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中,橋的內涵似乎特別復雜。如西湖斷橋,早已超越了交通的范疇。
在地球表面,也有一種“橋”,它們并非人類建造,而是大自然不經意間的鬼斧神工這就是“天生橋”。
天生橋常見于喀斯特地區,是喀斯特地貌中的一種類型。但其實巖石都可能因風化、崩塌形成天生橋。所以天生橋的正確定義應當為:一切橫跨在大地之上的“橋梁狀”天然巖石,都可稱天生橋。
天生橋既可發育于喀斯特地貌,也可發育于丹霞地貌,甚至還可以發育于其他砂巖地貌、花崗巖地貌、黃土地貌、火山巖地貌。
這種橋,既非為了連接兩岸,也不是為“渡”江“過”河。它們是山、巖、洞、河,留給大地的最后景觀。
天生橋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按形成的巖石可分為喀斯特天生橋和非喀斯特天生橋,按規模可分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按橋下跨越的地貌可分為河流型、干谷型、嶺脊型、山地型。
目前全球已經發現的天生橋最多的地區是美國西南部的科羅拉多高原砂巖分布區,那里的猶他州拱門國家公園分布著2000 多個大大小小的石拱門。
我國也有許多天生橋,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石灰巖分布區以及砂礫巖分布區,比如廣西鳳山縣、貴州黎平縣、重慶武隆區、湖南張家界、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等地。此外在一些海岸附近、黃土地區也偶有發現。
文/李忠東;圖/冉玉杰 楊建 李忠東 圖蟲創意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