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洞庭,隨同那些飽經風霜的草木,在斗轉星移之間,移官換羽。如同我,卸下與流年相關的裝飾,從虛華浮世中從容走出,心如水色。
逶迤起伏的酉港河,是我家鄉——西湖管理區的小河。現在,據說已更名為高水內江。誠然,后者顯得高大上,但我依然固執地認為酉港河這名更符合小河的簡約氣質。
追溯歷史的天空,1954年治理洞庭湖,合修西湖大垸,撇澧水于東北,撇沅水于西南,使沅澧兩水分流。酉港河在合修西湖大垸前,為長沙至津市、安鄉航道。合修西湖大垸時,在小港口處修堤堵口,在柳林嘴處筑堤斷流。從此,酉港河成為了西湖大垸調蓄內河。河長24.3公里,河床面寬350米,汛期蓄洪,旱季灌溉。
關于這段歷史,對于我們同齡人來說很是遙遠。1972年,因柘溪水庫的修建,三萬梅山兒女背井離鄉,從新化、安化移民到這里,那年,我只是襁褓中的嬰兒,因此,只能從資料中獲取這些信息。
兒時的記憶中,小河如同一條綠色的絲帶,將廣袤的土地串聯起來,清澈見底、碧波蕩漾的小河滋養著這里的人們,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每到夏天,我和小伙伴們都會迫不及待地跳入河中,暢游在清涼的河水里,追逐嬉戲,享受著童年最純真的快樂。那時的河水,是我們兒時的樂園,也是我們成長的見證。
隨著時代的變遷,高水內江經歷了一段黯淡的時光。早些年,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河面上布滿了網箱,大量的飼料投喂,無序地索取,使得河水逐漸變得渾濁不堪,臭氣熏天,儼然成了污水溝。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西湖河長辦強勢整治,拆除河面上的網箱,清理河道,加強了對周邊環境的監管。經過一系列整治措施,小河終于恢復了它的本來面目。如今的小河,波光粼粼,水草豐美,錦鱗游泳,再次成為人們心中的母親河。
春風徐來,站在小河岸邊,感知自然,看日落風清,山河寂靜,我不禁感慨萬分。小河,見證了家鄉的發展與變遷,也承載了西湖人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如今,它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再次成為家鄉的一道風景。
欣慰之時,唯愿,噩夢不再重來!
作者 陳朝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