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現在新勢力中哪家過得最舒服,那必然是理想汽車。
2023年理想創下了多個紀錄。
首先,理想實現了年銷量翻(近)3倍。2023年,理想交付超過37萬臺車( 376030 輛),2022年這個數字是133246臺,細數之下,理想也實現了月銷破3萬、4萬、5萬的檻。
其次,營收破千億。2023年理想全年實現營收1238.5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家千億營收新勢力車企。
與營收同在的,還有令同行羨慕的高達22.2%的車輛毛利率,高毛利,高銷量,意味著強造血能力。
2023年理想凈利潤為人民幣 118.1 億元(16.6 億美元,對比之下2022年理想虧損20.3億元),自由現金流創季度新高,達到146.4億元,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個真正實現實現全面健康盈利的車企。
在新勢力資格賽中,理想已經確定性的坐上牌桌。對比之下,其他幾位「好兄弟」還在努力爭上游(PS:沒有貶低的意思
同樣的,即便是在1、2月這樣的交付淡季,別家銷量都不能破萬的情況下,理想兩個月賣了超過5萬臺車,注意,這是在只有三款舊款車型的情況下實現。
剛開年就把同行遠遠甩在身后,這就是理想2024年的節奏。
在3月1日的春季新品發布會上,你能明顯感覺到,董事長李想整個人呈現的狀態明顯非常放松很peace,笑意盈盈,沒有去年那種緊張嚴肅。當然不只是李想,后面出來聊L系列產品的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杰也是如此。
想起那句非常火的歌詞:春風得意正少年,說的就是這種狀態吧。
在這場發布會上,理想帶來了首款純電產品MEGA,售價55.98萬,將理想價位上限突破到50-60萬價位區間,同時L系列也迎來改款,主打一個量大管飽,冰箱彩電大沙發再升級,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
純電迎開端,增程繼續吃住基本盤,理想「純電+增程」雙線布局正式展開。
01
80萬年銷量如何實現?
80萬,這是理想今年給自己定下的銷售目標。
2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規模約為260萬輛,新能源滲透率40%左右。理想內部認為2024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60萬輛,新能源滲透率在50%以上。
劉杰表示:「100萬輛市場增量,就看誰有能力去滿足和超越用戶需求。」「去年第四季度,我們在只有三款SUV產品的情況下,在20萬以上新能源市場市占率為16%。今年我們有16%的市場基礎,年底將達到8款車型,所以對20%市占率目標非常有信心。」
一季度,理想財報給出的預期是要賣10萬至10.3萬臺車,前兩個月理想已經交付51416臺車(1月31165臺、2月20251臺),李想表示3月交付量要突破5萬臺。
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增程L系列:6789
3月L789改款之后,二季度理想L6就要來了。理想做產品的實力大家已經有目共睹,L6必定也是一款爆款產品,而且鎖定的是20-30萬這個體量更大的市場,單車型月銷破2萬問題不大。
而且理想透露已經提前做好了產銷供應的準備。「理想有過新產品爬坡成功的經驗,曾做到上市即上量;研發一款新車型的進度都符合開發計劃,而在制造方面,提前完成了工廠產能規劃,完成了廠房和產線的建設,以及藍領工人的招聘和培訓。在供應方面,提前做好了供應的產能策略和風險分析,針對已識別到的風險制定了預案,并且在計劃方面,我們通過集成計劃打通了端到端供需的需求,提前進行部署。」「2024年的確是我們新產品上市的大年我們有信心確保生產交付的穩定性和及時性。」
理想為什么能成功?就是提前做好規劃布局,量產之后積極抓住寶貴的交付窗口期,將訂單真正轉化為實打實的銷量。我真的強烈建議各家車企好好學習一下。
等L6上市后,理想增程對20-50萬市場布局就會正式形成。理想預計,6月月銷量要突破7萬臺(絕對增量應該來自L6)。
所以,各家車企做好防守吧。
純電M系列:789
理想上半年的看點是增程,下半年就是純電了。
純電這邊,理想依然是「自上而下」打法,首款產品MEGA已經立在那里了。
對于這款車型,李想給出的預期是:「它將是理想汽車的下一個爆品,能夠做到 50 萬元以上汽車銷量的第一名。」銷量大概是單月8000臺左右。「因為我們也看了50萬以上的乘用車,不分MPV、SUV,單月的峰值銷量就是在8千臺左右。」
下半年,理想將會發布另外三款純電 SUV 車型,應該就是M789系列,對應增程L789,繼續卡位30-50萬市場。
對于這三款產品,李想是這樣說的:「標配 5C 充電、四驅,產品力極強。對,再強調產品力極強。我們會持續保持我們一貫產品競爭力,成為同價位家庭用戶的首選。」
而隨著這三款純電車型的發布,也意味著理想和「好兄弟」蔚來在純電30-50萬的市場開始正面交鋒。我很好奇理想純電產品競爭力怎么樣。
到今年年末,理想產品線將包含4款增程電動和4款高壓純電共計8個車型,構成極具競爭力的產品組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這三款純電在三四季度才上市,所以80萬銷量絕對大頭還是來自增程。
理想表示,今年到四季度將保持約 20% 的健康毛利率。換言之,今年理想將持續盈利,并將再次打破自己的所有紀錄。
與此同時,理想正在加速擴張自己的補能網絡和銷服網絡。
補能網絡方面,理想將投入至少 60億人民幣建設超過5000個直營的5C充電站 ,讓理想5C充電站可以覆蓋全國95%的高速和重要國道,采用加盟模式的城市充電站(4C)也會在2024年大規模落地,到今年年底,理想將建成超過2000座高速和城市超充站。
銷售服務網絡方面,截至2024年1月31日,理想在全國已經擁有474家零售中心覆蓋142個城市,2024年理想汽車的銷售和服務網絡將進一步升級,到年底零售中心目標增至800家,超過500個售后服務網絡,加大一二線城市布局的同時加深對于三四線城市的覆蓋。
加速出海
沒錯,理想也要出海了。
2023年7月,李想在個人微博發文稱2025年之前理想汽車不會做海外市場,但是現在,理想已經在提前啟動出海事宜:)
目前,理想已經在中東建立了業務,并在迪拜初步啟動本地銷售和服務團隊招募工作,依然是直銷模式。今年上半年,理想計劃在中亞和中東建立專門的售后服務網絡,今年一季度將在當地引進L7、L9車型,并開始海外交付。
本土站穩腳跟之后,理想也將目光放到了全球。今年能夠貢獻的銷量應該不大,但這像是種下一枚種子,持續澆水施肥,遲早會長成大樹結出果實。
02
留在牌桌上
那么,年銷80萬是什么概念呢?
