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馬克龍在巴黎舉行的烏克蘭國際會議上語出驚人,一句“不排除對烏克蘭派出地面部隊的可能”瞬間掀起軒然大波,法國反對派批評聲不斷,法國的西方盟友紛紛撇清關系,美國明確表示美軍不會在烏克蘭作戰。
在此情況下,法國外交部隨即改口,于3月1日公開宣布法國不會對烏派遣作戰部隊。然而,沒過幾天,法國又變臉了。
據新華社3月6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5日訪問捷克時“舊話重提”,并敦促歐洲國家考慮他的對烏出兵言論,認為這正是歐洲的需要,要求歐洲“不再懦弱”。
這一次,馬克龍的語氣更為強硬,而且和上次不同的是,馬克龍這次有人附和了,法國盟友的反對聲也沒之前激烈了。
捷克總統彼得·帕維爾5日當天回應稱,西方不會越過想象中的紅線,但是北約國家可以在烏克蘭訓練烏軍。在此之前,西方明面上是在歐盟國家內部訓練烏軍。說白了,捷克總統是在變相支持馬克龍的對烏出兵想法,但是并不支持北約公開與俄羅斯開戰,不支持北約軍隊明面上直接與俄軍交手。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5日表示,烏總統澤連斯基從未要求過外國軍隊為烏克蘭作戰。看上去,在沒有基輔當局正式邀請的情況下,北約國家沒什么正當理由對烏出兵。但是,美國這番說辭明顯曖昧了不少,似乎不排斥北約以另類方式出兵烏克蘭。
那么,法國內部又是什么態度呢?這一次,馬克龍不再是“一意孤行”,一些法國官員也認為,可以派遣一些士兵去烏克蘭承擔掃雷工作,但并非直接與俄軍交戰。也就是說,一些法國官員也支持對烏派兵。
法國雖然反復無常,也沒少“打嘴炮”,但從這次西方國家的態度來看,西方只怕正在認真考慮增加援烏士兵的問題,馬克龍等人的發言可能是對俄羅斯的“語言試探”,是一種“切香腸”戰術,希望以此試探俄羅斯的底線。
俄方當然也沒少對西方發出威懾,甚至又一次亮出了“核威懾”,但是,既然俄方不是第一次發出核威懾了,西方似乎暫時并不相信普京有打核戰爭的魄力。既然俄方沒有做出激烈反應,沒有直接對北約成員國本土動武,北約國家或許可以一點點逼近俄羅斯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