓得她父母喘不過氣,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
從小,姜雨荷跟著小伙伴滿村跑,上樹掏鳥窩、捅馬蜂窩、下水摸蝦魚。
淘氣的她,不僅膽子大,動手能力也很強。
每逢姜父修理拖拉機、自行車,就順手給她些小零件摸索。漸漸地,她偏愛上修東西,什么都喜歡親自動手。
上學后,姜雨荷因為手上閑不住,愛好拿東西把玩,上課時容易分神,以至于小學成績不是很好。
小學畢業后來到鎮上讀初中,換了新環境,姜雨荷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大學。
初一上學期,姜雨荷期末成績排在班級前10名,然而下學期,受兩位留級生同桌的影響,她上課開始不專心,還偷看言情小說。
到初三時,她數學最低考20多分,成績排名也跌到班級后幾名。
雖然那時上普通高中沒問題,但她覺得沒什么出路,就沒參加中考。
在她看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沒必要死磕讀書,在社會上學一門技術也能養活自己。
于是姜雨荷信心滿滿,跟著表姐來到廣州,自認為能找個好公司,堅決不進工廠做流水工人。
然而,天真的她很快被現實打臉,即便是流水工人,待遇稍微好點的工廠都要求高中學歷,有點名氣的甚至要大專文憑。
只有初中學歷的姜雨荷,不得不向現實妥協,除了進廠做流水工人,她什么都干不了。
幾天后,姜雨荷進廠了,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12點,用細海綿給手機殼的邊邊角角打磨光滑,完成一個手機殼只要十幾秒,但要一刻不停地打磨近13個小時。
一天下來,姜雨荷腰酸背痛,胳膊抬不起,兩只手止不住地抖動。
這個“奪命流水線”,讓姜雨荷深深體會到社會殘酷的一面:沒有任何知識或技能傍身,只能被無情壓榨體力勞動。
害怕今后的人生束縛在流水線上,半年后春節回家,姜雨荷迫不及待向父母訴說:“死活也不要去打工了,我要去讀書。”
02
姜雨荷沒有選擇復讀,而是決定讀職業技校。
有人向她介紹河南化學工業技師學院,一心想學一門靠譜技術的姜雨荷,在老師介紹下,選擇化工分析與檢驗專業。
到了班上,姜雨荷才知道這個專業是學校的王牌專業,很多全國500強企業定向來學校招聘,畢業生供不應求。
吃過社會的苦,讓姜雨荷暗暗發誓:這次一定要好好學習。
每次上課,她坐第一排聽課,初中化學基礎不好,逼自己認真聽講,多做筆記,遇到不懂就舉手提問。
上自習課,其他人聊天、玩耍,她悶頭苦學,復習知識,消化老師的筆記。
一個學期后,導師賀攀科注意到她的認真和堅韌,問她要不要進集訓隊,參加世界技能大賽。
這是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技能賽事,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林”,選手們經過層層選拔,和奧運會一樣代表國家出賽。
姜雨荷想都沒想,果斷參加集訓。
其實那會姜雨荷的成績并不突出,僅僅是班上第15名,偏中等。
好在教練并不看重初始成績,更看重學生的上進心、動手能力和心理素質。
幾輪篩選后,20多名化工專業的學生脫穎而出,姜雨荷就是其中之一。入隊選拔的測試上,她的心理成績最高。
每天7:50分開始做實驗,一直到晚上10:50分結束,除了食堂和寢室,其余時間都呆在實驗室里。
光“化學滴定法”這個最基本的實驗操作,姜雨荷就整整練了2個月。
想要順利完成單次滴1/4滴溶液,大約0.01毫升,需要練習到比機器還精準的肌肉記憶。
賽前一兩個月,姜雨荷絲毫不敢松懈,常常突擊到凌晨一兩點。
2021年一個選拔賽中,實驗做到一半,姜雨荷突然發現做錯實驗,原來她看錯化學藥品瓶蓋,把兩個溶液搞反了。
距離比賽結束不到30分鐘,所有人都認為姜雨荷肯定做不完實驗,教練更是在場外緊張得坐立不安。
臨危不亂的姜雨荷,立即換方案,放棄精度,在20分鐘內完成正常需要40分鐘的實驗,得到全場最高分,而其他選手很多人沒做完這個實驗。
技術過硬,膽大心態穩,這樣的姜雨荷通過市級省級選拔,最后拿到全國在該項目上唯一的參賽名額,代表中國沖擊世界技能大賽,爭奪金牌。
03
國際比賽全程使用英文,選手先看懂英文題目才能做實驗,還要提交英文實驗報告。
