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暴力問題也愈發嚴重,它像一把無形的劍,傷害著無數無辜者的心靈。網絡暴力不僅侵犯了受害者的名譽權、人格權,甚至可能導致受害者產生心理創傷,甚至走向極端。針對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公權力要為受害者撐腰的立場,并強調網暴行為必須付出代價。
報告中指出,2023年,針對網絡暴力“按鍵傷人”“按鍵殺人”的現象,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出臺了相關司法政策,旨在嚴懲網絡暴力的惡意發起者、組織者以及屢教不改者。這一舉措無疑是對網絡暴力行為的有力打擊,也是對廣大網民合法權益的有力保護。
根據報告數據,2023年,各級法院共審結網絡誹謗公訴案件32件,判決有罪人數達到85人,同比分別增長10.3%和102.4%。這一數字的背后,是司法部門對網絡暴力行為的零容忍態度,也是對廣大受害者正義呼聲的有力回應。
網絡暴力的根源在于部分網民缺乏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他們或出于個人恩怨,或為了吸引眼球,隨意發布、轉發不實信息,對他人進行惡意攻擊。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受害者的名譽,還可能引發社會恐慌,擾亂社會秩序。因此,對于網絡暴力行為,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袖手旁觀。
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舉措,無疑為受害者提供了一把利劍,讓他們在面對網絡暴力時能夠有所依靠。同時,這也是對網絡暴力發起者的有力震懾,讓他們明白,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任何違法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當然,打擊網絡暴力僅僅依靠司法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每一個網民都應該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遵守法律法規,不參與、不傳播不實信息,共同維護一個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在遭遇網絡暴力時,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網絡暴力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我們從多個層面進行綜合治理。我們期待在司法部門的有力打擊下,網絡暴力現象能夠得到有效遏制,讓每一個網民都能夠在網絡空間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同時,我們也希望廣大網民能夠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共同營造一個清朗的網絡空間,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