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不用刻意,但需要經常寫,最好有感而發,無論甜酸苦辣,提筆立成;有靈感時就要及時抓住,把電光石火間想到的東西寫下來,不管喜怒悲歡。下面就是本人近幾個月來寫的部分詩作,算是對日常生活和心靈感悟的記錄,正所謂:感來援筆把詩寫,要留真情說東西。
2023年8月6日下午去長沙桐溪寺參加一個活動,寫詩一首:
烈日炎炎似火燒,
且把桐溪寺廟逛,
參禪打坐喝茶去,
了卻世間煩惱帳。
活動結束后,本人寫詩一首:
有心營造生活美,潛心獨創不入流。
垃圾文化應遠離,詩意景觀當綢繆。
傳承古風責任大,弘揚傳統歲月悠。
何用浮名擋長路,道義在肩策深謀。
2024年1月14日加入雅銘讀書社,本人在雅銘讀書社群上發布:
初識雅銘把書讀,
究道窮理望立言。
峰回路轉知何處,
世間桃源不羨仙。
1月18日在雅銘讀書社群上發布:
數九依舊在,
臘八已過完。
歲寒知冷暖,
獨活自心安。
1月25日在雅銘讀書社群上發布:
幾朵蓮花
開在池塘盛夏
幾縷微風拂過
蜻蜓翩飛 蓮葉田田
明眸 微醺
唯我 漫步在黃昏
2月21日晚,雅銘詩歌社第一次開展詩歌朗誦活動。
活動當晚,冷雨敲窗,寒風瑟瑟。因為堵車,本人估計晚到,發小詩一首到雅銘詩歌社群:
聚遲
雅銘聚會報到遲,
詩意堵在春天外,
皆因又遇倒春寒,
憾說抱歉實無奈。
詩歌朗誦活動結束后,白夜在雅銘詩歌社群上發布:
《賀詩會》正月十二冷雨天,雅銘詩社聚書店。文賦取暖倒春寒,眾人朗誦歌折傘。花季不是飄柳絮,晃眼綠意留枝頭。遠方多遠有佳作,樂之點評在止間。
本人也在群上回應:
老肖有急才,謝謝你謬贊。
文化能行遠,薪火眾人傳。
文學無國界,好詩共欣賞。
真愛人所欲,仁德理應當。
2月28日晚上,革非老師在文賢詩詞學習交流群上發了詩詞各一首,本人點贊,他卻謙虛地說“湊的水貨 一笑可也”,我有感而發,寫詩一首:
水貨之中有真金,
無須提煉耀眼睛。
腹中墨水任揮灑,
信手拈來皆上品。
把腰挺直
無數的稻穗彎下了腰
那是因為懂得了成熟的道理
我一天天地走向老年
卻越來越想挺直自己的腰
我的憤怒早就想變成撐桿
讓我可以昂首挺胸地走自己的路
而不必為世俗所羈絆
面對那些步步緊逼的風
我可不希望像一只受傷的鳥蜷縮在地上
想想母親那溫暖的眼神
可以使我經受住漫漫長冬的嚴寒
所以有時候我想
腰不再挺直實在不能說明
我缺少了懸崖一樣傲然挺立的脊梁
腳下流淌著一條清淺的河
我明白淺水仍然可以照見岸邊草木的影子
我多像一條淺河中的魚
隨時都可能被鳥獸發現
我應該變成一棵大樹
就算被狂風刮倒了
依然可以向著天空生長粗壯的枝
逢驚蟄,心靈被春雷喚醒
鬧鐘在生命的某一天響起
季節伸個懶腰
把春天撒向山野
色彩活過來
意想不到的圖畫
隨日子翻新
驚蟄,雷聲從心底響起
像靈感閃現
一連串的聲音振聾發聵
脫胎換骨的不只是草木
理性占了上風
雨從此邁開新的步伐
冬眠并非隨冬盡而結束
陳舊的也隨時都醒著
麻木不是因為酒精
冷漠會讓心海結冰
愿有一聲棒喝勝過驚雷
從此燃燒起激情
雷見心靈沉睡而震怒
天聞人人向善而開顏
春天就如桃花的樣子
也伴隨著黃鸝的叫聲
人勤春早是最喜人的畫面
再卑微的生命也有春天
個人覺得,寫詩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我們每天都要吃飯睡覺一樣平常,多寫多練,養成習慣,日積月累,自有所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