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小叔
出品|華祥名財經全媒體
近期,食品飲料行業“老大哥”統一集團可算是在經營業績上出了一口氣。
根據統一集團發布的公告顯示,過去的2023年,公司總營收達5809.9億新臺幣(約合133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0.74%。同時,統一集團在2023年12月的營收為491.7億新臺幣,增幅達到10.3%,是2023年連續第三個月的雙位數成長,并創下歷史同期新高。①
但,越過一山,又是一山。
在經歷了2022年“酸菜危機”和持續多年的“增收不增利”局面后,這家老牌食品飲料巨頭似乎正在走出陰霾。不過,在前狼后虎的市場環境下,深究統一集團近些年的業績表現,仍然能夠發現他所身處的困頓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好解決。
一方面,作為方便面“大佬”,傳統方便面市場日趨衰退、新興方便食品崛起的現狀讓統一集團食品業務愈發“雞肋”;另一方面,新消費趨勢所代表的外部沖擊,結合行業內康師傅這座無法邁過的大山,正讓統一品牌愈發顯得落寞。想要突破商業瓶頸,遠比想象當中更難。
多重困境之下,統一想要找回過去國民方便面、國民飲料的風光不是易事。
業務持續沉淪
長期以來,拖累統一集團(以下簡稱統一)業績表現與股價表現的矛頭都是食品板塊業務。
作為統一的兩大核心業務板塊,統一飲品業務營收和利潤情況尚且不錯,但被方便面占據九成以上的食品業務卻長期萎靡不振。
以最新的財報數據為例,根據統一企業中國2023上半年財報信息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為145.71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4.5%。其中,食品業務營收為49.02億元,同比下滑8.7%,在公司總營收中的占比為33.6%。②
去年上半年食品業務的萎縮是統一集團近幾年食品業務發展狀況的縮影,作為統一集團的標桿性業務,盡管近幾年公司方便面業務也曾復蘇過,但整體仍然處于營收持續下滑的態勢,這難免會給市場對于統一集團的信心帶來打擊。
而導致統一方便面業務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費者的喜好變了。
縱觀國內方便面市場,2014年到2017年間,是方便面行業的調整期。在這段時間,中國外賣行業蓬勃發展,對方便面市場造成了直接的沖擊。
在此背景下,2013年到2017年,統一企業中國的營業收入逐年下滑,分別為233.29億元、224.88億元、221.02億元、209.86億元、208.21億元。③
2017年之后,統一以及行業內其他遭受沖擊的方便面企業通過漲價策略、高端產品策略穩定了局面,營收重獲增長??上У氖牵瑥?021年之后,國內方便面行業再一次進入整體衰退期。而且這一次,統一所面臨的“方便面危機”更加復雜與嚴峻。
對于新時代的消費者們來說,方便面依然還是選擇之一,但行業創新、吸引目光的焦點,已經從傳統方便面轉移到大量新興產品身上。
種類繁多的預制菜、成為爆款的螺螄粉、一度火出圈的紅油面皮和四川米線……人們突然發現,用同樣的價格,完全可以有更多更好吃的選項,而這些選項也作為替代產品,時刻分流著原本屬于方便面的市場空間。
可見,方便面行業進入調整期,才讓統一方便面業務日益沉淪。而考慮到統一食品業務對方便面具有極高的依賴,統一集團食品業務這一條“大腿”已然有了被斬斷的趨勢。
壓在頭頂的康師傅
當然,統一集團并不止于方便面,一條腿被打斷,公司還有多條腿走路的優勢尚在。
只是面對老對手康師傅的時刻碾壓,統一食品飲料業務難免在同行競爭總是差了那么一口氣。競對比拼中的失利,讓統一又斷了一條向資本講故事的“大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統一或許只是某款方便面、某種綠茶飲料的代表,但事實上,這些只是統一集團商業版圖的一部分。
1967年,統一集團創始人高清愿在中國的臺灣創立了統一企業公司。從飼料粉到與日清合作推出統一牌面粉,統一迅速打響名號,并借助“亞洲四小龍”的騰飛快速擴張。此后,引入方便面,向乳品、飲料、調味品、面包等領域拓展,涉足包括7-ELEVEN、家樂福、星巴克等在內的便利商超經營權,統一集團的商業版圖已涵蓋食品、糧油、流通、貿易、藥妝、包裝、物流、投資等大量領域。
也許正是因為家大業大,2023年,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才在多個公開場合高調喊出了“五年沖刺500億”的口號。需要指出,盡管業務領域非常多元化,但食品飲料業務依舊是統一集團的基本盤。
統一真的能夠順利地完成年營收500億目標,并在業績表現上收獲行業內外一致認可嗎?不得不說,康師傅是繞不過的阻力。
一直以來,提到統一就繞不開康師傅,二者在業務、產品上長期“針尖對麥芒”,所以統一必須要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對于康師傅的超越,才能穩固行業地位。
可惜,無論從核心業績指標還是從發展增速看,統一都未能邁過康師傅這座大山。
以2023年上半年為例,在方便面業務上,國內方便面市場衰退的背景下,康師傅依然錄得139.5億元營收,同比更是保持增長,增幅為2.97%。此外,因產品售價與原材料價格帶來利好,康師傅方便面業務毛利率同比提升5.2%至25.83%。相比之下,統一食品業務收入同比減少8.7%至49.02億元。④
與康師父比,統一企業則有點力不從心。從2017-2021年的收益對比可以看出,統一企業和康師傅的營收差距越來越大(見上表)。
方便面業務之外,在飲品業務的比較中,統一同樣被康師傅碾壓。
2023年上半年,康師傅飲品業務營收為266.06億元,統一則只有92.58億元。這樣的一種表現不斷讓外界質疑,統一食品、飲品兩大業務均供血不足了?
