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是國家授予新時代先進、模范女性的至高榮譽,能夠獲得這一榮譽的,無一不是值得全國人民學習的巾幗楷模。在2023年“三八”國際婦女節暨表彰大會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中國影視學泰斗黃會林就被授予了“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成為高校系統唯一的獲得者。
此前,黃會林曾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如今又成為“標兵”,再次說明黃會林教授對于中國影視學和影視傳播作出的貢獻是備受肯定的。
確實,作為中國影視教育和傳播的前輩,黃會林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是人人敬仰的影視學大師,完全配得上“標兵”的稱號。
“三八紅旗手”黃會林
從北師大走出的巾幗英雄
出生于1934年的黃會林,今年已經90歲高齡,卻依然活躍在影視藝術研究的最前沿。這種精力充沛的干勁,還要從她年輕時候說起。
黃會林出生于書香門第,她高祖是頗具名望的清翰林殿閣大學士黃贊湯,祖母孫氏是京師大學堂創辦人孫家鼐的孫女。由于家學淵源深厚,她的父母十分重視對她的教育,黃會林也從小耳濡目染,對文化藝術十分偏愛。
解放前,黃會林曾就讀于上海培銘中學,后來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中讀書。然而,隨著抗美援朝爆發,年僅16歲的黃會林躊躇滿志,毅然中斷學業,奔赴前線,成為光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
那段歲月,成為黃會林終生難忘的經歷,也讓她從此不再畏懼成長路上的任何困難。戰爭結束后,黃會林進入工農速成中學讀書,由于成績優秀,被保送到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習,從此開啟了她與北師大不解的緣分。
北師大
作為國內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北師大名家薈萃,學術氛圍濃厚,徹底激活了黃會林的文學藝術天賦。
由于曾經見到炮火的無情,黃會林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和學習機會。她全身心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去,廢寢忘食地讀書,專業成績一直保持優秀。1958年,黃會林提前從北師大畢業,并留在中文系任教。
此時的黃會林不過22歲,正是意氣風發,才思敏捷的時候。她在北師大一邊教書,一邊進行文藝創作和研究,并逐步從一名文藝女青年,成長為北師大影視學科領銜人和當代影視傳播的泰斗。
學術研究成果等身
黃會林的一生,熱愛中華文化,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當代文學、藝術的研究中去,這是她能夠堅持創作與研究,并且持續取得系列成果的重要原因。
在北師大,黃會林一直筆耕不輟,致力于中國影視理論民族化與現代化研究。她開啟了中國影視學派民族化研究的熱潮,是倡導中國影視民族化研究與構建中國影視藝術“中國學派”的開拓者。
不管是從事影視作品、文學創作,還是學術研究,最終都要用“成果”說話。黃會林和丈夫,也是著名作家紹武一起,投身當代文學藝術理論研究與創作,共同發表影視、戲劇、文學、文化領域專著與文章超過2000萬字,從影視戲劇創作實踐中找到了學術發展的命題與理論建構的基點。
他們的作品,是多方面的,要說“全面開花”也不為過——
· 論學術研究,有《中國現代話劇文學史略》、《藝苑咀華——影視戲劇研究論文集》等;
· 論長篇小說,有《驕子傳》、《黑洞?煉獄?流火——母親三部曲》、《紅軍家族》等;
· 論電視片,有《沖寒松柏》,
· 論作電影《梅嶺星火》、《彭德懷在西線》等;
· 論多幕話劇,有《故都春曉》、《愛的犧牲》
· 論教材,有《中國影視美學叢書》(8種)、《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系列》(14種)等。
這些作品,有極高的創作水準,成為當代中國影視研究和作品的經典之作。
高校影視學科建設領銜人
在北師大任教六十余年,黃會林早已成為北師大的“寶藏”,被學生親切地稱為“黃奶奶”,這不僅因為她在學術上有很高的建樹,更因為她作為北師大影視學專業的奠基人,以及藝術系、藝術與傳媒學院的首任院長,具有極高的聲望。
時間回到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百花齊放,影視事業開始蓬勃發展。然而,當時國內高校還沒有影視學科,人才培養跟不上時代發展。1992年,北師大高瞻遠矚,率先成立了藝術系,黃會林出任系主任,結束了中國高校沒有電影博士教育的歷史。
在黃會林的帶領下,北師大藝術系不斷發展:1993年獲批全國綜合性高校第一個影視藝術與技術碩士點;1994年在全國高校首次招收影視教育專業本科生;1995年獲批全國高校第一個電影學博士點,以及影視學科全部覆蓋的2個碩士點,實現了“三年三大步”的跨越式發展。
2002年,成立十年的藝術系升級為藝術與傳播學院,黃會林再次擔當重任,出任院長。此后,學院更是接連獲得多個國內首創:獲得了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在全國高校中尚屬首次;北師大的“藝術學”一級學科獲得電影學、美術學等全部8個二級學科的的碩士點,其中電影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目前全國惟一)。
而黃會林作為國內影視學教育的先驅,擁有獨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富有創造力。她除了擔任北師大教授之外,還同時擔任北京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8所院校的兼職教授。
作為全國影視學專業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黃會林至今培養了超過150位碩士生、博士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歲月更迭,這些學生中超過半數已經成為教授、學科領軍人物和影視傳媒界的精英人才,挑起了當代影視振興的大梁。
中國影視傳播泰斗
在黃會林看來,藝術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藝術系如果只有理論教學而沒有實踐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多機會進行影視實踐,黃會林親手創辦了“大學生電影節”。三十年過去了,大學生電影節已經成為國內十分有影響力的電影節。
當然,黃會林對于中國影視傳播的貢獻可不止一個電影節這么簡單。她是作協、影協、劇協、視協等國家級組織會員,擔任“華表獎”、“金雞獎”、“飛天獎”、“星光獎”、“金鷹獎”、“百合獎”等多種國家級重要影視獎項的評委,是中國影視傳播的泰斗。
數十年來,黃會林一直活躍在影視教育和傳播的最前沿,用堅毅的雙肩,挑起民族藝術文化的自信和復興。她深愛著中國文化,致力于中國文化的有效傳播,倡導并推動“第三極文化”。
黃會林自信地提出,中華文化是可以與歐洲文化、美國文化并重的“第三極”,因此她也竭盡所能將多年積累的影視學科優勢轉化為推動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力量,身體力行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黃會林先生的學術成就,早已超越了研究、創作的范疇,而成為了整個中國影視藝術發展、教育、傳播的重要符號。成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黃會林實至名歸。
向黃會林先生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