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本文作于2012年10月10日,發表在人人網上,原標題為《該怎么活》。這還是跟生涯規劃有關的一次探討。
昨天也發了一篇當年的同名文章,大家可以結合起來看看。
參加:
以下為文章正文,小標題為此次發表時所加:
1
很多問題,都來自于此
人的面前常常懸著一個問題,就是——該怎么活。
大學以前的生活不說了,基本上唯有埋頭苦讀以求金榜題名。
入大學前,要考慮選什么專業;
入大學后,閑的時候要知道該干什么,忙的時候又會思量忙這些事對不對,該忙點什么;
畢業時要考慮找什么工作;
找到工作了又得想要朝什么方向發展;
另外還有找誰戀愛、結婚,在哪里生活,買什么樣的房子,將來又該怎么辦;
看到別人的生活似乎更好,是不是應該改變自己走人家那條路……
說到底都是該怎么活的問題。
人的處境如同林中行路,你總有許多種選擇,走上了一條路就會錯過另一條路,以及另外無數條路,你怎么知道你走的這條就對呢?錯過了其他的會不會后悔遺憾呢?所以難免會患得患失。
當然,如果說沒有選擇,人也會不甘心——那豈不成了被限制和規定好生活的奴隸或者機器,還何談什么自由呢?
可是,就是這個自由讓人真是難以承受——自由了,有選擇了,又該如何選擇呢?
畢竟,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復試驗很多種可能,不能走過了再回頭。那么,究竟該怎么活才對呢?怎么走才是最優選擇呢?
所以,人總要想想該怎么活。人必須知道自己該怎么活。否則,人實在難以安于任何一種生活。
2
迷茫無聊源自什么
正如影片《本命年》里梁天說到的那段臺詞:
“你說活著有什么勁? 上班吧,沒勁;不上班吧,也沒勁;搞對象吧,沒勁;不搞對象吧,也沒勁。你說怎么什么事它都沒勁?……你打我一頓吧,沒勁;你要不打我吧,……”
如果人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一個標準,一個重心,一種宗旨,一種意義(其實這幾樣是多位一體的一個東西),出現這樣的狀況就不足為奇。干什么都沒勁,不知道干什么好。
如此狀況,我想當然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但它的確容易不同程度不同表現地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
要想對癥下藥,我覺得就是要認真地想想自己這一生該怎么活。
注意,不是現在該怎么活,而是以總體生命為背景來找到生活的線索。
否則,要決定一時間怎么活是容易的,比如看別人干嘛自己就干嘛,看自己目前的身份和環境來決定要做的事——比如做學生的,似乎就得學好功課,提高成績。
可是,這就是做學生的我們唯一要做的事嗎?要知道,學生身份只是我們臨時的和非唯一的一種身份,我們就只管學習功課就行了嗎,將來的一切就都可以高枕無憂嗎?
事實上,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你現在覺得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找到工作,你可能會羨慕那些找到工作的人,可是,找到工作的人就沒有煩惱了嗎?到時候也許更難……
當然,你可能會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將來的事得將來再說,所以,就先管眼前吧。
可是,不知未來的方向和目的,等你學成以后,你又會茫然四顧,不知該干嘛。也許也會像《莊子》中講的那個用盡家財花了三年時間學會屠龍之技的朱泙漫,“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那么,之前的努力又有何用呢?
所以, 我不是說不該努力做當下的事,而是還要有另一種努力,那就是找找將來的方向,或者說生活的目的,否則,你就可能總是活在迷茫和混沌之中,這樣的辛勞豈不只是在延續你的痛苦而沒有多少意義?
3
為何難以滿意自己的生活
而我們似乎還有一種屢試不爽的生活原則,那就是跟別人比較,以周邊的人的生活模式為自己的標準,只要不脫離他們,就足以安心了。
所以,我們總是在別人的“陰影”下生活,我們努力把別人的生活變成自己的生活,或者說把自己的生活變成別人那樣的生活。
但是,一旦看到別人的生活水準超過了我們(這例子總是不愁找到的),我們又難以安心了。
雖然比下有余,但不是說人得往高處走么,所以往上看的話,總是“比上不足”,所以總也不能滿意于自己的生活。
如此一來,我們豈不總是生活在自愧不如自慚形穢的“水深火熱”之中?而我們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接受,這樣的生活又怎么會是我們應該的活法呢?
當然,你又要說,我們怎么知道我們該怎么活呢?我們怎么知道該以什么為自己的目標呢?是的,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活,但也不愿意費力去思考。
所以,就像電影《麻將》中說到的:“這年頭沒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為什么每天這么多人看電視,看廣告,看八卦雜志.為的是什么?為的是想聽別人告訴他怎么過日子。” 我們甚至會把廣告作為我們的生活目標。
但是,這樣的生活就真的好嗎,我們就真的能滿意嗎?
不,我相信照此生活,哪怕馬不停蹄地爭取到一樣又一樣的“高貴”商品,似乎過上了“高尚”生活,一旦在某個時候靜寂下來捫心自問,你也會懷疑這就是我想要的嗎?我到底在為了什么而活呢?
