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于萬事萬物的認知,總共只需要兩步:第一步叫細分,第二步叫歸納。關鍵是怎么細分?怎么歸納?
一分為二是細分,一分為三也是細分;萬物歸一是歸納,陰陽合一也是歸納。
人與人的差別,其實最根本的就是各自怎么看待這個世界、怎么看待各種問題。
人類從生到死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把它們歸結成一個個問題。
人生所遇到的一切問題,其它人也都有可能會遇到或聽到。
人與人之間的真正差別,其實就是各自看待問題的方法不同而已。
很多人看待各種問題,或許看到就是看到,聽到就是聽到,卻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細分或歸納的方法。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卻存在著一種最偉大的看待問題的方法,那就是一分為二的看問題。
古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
任何事物、任何問題都會存在著陰陽兩面。用陰陽的觀念去看待一切,其實就是一分為二的看待一切。
萬事萬物有形的是一面,無形的是另一面;看得見的是一面,看不見的是另一面;外表現象是一面,內里本質是另一面;
對于萬事萬物來說,有形的萬物是一面,無形的大道本質是另一面;
對于人類來說,有形的外在身體是一面,無形的內在心靈是另一面;
這就是所謂的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假如把萬物一分為二:外在有形的一切,就叫做萬物;內在無形的一切,就叫做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只是萬物的一面,且是最本質、最核心、最內里的一面,也是無形的看不見的那一面。故而大道無形。
假如把人類自身也一分為二:外在有形的一切,就叫做身體;內在無形的一切,就叫做靈魂,也可以叫做心靈,或者精神,或者意識。
我們可以給人類的內在靈魂,取很多個名字,但是無論它叫做什么名字,它們都只是人類看不見的、無形的那一面而已。
所以人類就只有身心二物而已,心只是代表著內在無形的那一面而已。這就是一分為二地看問題。萬事萬物無不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
宇宙之表,是星空萬物;宇宙之里,是大道無形。
人類之表,是外在身體;人類之里,是內在靈魂。
這便是最初始的一分為二。并不是只有最初始的時候,才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哪怕深入到事物極細小的部分,仍然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即使是微觀的細胞與原子,也可以細分成細胞、細胞核,原子、原子核。
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方法,幾乎無處不在,只是人們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而已,甚至有時候會完全忘記了一分為二的初衷。
把事物分成表里兩層、內外兩面、本末兩端、陰陽兩儀,還有強弱、剛柔、大小、前后、高下、奇正、美惡、長短、難易、生死、存亡、興衰、容棄、損益等,都是在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認識一無所知、一片混沌的時候,就只能整體地看待它,稀里糊涂地看待它。這就像囫圇吞棗、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樣。
隨著人們對萬事萬物的認識逐漸深入,慢慢地就可以深入細致地認識它。比如:一分為二地看待它,或者一分為三、一分為五、一分為八等。
一分為二,就叫做陰陽;一分為三,就叫做三才;一分為四就叫做四象;一分為五,就叫做五行;一分為八,就叫做八卦;還有六合、七星、九宮、十方等。
陰陽并不僅僅是陰陽,表里、本末、內外、大小、剛柔、矛盾、損益等一切對立統一的事物,都是陰陽,都可以被稱之為陰陽。萬物無不可分陰陽。這才是真正的一分為二的看問題。
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無不是矛盾對立統一著的事物,萬物無不是遵道而行。道生萬物,無異于矛盾對立統一生萬物,也無異于陰陽生萬物。
人們對萬事萬物的認識,要么從整體看,要么一分為二,要么一分為三……要么四五六七八九十,以至于無窮。從一到無窮之間,你不會再找到其它細分事物的方法。
從整體看,其實就是囫圇吞棗、一片混沌著看,就是一。假如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一開始就囫圇吞棗,而沒有細分,那結果基本上就是稀里糊涂,猶如瞎子摸象。
同樣的道理,在經過陰陽等細分之后,如果沒有再進行歸納總結,回歸整體,那基本也不會有大收獲。
因為在沒有進行歸納總結之前,人們對萬事萬物的認識,還仍然處于細分的階段,所具有的認識仍然屬于局部認識、片面認識,又怎么能真的把握整體呢?
