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一家超市門口,許多人從早上6時起便排起長隊準備搶“生菜”。并且售價4.9元的生菜居然被炒到300元的天價。更讓人傷心的是這些買生菜的大部分人還是在校學生,他們購買生菜的原因是為了吃嗎?當然不是。他們更多的就是為了自我感動,在朋友圈里面自我炫耀。
這款備受年輕人追捧的商品售價僅為4.9元,它就是一棵普通的生菜,但包裝上卻貼有“十個勤天”標簽,成為了綜藝節目《種地吧》的衍生品。近日,這棵生菜在網上引發了一陣狂潮,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不到7點已經有兩三百人排隊搶購,甚至有人叫跑腿代購,還有人專程坐高鐵趕來,然而就算6點半趕到排隊,也是搶不到的命運。
這棵生菜之所以能夠引起如此大的轟動,主要是因為它是綜藝節目的周邊產品,加上細致的包裝設計和低廉的售價,吸引了大批粉絲和年輕人的關注。而在現實生活中,這也反映了年輕人對于潮流和文化產品的追捧度,愿意花費時間和金錢去追逐自己所喜愛的東西。
然而,對于這種爆款商品,也引發了一些質疑和討論,不少人對于為了一棵生菜而排隊購買表示不解。更是有人將這款生菜炒到了300元的天價,不知道最后誰為這樣的東西買單。
明星周邊產品的溢價銷售我們屢見不鮮,可是那些都是可以保存的工業品,至少可以保存很久。現在發展到生菜,保質期不會超過一周的食品,大概率它也不會出現在購買者的餐桌上,它最終的結局會是哪里呢?
綜藝節目《種地吧》確實罕見把田地當作“舞臺”,把種地作為“才藝”。可是,主辦方的意圖是讓一幫年輕人踏踏實實在190天的時間里進行種地“訓練”嗎?更重要的是,這些參加節目的選手真的是想要踏實種地嗎,難道不是出道嗎?這樣的去宣傳種地不是在作秀嗎?因此,這10個年輕人來參加節目的動機是什么,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確確實實在田地里待了190天,做出了這么一檔綜藝,并在年輕觀眾群體中慢慢出圈,客觀上起到幾個正面作用。
有人把《種地吧》理解為讓10個年輕人在幾個月的時間里,不間斷地參與各種各樣的農活,讓年輕人在勞動工程中“蛻變”,讓觀眾直觀看到農民的真正模樣,了解農村生活的辛苦,不覺得很可笑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