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本文作于2013年11月16日,發表在人人網上,原標題為《該怎么活》,當時我還在大學工作。
我本身研究生階段是學哲學的,為什么選這個專業,就是因為從大學起,就總去思考關于人生的問題,這個問題的集中體現,就是:該怎么活。
因為一開始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沒有一個生活的標準,我在大學期間的生活曾經相當“紊亂”,每時每刻都不知道該做什么,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總是做著這件事想著那件事,做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馬,人在曹營心在漢,所以做什么都不踏實,活得相當擰巴。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是感觸很深的,也認為很重要,每個人都值得思考。
于是,在工作以后,我一方面是作為自己思考的一種記錄,一方面準備作為對學生的一種教育或啟示,就把這樣的主題寫了下來,成了一篇文章。
而且,還不僅僅是這樣一篇文章,我發現我還曾在大學工作期間寫過另外一篇同名文章,而不同名但主題相同的文章就更多了。
可以說,我還是保持著對于這個問題的重視和思考,也覺得大家都需要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所以就會欲罷不能地會持續寫下來。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我現在從事的生涯規劃工作的主題,生涯規劃,就是要解決人“該怎么活”的問題。
盡管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不是從生涯規劃的角度來談論的,但你看看,是不是跟我現在常常提到的生涯規劃,算是一脈相承,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以下為文章正文,小標題為此次發表時所加 :
1
不知該怎么活,會怎樣
人可能總有一些時候,要遇到這個問題:該怎么活。
汪峰不是就在歌中發問:“我該如何存在”?
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因為僅僅活著是不夠的,那會讓人活得很難受,或者無意義。
為什么“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我想就是沒去想也不知道該怎么活,活得不明不白,而僅僅是讓自己維持活著而已。
這個問題會表現為各種形式,比如迷茫和無聊,不知道要干點什么好;
比如選擇恐懼癥,不知面對幾種選項該如何取舍;
再比如所謂的拖延癥,知道該做一些事但就是不肯去做,臨到頭了才感到忙亂不堪,還會自責事先的懶惰——其實在我看來這種情況不是由于懶惰,而就是不夠明確該怎么去做事,怎么安排生活。
如果有了明確的態度,自然就能分清輕重緩急,從容不迫地依次處理或是放下了。看看那些有著自己人生信念和方向的人,哪還會為什么“拖延癥”而糾結呢?
還有一種表現,就是一開始過得渾渾噩噩,后來幡然醒悟,“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原來不該那么活,而應該這么活。
只是有的人是還有機會改變自己的活法,但有的人——比如到了生命終點的時候,那就只能悔之晚矣而沒有機會改變了。
不知道該怎么活,人就可能寸步難行諸事難為。
我在剛上大學的時候,就為要不要去上課、自學的話又該學點什么東西、到了圖書館該讀什么書,乃至去食堂吃飯時該打什么菜、早上醒來要不要起床(因為不知道起來要去做什么)這類問題而不知所措,難受至極。
而這類問題如果推想到最后,甚至會成為這樣的問題: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導致對活著本身發生懷疑。
這都可以說是不知道該怎么活所導致的。在我看來,該怎么活是個根本問題,是其他問題的總閘,要想解決其他的一些具體問題,就應該追根溯源擒賊擒王,先解決這個根本問題。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拿出一些時間,用上一些心思,去面對一下自己這一生該怎么活的這個問題。
2
我們需要生活的原則
該怎么活,也許在有的人那里,并不成其為問題,因為似乎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早有定向,很是明確,不就是上完中小學上大學,上完大學找工作,再結婚生子,然后工作到退休,把孩子養大,再操心他的學習、工作和結婚問題,讓他也重蹈我們的道路,等他有了孩子,再替他帶孩子,以此度過晚年,最終了此一生……
可是,這樣的一生,也許在我描述的時候你就已經感到恐怖了——難道就這么平淡蒼白,就這么機械常規?我們的夢想呢?我們的自由呢?難道在這終將逝去的一生中,我們就不能有激情燃燒的歲月,而只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這些規定動作?
是的,假如就這么去定義了我們的一生,也實在太讓人不甘心了。我們豈不是僅僅做了自然規律的一個傀儡,種族延續的一個工具?
而且,就算是要這么過下來,那其中的任何關口,我們不也是要面臨選擇的?
如果我們沒有一些內在的標準為指南,我們會在任何的選擇前都左右為難的。
比如,就說上學,上到什么程度好呢?大學一般是必須要上的,那接下來,要不要考研或者出國,還要不要上博士、博士后……又該選擇什么專業呢?
而工作,又該選擇什么工作,要不要考公務員,去企業的話進哪家企業,又要去哪個地方工作呢?
還有找對象,仍是一個難題,如何才算是三千中之一瓢?要不要等某人到長發及腰?還是憑門當戶對地找一個?到后來要是又遇到一個“恨不相逢未嫁時”的呢,要不要重新洗牌?……
即使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那還要不要孩子,又怎么培養孩子,要讓他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如此等等,簡直是山重水復,又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都該如何決策呢?