可姜雨荷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以及簡單幾個單詞,根本看不懂專業化學英語。
于是,學校專門安排一名留學回來的英文老師,對她一對一教導。從音標開始,到單詞拼讀,然后是句子和短文,最后主攻專業化學英語。
看不懂專業英文文獻的姜雨荷,把文獻中的專業詞匯全部摘抄到本子上,隨身攜帶,直到滾瓜爛熟,最后能翻譯全篇文章。
世界技能決賽前一年,教練讓姜雨荷全部用英文打實驗報告,從最初打一份報告要3、4個小時到最后只需要40分鐘。
2022年11月,姜雨荷飛往奧地利參加世界職業技能競賽。
比賽進行三天,累計時長20多個小時,化學實驗室技能項目需要完成合成指定的化合物和分析指定樣品的化學成分,共三個實驗,并完成實驗報告。
工作量不僅龐大,還非常考驗選手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
拿到試題的那一刻,姜雨荷震驚了,因為這道題完全超出國內任何一次競賽的難度。
在國內做實驗,試題是什么,要怎么做都寫得一清二楚,實驗器材和藥品分門別類擺放得整整齊齊。
反觀國際比賽現場,所有的儀器設備和四五十種化工品全放在一個桌子上,要選手根據提供的儀器和試劑,設計一套實驗方案出來。
面對有別于國內的儀器設備和新的比賽模式,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花了二三十分鐘恢復常態,找回平日訓練的節奏,一步步梳理實驗步驟,有條不紊地把實驗進行下去,最后提交了一份長達11頁的英文實驗報告。
世界技能大賽評委評分時,看到姜雨荷的卷子都驚訝了:報告挑不出毛病,沒想到是中國人做的。英文是母語的外國選手看到這份報告都不禁豎起大拇指。
比賽結果出來了,姜雨荷拿著準備許久的國旗披在身上,登上冠軍舞臺。
為了這個世界冠軍,她花了3年半時間,做了14000多個小時的實驗。
隨后,國內60家主流媒體爭相報道姜雨荷奪冠事跡,央視新聞頻道更是一天三次輪播報道。甚至,她還被邀請到中南海和國內頂尖技術大師們探討技術問題。
2023年6月,年僅21歲的姜雨荷畢業了,面對眾多知名企業高薪聘請,她選擇留校任教,同年下半年評為正高級講師職稱,相當于大學教授。
如今,她是老師,也是教練,傳承薪火,帶領學生攀登世界技能大賽的冠軍之峰。
04
姜雨荷時常掛嘴邊一句話:“但凡知識和技能你掌握一個,都可以靠這個技術養家糊口。”
這個曾經輟學打工的農村女孩,依靠技術站到世界冠軍之巔。
然而,絕大多數人認為姜雨荷只是職業教育的個例,不具普遍現象。
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職校混亂不堪學風差,怕孩子學壞,若孩子讀職校等于前途盡毀,孩子的人生徹底完了。
他們能接受孩子是普通人,但是接受不了孩子平庸到考不上高中。
讀職校的人始終被貼上低人一等的標簽,實際上這是極大的偏見。
今時不同往日,職校早已發生巨大轉變,培養的技術人才十分受到各行各業喜愛,尤其高端技術人才更是獲得500強企業青睞。
有數據顯示,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重點領域人才的需求缺口有近3000萬人,社會永遠都缺技術人才,并且會越來越缺高端技術人才。
許多不適合研究理論知識,更喜歡、擅長動手實操的孩子,與其受讀書的折磨,或許不如讀職業技校學一門本領更實在。
如今很多職校,專業涵蓋各行各業,可以給孩子更多就業和創業機會,和知名企業合作定向輸送高端技術人才;
在職校學習的孩子,同樣有機會升學到大專、本科、研究生階段,實現大學夢。
而姜雨荷的成功,恰恰就證明了成才從來不是只有上大學一條單軌線路,職業技校也能出高端人才。
期待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姜雨荷”這樣的孩子出人頭地,走出不同尋常的人生路。
本文轉載自阿呆爸育兒(ID:adaibaba520),一個80后奶爸的生活洞見,專注教育、成長。添加我的微信:adaiba520,期待一起成長,在日常里洞見真相。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