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發過篇文章,說“雙黃連”里實際上沒有黃連,而是由雙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材構成,各取第一個字,變成“雙黃連”。(點擊回顧)
那么“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黃連”究竟是個什么植物呢?
↑短萼黃連
杭州植物園百草園里頭種了幾株短萼黃連(Coptis chinensis var. brevisepala,毛茛科黃連屬),現在正值花期。數枚掌裂葉片組成的葉叢中挺出一支花葶來;不同于葉片的深綠色,它的花朵是明度相對較高的黃綠色,但無論如何都算不上顯眼。
↑短萼黃連的花朵
湊近觀察,花朵結構層次分明,顯得非常精巧?;ǘ浣Y構可以分為三層:最外層的5枚是花萼,長度最長;中間層的花瓣較短,數量一般來說是10枚;最中央是一團花蕊,熱熱鬧鬧擠在一起。
↑黃連的果實
在授粉后,花朵會發生一系列變化?;ò?、花蕊、雄蕊逐漸變綠萎縮,而原本不起眼的雌蕊逐漸膨脹起來,并最終變成一個8-10輻的輪盤狀物體——這就是黃連的果實了。果實完全成熟后頂上會裂開一個口子,細小的種子會自然抖落。
↑一株野生的黃連
在杭州的野外雖然也能找到黃連,但著實比較稀少,我只在臨安的深山里見過幾次。除了短萼黃連外,黃連 (Coptis chinensis) 也可以見到,前者為后者的變種,在花朵形態上略微有點不同。
短萼黃連的花瓣(中間那層)形狀會更加像個箭頭,而黃連花瓣的前后寬度比較一致,基本上呈條狀。當然,顧名思義,短萼黃連的花萼(最外層)相比黃連也要更短一些。
↑黃連,花朵與短萼黃連略微不同
黃連在二月下旬,雨水節氣后就會開花,是杭州山里開花最早的植物之一。黃連在每一枚花瓣的中央都有一條蜜腺,據我觀察,主要是一些蚊蠅類的小蟲子前來覓食、傳粉。
↑菌蚊正在訪花
與眾多中藥材一樣,黃連之名跟它地上部分的形態沒啥關系,而是得自其藥用部位 —— 根莖部位的形態,其根莖黃色、多集聚成簇、互相勾連。作為一種大名鼎鼎的中藥材,野生黃連種群遭到過嚴重的采挖破壞,目前整個黃連屬的植物都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二級野生植物。
↑黃《本草圖譜》中的黃連
作者: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除注明外)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