2023年,寶馬中國交付量是82.49萬臺,奔馳交付76.5萬臺,奧迪在中國交付72.9萬臺車,特斯拉大概是60.4萬臺車。
如果今年理想順利達成80萬銷量目標,將真正撼動BBA傳統豪華品牌在中國的市場地位,成為中國第一的國產豪華品牌。
挑戰BBA,放在過去可能完全無法想象,但是現在我們看到了這種可能性。
在李想看來,智能電動車的競爭會形成頭部集中。「我能做一個預測,2024 年第四季度,看 20 萬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會出現一個大家想象不到的局面,三大頭部可以獲得接近 70% 的市場份額。我們可以到今年第四季度進行驗證。」
至于三強中有誰,理想自己要占一席,另外一個則是問界(華為)。
2023年6月,公司成立8周年之際,李想發布致全體員工信,里面提到,2025年理想目標是做到中國市場所有豪華品牌銷量的第一(即20萬元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交付量達到160萬輛/年。屆時,理想汽車產品矩陣將包括一款超級旗艦車型,五款增程電動車型和五款純電車型。
在李想看來:年銷160萬,才能留在牌桌上。
不止如此。據《啟動PowerOn》報道,理想汽車戰略會討論的議題已經延展到2028年,公司認為,彼時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可達90%,如果行業只會留下四五家企業,比亞迪、特斯拉、華為都在其中,理想如果要留在牌桌上,至少2028年要賣出超300萬輛車,比原先2025年銷售160萬輛的目標翻番。
李想透露,目前公司整個產品規劃,往后看 5 年,沒有 20 萬以下的車型。
「因為我們有自己的長期判斷,如果看到 2030 年,如果只是 20 萬以上的家庭用戶市場,我覺得只需要在中國市場做到 1/3,就可以達到超過萬億級別的一個收入。如果還能夠在海外有不錯表現,到 2030 年,單純 20 萬以上的家庭用戶市場,我們可以達到一個接近 iPhone 手機全球營業收入,我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成長。」
「今天我們只吃到了金礦的很小一部分,沒有必要分散精力去看其他地方,應該把 20 萬以上的家庭市場在全球然后做得更加深入,獲得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這是我們最重要的選擇。」
2030年,營收做到「接近 iPhone 手機全球營業收入」,這是什么概念呢?給一個參考,2023年iPhone的銷售收入是2030億美元。換算到汽車行業,大概相當于瑪莎拉蒂母公司Stellantis集團2023年的營收(凈營收1895億歐元,換成美元則是2054億美元),2030年會是多少?大家自行腦補。
所以,理想的野心是真的很大。
03
哪些短板需要補齊?
研發依然是理想需要不斷補齊短板的地方。
2023年理想研發費用是105.9億元,對比過去幾年,研發投入得到大幅增長,但這遠遠不夠。
相較蔚來小鵬,雖然起步慢,但是考慮到理想已經形成穩定盈利同時戰略上也給了高度重視,在接下來的不久,理想應該可以很快趕上并實現超越。
另外一個核心關注點在于智駕。今年各家車企都開始發死力在城市NOA上,理想也不例外。
但是從實際體驗以及開城節奏來看,小鵬和華為依然是兩家絕對頭部,理想要沖出來,還需要再加把勁兒。
所以,在MEGA以及L789改款上你可以看到,理想上了2顆英偉達Orin芯片,算力再次拔高,同時算法上也用上BEV和占用網絡,理想預計二季度會在上無圖版城市NOA,并在全國全部開放。
與此同時,理想智駕研發人員也在不斷擴張,今年年底要達到2000人。
理想表示,今年、明年和后年,理想對于整個智能駕駛平臺、智能空間平臺、智能電動平臺,這三方面投入可以用「令人發指」4個字形容。
「我們非常有信心地說,2024 年理想汽車的智能駕駛產品和研發能力在國內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那么,就期待理想今年智駕上的表現了。
之前,我在評價新勢力這三家時這樣說道:新勢力的差別其實并不大,比拼的就是犯錯率,誰犯的錯更少,誰就能比別家走得更快。
很明顯,理想走得最穩,而且優勢還在不斷擴大。
我知道很多人對于這家車企頗有微言,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家車企依然擁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從「成為新勢力第一」到「銷量第一的國產豪華品牌」再到「中國市場所有豪華品牌銷量第一」,理想正在按照自己立下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大步往前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