當然,我們未必需要一開始就把這些事情都安排好,我自己在正式面臨這些事情之前,也沒什么考慮。
但我們需要有一個對于生活的總的原則,來為我們的各種抉擇指明方向,否則任何的小事都會成為我們的難題,讓我們不知何去何從,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在大學期間的那種迷茫表現一樣。
3
原則需要堅定
這個總的原則應該是可以一以貫之的,而不是朝三暮四變幻無常的。
否則,你之前以一個標準設定了你的生活,做出了某些選擇,那過了一些時候時移勢易了,你就反悔了,要另起爐灶,多麻煩啊!
你這樣的話,即使自己不嫌折騰,也容易對與你相關的人造成傷害。
比如有報道說,一對80后小夫妻,都已經有了一個6歲多的孩子,在看完一場《致青春》后,“兩人內心的激情都被點燃了,覺得自己不能再這么渾渾噩噩地過下去……竟然決定鼓起勇氣結束兩人已經沒有激情的婚姻”(http://www.iweihai.cn/iweihainews/weihai24xiaoshi/2013/05/204025.asp)。
你覺得很扯吧,他們找到的公證員也覺得很扯。但事實就是如此,世上就是有這樣的事。
而在我看來本也不足為奇,這只是人在突然明白了該怎么活的一種反應而已。
只是,這樣的反應要以毀掉之前辛苦經營的一切為代價,而且還會連累他們的孩子,接下來要因為他們而承受離異家庭的痛苦。
那么,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若不想到后來的這個地步,就要在當初想好該怎么活吧。
我想起連岳說的一句話:你要按你所想的去生活,否則,你遲早會按你生活的去想。
是的,你不先去想想自己要怎么生活,也就是該怎么活,就無法對你的生活做主,無法把生活過成你想要的樣子,而反倒會被生活所裹挾,被生活推著走,接著你就只能被動地服從你的生活了。
只有你事先有了對于該怎么活的認識和態度,而不是過后方知,你才可以主動去選擇你的生活,也才不會那么容易悔不當初。
4
如何思考這個問題
那么,該怎么活呢?該怎么去思考這個問題呢?
我感覺,人活的其實就是一種態度,而這種態度是來自他的觀念。
這個觀念不止是在于對于某些具體選擇的,比如對于學習、對于工作、對于戀愛等,這些只是他人生的一方面一部分,關鍵是對于人生總體的觀念。
他若有了對于整個人生的認識,形成了某種觀念,也就會對各種具體選擇形成相應態度,因為那些只是他這種總體觀念的局部反應而已。
所以,怎么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是要看到整個人生的背景。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不看到人生的全景,在具體細節上就容易無謂地糾結,還容易一葉障目因小失大。
那人生的全景是怎樣的?在我看來很簡單,就是要知道人生是有限的,終有一死。我們要考慮的是在死前怎么活。
這并不是一句廢話。因為我感覺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形成對于人生的總體態度,就是因為沒考慮到自己終有一死。雖然這是不爭的事實,大家都知道,但我們在設計自己的生活時卻常常忽略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所以,為什么喬布斯從年輕時以“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后一天”為信念會讓他變得那么明智和從容,就是把人生的終點也就是死亡考慮進去了,這樣他就會從全局來衡量一件事情的價值,從而知道該看重什么該看輕什么,什么值得做什么又沒必要做了。也就是因為這樣地從全局來考慮問題,他就知道該怎么活了。
那么,可以試著想一想,你是終有一死的人,如喬布斯所說:“記著自己即將死去”,你要做些什么,要怎么生活,你也就知道該怎么活了吧。
總之,我們對于所有事情的態度都在于我們對于人生的態度,而我們對于人生的態度又在于我們對于死亡或者說我們終有一死這個事實的態度。
當我們對此有了足夠的認識,明確了我們生命中的輕重緩急,我們也就能有一種從容淡定的態度,可以在整個人生中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憂不懼了。
再具體來說,人這一生中的活法真是千姿百態。
有的在名利道上高歌猛進,攻城掠池而不知休止,有的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樂此不疲不暇他顧,有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有的為求不朽不停地立德立功立言,有的古道熱腸憂國憂民要為天地立心救民于水火,有的絕圣棄智清靜無為寧愿曳尾于泥涂,有的皈依宗教潛心修行,有的及時行樂隨興而為……實在不勝枚舉各有千秋。
那么,我們要選擇哪一種活法,怎么度過自己的一生?可以任擇其一,也可以在這林林種種的活法之外另辟蹊徑自成一家。
是的,你可以是那“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任由你決定,你也有的是選擇。
開始吧!
作于2013年11月16日
下面的這個短視頻跟本文主題相關,可供大家參考:
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直播時可提問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我的“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將長期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即可開班,可加上方微信咨詢報名。
若有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21.我的大一日記:“大一”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任煒老師”,在下方圖示界面中,點擊“發消息”,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