這一點,我想人在忙的時候的確不容易感覺到,但閑下來就成了問題。
4
閑下來就有問題
所以,似乎有的人愿意自己總是忙活不停,而害怕停下來思考,因為一思考就會暴露某些本質的空虛。
所以,他們喜歡忙碌,喜歡熱鬧,而難以忍受閑適和寂寞。聽說有所謂“退休綜合癥”,退休之后就不知所措而一蹶不振了。《甲方乙方》里那個試圖遠離聲名之累卻又頗不適應普通人生活的女明星,就是一個證明。
所以,如果說想想該怎么活的問題不是任何時候都必要,但也許可以說它是在你關鍵的時刻需要的。
在你順利的時候,你可能不覺得它的重要,但在你不順的時候,它就重要了;
在你忙碌熱鬧的時候,你可能不覺得它的重要,但在你賦閑落寞的時候,它就重要了;
在你如日中天的時候,你可能不覺得它的重要,但在你日薄西山的時候,它就重要了……
當然,你要說你不會有后面那樣的時候,那我愿祝福你心想事成。
你或許又要說如果有那樣的時候也很少,人不必為人生中很少出現的境況而未雨綢繆,但我要說,那樣的時候盡管少,卻可能給人帶來致命性的打擊,消解人之前所有成功和輝煌的意義——
君可見成功者的自毀長城么?君可知一些知名人物拋家舍業遁入空門究竟為甚么?君可聞哈姆萊特王子的“To be,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么?
如果該怎么活不是一個問題,那么活著本身又怎么會成為一個問題呢?
5
如何思考這個問題
想這個問題還有什么好處或者說必要呢?
我想作家北村的一句話可以說明:“活著的人不一定活著,知道自己活著的人才活著。”
我們去想該怎么活,是為了讓自己知道自己活著,讓自己明白地活著,“正確”地活著,不后悔不憂懼地活著,安心坦然地活著,充實愉快地活著…...總之是讓自己認可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只有知道了該怎么活的人,才能獲得長久的活著的快樂,才能對自己活著的意義始終有信心,而不至于讓這種快樂和信心隨時被打斷。
如果不去思考該怎么活,只要是活著就可以了,那我們活著的感覺和意義就是難以保證的。動物不就是在活著么,所謂行尸走肉也在活著,我們跟他們有區別么?
至于如何去知道該怎么活,這個問題當然跟人生的意義一樣沒有標準答案,必須自己去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我總結了一個“4W”的人生法則,在此拋磚引玉,與大家探討一下吧:
是什么( what)——為什么(why)——要什么(which)——怎么活(how)
即要知道該怎么活,就要確立自己的目標,或者說生活的中心,作為人生的指南和追求。
但這是要足夠堅定的,否則人也會見異思遷朝三暮四彷徨動搖,也使得之前的答案失去意義。
所以要找到其理由,就是能讓你信服并堅持你的追求的原因。
正如尼采所說:“知道為何,就能迎接任何。”這個“為何”就是你信心的根基。
而要找到這個讓你可以義無反顧地堅持的理由,又需要你對于人生的看法做背景。你對人生怎么看,也就有了相應的理由來支撐你的追求。
簡單來說,“是什么”是你的人生觀,“為什么”和“要什么”合成你的價值觀,而“怎么活”就成了你的生活觀,或者叫生活態度,這正是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現實體現。
所以,要從形成我們的人生觀開始,來逐步最終建立我們的生活態度。
6
如何形成人生觀
而人生觀又如何形成呢?
我想我們都難以生而知之,還是得多聽多看多學多思,從現實中和書籍中看看別人有些什么樣的人生觀,經過比較、鑒別,擇其善者而從之,見賢思齊,然后逐漸形成讓自己信賴的人生觀。
這樣,才能保證你得出的價值觀及其理由是經得起考驗而足夠堅定的。然后,你的生活態度就可以明確了。
當然,這是從邏輯上來說的順序。實際上,一個人可能是先有一定的生活態度,再去找到自己的價值觀,然后反思出自己的人生觀。或者是有了一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地在生活中加以驗證或修正。
總之其具體探尋過程是不一而足的,但我想最終都是要讓這幾點都比較明確和穩固。
不過,你可能會覺得說來簡單,事實上并不容易做到。
是的,的確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你要急于求成還真是會失望。但我覺得從理論上來說還就得這樣一步步走,一處處充實,而我也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的。
所謂的捷徑,我想也就是按照你所知道的必要的路徑去走的路吧,只要方向是對的,那么走得就算是快的了。
也許有的人因為自己的生活經歷或者天資聰穎,可以迅速形成這一系列的觀念,但我想即使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也還是需要不斷去修習以加固的。更不用說那些還未曾形成自己的這些觀念的人們,就得要從頭開始吧。
也許有人覺得這樣的探尋沒有意義,浪費時間,還不如做點眼前“正經”的事,讓自己得些實際利益過得更好些呢。
那么最后我想說一句:磨刀不誤砍柴工,思考生活的問題,就是在幫助你更好地生活。
作于2012年10月10日
下面的這個短視頻跟本文主題相關,可供大家參考:
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直播時可提問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我的“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將長期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即可開班,可加上方微信咨詢報名。
若有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21.我的大一日記:“大一”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任煒老師”,在下方圖示界面中,點擊“發消息”,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