正所謂:“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在山中所見,只是山中一隅之景色,又怎么能算是廬山的全貌呢?
整體是整體,局部是局部;一分為二之后的事物,就不能再算是整體。即使勉強說是整體,那也不是真的整體。
宇宙一分為二,就是萬物與道;人類一分為二,就是身和心。
道再次一分為二,就是陰和陽;心再次一分為二,就是魂和魄。
魂沒有再次一分為二,而是直接一分為三,就是天地人三魂,也就是天魂心、地魂心、人魂心。
人類對萬事萬物的認識,其不同之處就在于:各自的細分方法不同而已。有的人一分為二著看,有的人一分為三著看,有的人一分為五著看,有的人一分為八著看。當然也有人完全不細分,囫圇吞棗著看。
對于人心,幾千年來,人們對于它的看法,所采用的細分方法也有很大的差異。假如你不懂得對它進行細分,只會囫圇吞棗著看,那么你對人心的認識,就只能憑借著自己的人生經驗,模模糊糊地去看待它。甚至可能一輩子都是稀里糊涂的。
把人心一分為二地看,就是魂和魄。而魂,既可以一分為二,也可以一分為三。一分為二,就是神和靈;一分為三,就是天地人三魂。神是心神,靈是心靈;三魂就是天心、地心、人心。
魄沒有再次一分為二,而是直接一分為七,就是七魄:道德仁義禮智信,也就是道心、德心、仁心、義心、禮心、智心、信心。
關于人心,當然也有其它細分方法,比如佛家,他們也不是一分為二,而是直接一分為六,就叫做眼耳鼻舌身意。
人體有五臟,分別是心肝脾肺腎。醫家就把人類的內在靈魂一分為五地看待,就叫做神魂意志魄。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肺藏魄。
對于人類的內在靈魂,無論一分為二、一分為三、一分為五、一分為六,或者一分為七,它們在本質上都只是對人類內在心靈的細分與解釋而已。
假如你不能看出它們的共同點,并把它們重新歸納、重歸整體,那么你就很難真的看清人類心靈的整體面貌。
人類的心靈是一個整體,它幾乎無所不包、廣大無比。假如人們不懂得如何對它進行細分,就只能憑借著自身的人生經驗,在外圍看看熱鬧。或者什么也看不到。
其實大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大道一分為二是陰陽,一分為三是三才,一分為五是五行,一分為八是八卦,以至于周文王的八八六十四卦,便是一分六十四。
陰陽、五行、八卦、六十四卦等,都是對于大道的細分。然而細分只是完成了對于大道認識的第一步而已,接著還必須有歸總才行。
陰陽兩分生萬物,萬物歸一成大道。人類對于萬物的認識,無非就這兩種方法:一個叫分,一個叫歸。
陰陽、五行、八卦是細分;大道歸一是歸總。在本質上,只有道是歸納,但是與萬物末端相比,陰陽五行等也可以看作是歸納總結。
每一個人從一出生,就會不斷地產生對于這個世界的各種認知。我們每一個人的所有認知也可以一分為二:一個叫知之,一個叫不知。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這句話的最大價值,就是把人的認知一分為二。這是對人類大腦認知的最初始的陰陽細分。陰陽即立,則一切認知便會清晰有序。
老子說:“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老子這句話的最大價值,也是把知之和不知劃分的更加清楚明白。然而在世界上有太多人分不清知和不知。他們在認知的第一步就混亂了。這便是人類一切認知混亂的根源。
世間萬物并不是看見了,就叫知。很多事情見如未見。真正理解了,才叫知。那些看見了,卻未能理解、未能明白的,都叫不知。很多事知如未知。
人類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總共就包含兩步:第一步叫細分,第二步叫歸納。
細分,就是一分為二、一分為三、一分為四……以至于一分為無窮;
歸納,就是萬物歸一、八卦歸一、五行歸一、陰陽歸一,就是由局部回歸整體,就是得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天無以清將恐裂。
細分很玄妙,歸納也很玄妙,二者可以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