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圍繞交通問題帶來了多項提案,針對公路進京檢查站前的擁堵頻發問題,郭繼孚帶來了“采用預約技術解決進京檢查站排隊問題”的提案。
他建議可以采用預約出行模式,公路進京人員提前提出進京申請,系統根據檢查站的通過能力為車輛安排好通行時間和順序,提高檢查站通行效率,減少現場排隊時間。
郭繼孚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斷深入,每日進京的人員與車輛大幅增加,進京檢查站高峰期間擁堵排隊問題較為突出。
比如通州區白廟南綜合檢查站,工作日早高峰6:30-8:30期間小客車排隊長達1.5公里,通過需要15分鐘,成為進京的主要瓶頸點。
當前除已開通的定制快巴外,跨省公交、省際班線、旅游大巴等乘客均需逐一接受安檢,有時五六輛公交車同時到達,擁堵可能長達1小時。
進京檢查站的擁堵增加了出行耗時和成本,加重了進京人員的出行負擔,影響了北京與其他省份的人員交往與貨物流通,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
對此,郭繼孚建議,可以采用預約出行模式,提前提交人員信息,提出進京申請,系統根據檢查站的通過能力為車輛安排好通行時間和順序,減少現場排隊。
京津冀定制快巴就是預約出行模式的應用典范, 郭繼孚給出建議:一是推廣“定制快巴”模式。進一步擴大京津冀定制快巴規模,并將“提前預約、遠端安檢、快速過站”模式推廣至進京公交車,開通“預約免檢公交”,同時,建議在檢查站設置專用通道確保“定制快巴”“預約免檢公交”快速過站。
二是進京、返京小客車預約通行。在進京主要通勤走廊或在節假日進京、返京高峰時期,建議采用預約通行模式,設置專用檢查通道,車輛按預約時段到達即可免排隊進入專用通道快速通行。
重點優化北三縣等環京地區通勤服務
3月8日,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發布“2023北京通勤特征年度報告”。報告指出:
北京市中心城區1小時通勤圈(在中心城區就業,居住地至就業地通勤時耗在1小時內)基本覆蓋城市中心25公里范圍。
中心城區1.5小時通勤圈覆蓋至六環外,向東覆蓋至北三縣燕郊等鄰近區域,同時還覆蓋了天津市區及天津武清地區。
中心城區2小時通勤圈能夠覆蓋河北北三縣、廊坊、固安、涿州等主要進京通勤集中區域。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北京通勤圈建設“加速跑”,但不容忽視仍有部分地區和人群進行著極端通勤,需要重點關注。
北京市中心城區通勤等時圈 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從全市來看,仍有12%通勤者的通勤時間超過1.5小時,該群體每天超過3小時在上下班路上,是需要重點優化通勤服務、提升通勤體驗的對象。
從空間來看,1至1.5小時通勤者主要是昌平、通州、大興、房山等的近郊居民,少部分來自燕郊地區。超過1.5小時通勤的群體主要居住于環京地區北三縣、涿州、固安等地。可見優化環京地區進京通勤者的出行服務仍是擴大北京通勤圈、增強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問題來了,進京檢查站外移是否有望亦或再次泡湯?
三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第五章 第二節
日前剛剛公布的“三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留出諸多想象空間:“加強與北京周邊地區協同布局加強與北京市順義區、平谷區等在區域交通設施領域的協同布局,理順跨界道路,為進京檢查站外移提供空間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