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古代建筑中,塔有著特殊的地位,它既是擁有特定形式和風格的東方傳統建筑,又是佛教東傳的藝術見證。據《魏書·釋老志》記載,漢明帝時佛教傳入洛陽,并于西門外建白馬寺。明帝死后,葬于西北的顯節陵,內建一印度式塔,這是典籍中記載的中國最早的佛塔。塔初入中國時,具有明顯的印度式或受印度影響的東南亞佛塔造型風格,但很快就與中國的建筑結合起來,特別是與中國早有的木構的樓、臺或石闕等高層建筑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出了民族特質。
在華夏大地上,歷史遺存下的各式各樣的古塔多不勝數,每朝每代都有不同的風格,材質有木、有磚、有石、有鐵、有水晶、有玻璃……樣式有覆缽式塔、柱塔、雁塔、方塔、圓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聞名遐邇的古塔更是多如牛毛:大雁塔、應縣木塔、雷峰塔、六和塔、虎丘塔……然而,“塔中塔”卻只有一座。
這座千年佛塔,坐落在浙江湖州,名為飛英塔。
內 塔
常言道,浙江湖州有三絕——飛英塔、府廟、潮音橋。這飛英塔,位于吳興區,擁有塔內套塔的罕見結構,由內外兩塔組成,外塔為八邊形七層樓閣式塔,內塔為五層八面石雕塔。它原名叫“舍利石塔”,后取佛經“舍利飛輪英光普照”之意,便將“舍利石塔”改名為“飛英塔”,此名沿用至今。看名字不難發現,原本這座古塔只有內塔,外塔是后來修建的。也正因如此,在外部大塔的保護下,較完整地保留了內塔的全貌。
公園全景
追溯它的歷史可以發現,內塔于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至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期間建成,歷時10年。南宋紹興年間,內塔重建,由100多塊青白石雕鑿拼疊而成,現存佛像逾1000尊。
據記載,唐代有一位僧人在長安(西安)得到了7顆舍利子及阿育王飼虎面像等佛教寶物,回到湖州后,便興建了一座石塔專門存放這些寶物。
內塔
然而,在民間傳說中,飛英塔是陳武帝陳霸先為他心愛的飛英姑娘建造的。陳霸先是湖州長興人,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開國皇帝。他在少年時,曾偶遇錢氏飛英姑娘,原本只是身有武藝的他在飛英的指導下,成長為文武雙全的大才,后來兩人互傾戀心,私訂終身。之后,陳霸先建功立業、登上帝位,兩人卻因故天人相隔。陳霸先感念飛英的恩情,特造塔以表世代紀念。這顯然是后世人美好的愿望。
在建筑形制上,高15米的飛英塔內塔為八角6層仿木結構樓閣式石塔。塔基為須彌座,雕纏枝花卉,覆蓮解、仰蓮避,其束腰八邊的獅子群像,造型生動,呼之欲出,是石塔雕刻的精華所在。塔身各面均辟壸門狀佛龕,內雕大幅佛傳故事及千佛造像,構圖嚴謹、刻劃入微。塔頂雕成八角鉆尖頂,每角各飾脊獸三枚。頂上原有塔剎已毀。
獅子群像
據塔壁第二層南面一龕佛像及題記可知塔的主題佛像為“泗州大圣菩薩圣像”,此處的泗州大圣菩薩曾于“唐景龍二年……尊為國師”。此人能救民于水火,故被世人尊重,這便是石塔上出現泗州大師雕像之緣由。塔壁南北其余幾面多為佛傳故事,并有裝修匾額。
外 塔
那么,為何石塔之后會多了一個“保護罩”外塔呢?原來與北宋的一個傳說有關。
相傳,北宋開寶年間(公元968至976年),舍利石塔內的舍利子突然發出神光,照耀塔頂,轟動一時,為了保護塔中舍利,人們便在石塔外再增建木塔,自此形成了“塔中塔”的獨特結構。
飛英塔外塔為八角七層磚木結構樓閣式塔,高55.45米,因含內塔,故第四層以下中空,第二、三、四層內側鋪設圖廊,可供繞內塔禮拜。
內平座與通向外塔平座的壸門
外塔具有鮮明宋代建筑風格——平伸舒展的翼角,簡潔樸實的檐面,用材碩大的斗拱和尋杖望柱式欄桿。頂檐梁架為斜柱結構,堅實穩固,頗為壯觀。外塔斗拱用材碩大,規格甚多亦為一大特色。全塔內外共施木質斗拱348攢,此外還有乳袱下的丁頭拱以及大量的磚刻扶壁斗拱。其中尤以二層內平座下斗拱采用“七鋪作重拱出雙杪雙上昂偷心造”做法,實為現存木結構古建筑中所鮮見。登塔樓梯設在副階廊內,拾級登臨,盤旋而上,可直達頂層。 在盤旋于石塔身側的木梯上可以細細品味石塔精美的石刻藝術,在外塔高處遠眺則可俯瞰湖州古城風光。
在之后的700多年里,飛英塔歷經了共7次重建和修葺,主要集中在元明清三代。
有古建筑修復專家在維修時發現,外塔塔柱全部以大號青磚砌成,每隔數米就有一道內外相連的“木龍骨”,作用與現代建筑的鋼筋水泥相似。這種建筑手法十分高明,既不會影響內塔的結構,還能加固承載厚重的樓閣式外塔,讓飛英塔歷經千年卻沒有明顯傾斜或沉降,不禁令人感嘆宋代工匠的建筑造詣。
在近代,飛英塔也曾經歷過一次大規模重修。1961年,飛英塔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中;1982年,飛英塔修復工作啟動,以科學方式結合中國古建筑磚木混合結構特點,讓千年飛英塔得到了全面的科學保護。
1982年,維修前的飛英塔
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墨客對飛英塔的贊賞題詠不絕。宋代蘇軾多次登游飛英塔,他任湖州太守時,留下了“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卞峰照城鄉,震澤浮云天”的詩句。
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在《登飛英塔》寫道:“梯飆直上幾百尺,俯視層空鳥背過。千里湖光秋色盡,萬家煙火夕陽多。魚龍滾滾扶舟楫,鴻雁冥冥避網羅。誰種山中千樹桔,側身東望洞庭波。”
所以,如果來湖州,那塔中塔是絕不能錯過的景觀。
東方財經雜志 東方文化雜志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東方文化雜志(ID:dfwh_hk)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