如果沒有康師傅,那么統一尚且還在整體保持增長的食品飲料業務尚且可以說得過去,但有了康師傅的對比,統一兩大支柱業務只能說基本與過去保持持平,增幅有限。
統一與康師傅激戰三十年之后,他與競品的差距越拉越大,在成長性上也顯現出頹勢,潛在的危機令人細思極恐。未來,隨著行業競爭的持續加劇、外部威脅的不斷滲透,被康師傅壓著打的統一可能會愈發不好過。
(羅智先、高秀玲(左)夫婦)
增收不增利仍在持續
對于統一來說,除了核心的方便面、飲品業務板塊均呈現出頹勢,其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也在加深著公司的業績困境。
縱觀統一近年的業績表現,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收上升4.5%,毛利額上升8.0%,毛利率上升1.0%;2022年,統一企業中國實現營收282.57億元,同比增長12%;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12.22億元,同比下降18.6%。此時在營收兩位數增長的背景下,公司凈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降。④
可以看出,雖然在2023年,統一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但增幅有限,從整體趨勢看,公司可能仍處在增收不增利的大循環中。
而考慮到方便面市場的下滑,說明統一飲品業務雖然仍在保持快速增長,可賣得好并不能為企業帶來足夠的收益,兩位數的增長比例仍然賺的不多,說明從長遠來看,飲品業務難以給公司整體業績增長帶來足夠的支撐。
以2022年財報數據為例,飲品業務方面,統一企業中國2022年收入為164.05億元,同比增長11.3%,占總營收的比重為58.1%。其中,2022年茶飲料收入69.57億元,同比增長10.9%;果汁飲料收入為30.05億元,同比增長35.4%;統一奶茶業務收入為60.05億元,同比增長4.6%。⑤
據財報,統一鮮橙多保持了多年雙位數增長,統一果漾金桔檸檬也維持著倍數增長。
但即便如此,2022年,統一飲料毛利率從2021年的38.6%下降至33.9%;飲料業務利潤約為18.29億元,同比下降約9%。⑥
利潤呈下滑態勢下,飲料業務收入的增長無法為統一帶來更多,讓統一飲品業務這另外一條大腿多多少少顯得沒有那么“硬”。
整體看,表面上是方便面市場的頹勢拖累了統一的整體業績表現,但看起來很風光的飲品業務對統一來說也沒有那么能打,雙重業務危機才是統一所面臨的真實行業現狀。另外,在與同行的比較中,統一的節節敗退也凸顯了他在行業中的尷尬:相互關聯、各有難點的多重困境正在讓這家老牌巨頭遭遇又一次商業周期的打擊。只是這一次,統一還能一如既往地“向上”嗎?
2013年11月,擁有海外員工10余萬人、年營收高達近千億人民幣的統一集團完成了掌門人的代際交替,84歲的高清愿轉任名譽董事長,他的女婿羅智先繼位,統一集團步入了“羅智先時代”。
執掌統一集團之后,羅智先開始了一場文化變革,不再論資排輩、避免人情味過重,開始用數字和成績說話,并啟用了大量的大陸高管。他的操作在企業內引起了巨大的震動,也招致很多人的不滿。
在中國臺灣像水和空氣一樣無孔不入的統一集團,想在大陸復制這樣的成功十分困難?!按箨懯袌鼍拖褚黄?,統一不要像小白兔貿然跑進去,迷失方向、徒勞無功。因此在大陸14億人口中,專注經營2.5億到3億人的小市場,隨大陸消費者生活越來越好,市場應也會更好?!绷_智先感慨道。
2024年,是統一進入大陸市場的第32個年頭。統一在羅智先的掌舵下,再次面臨從所未有的挑戰:前有康師傅壓制,后有網紅螺螄粉、氣泡水、代糖產品的圍追堵截,統一的突圍戰并不好打……
注:
①2024.01.29,納食號,《統一沖擊500億,康師傅同意嗎?》
②2023.08.11,投資界,《統一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凈利8.8億元 產品力提升助力盈利能力》
③2023.08.24,封面新聞,《食飲財經觀察|統一2023年上半年收益145.719億元 同比增長4.5%》
④2022.03.09,新浪財經,《統一、康師傅走到十字路口:增收不增利,面臨螺螄粉、自熱食品等沖擊》
⑤2022.08.10,界面新聞,《統一業績被方便面拖累,原因不止是“土坑酸菜”事件》
⑥2023.04.27,證券市場周刊,《統一、康師傅盈利下滑,定價權下降面臨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