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WLA Prize,中文簡稱“頂科協獎”)宣布正式開啟新一年評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兩個獎項面向全球提名,提名通道將持續開放至6月15日。
作為一個十分年輕的全球性大獎,“頂科協獎”已經成功頒發兩屆,迄今為止已有7名世界一流科學家獲獎。很多人對這個獎項還比較陌生,但不可否認的是,“頂科協獎”的全球影響力正在不斷攀升。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
什么是“頂科協獎”?
說到“頂科協獎”,就必須先認識“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這是一個2017年在香港成立的民間組織,其主要宗旨是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目前,該協會共有72名成員,其中諾貝爾獎得主51人,未來將擴展至100位,是亞洲地區規格最高的科學機構。
而“頂科協獎”是就是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在2021年發起創設的面向全球科學家評選的頂級科學大獎,由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承辦,并且由紅杉中國獨家提供永久資金支持。
目前,“頂科協獎”設有兩大獎項,即“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和“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單項獎金額為1000萬元人民幣,同個獎項由1-4名獲獎者分享。
頂科協獎的評選方法采用了國際通行的提名制,評委會將通過專利、會議報告、出版物、同行評議等多個維度綜合評估候選人在其領域的成就和影響力。候選人不受國籍、性別、年齡等限制,只要是在基礎科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均有可能獲獎。
7名頂科協獎獲得者
從2022年頒發了第一屆“頂科協獎”之后,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在第一、第二屆“頂科協獎”中,共有7名頂尖科學家被授予該獎,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位都是自己所在領域的“頂流”。
(1)邁克爾·i·喬丹
①獎項:2022年頂科協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唯一得主,以表彰他對機器學習的理論基礎及其應用作出了根本性貢獻
②頭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統計學系教授
③主要學術成就:美國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生物系統與計算生物學、機器學習等;同時,喬丹教授還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培養了大批創新人才和中堅力量,包括2018年圖靈獎得主約書亞·本吉奧、貝葉斯學習領域權威祖斌·加拉馬尼等。
2022年頂科協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
(2)迪爾克·格爾利希
① 獎項:2022年頂科協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唯一得主,以表彰其對于蛋白質在細胞質和細胞核之間運輸的機理及其選擇性的關鍵發現
② 頭銜:德國生物化學家,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多學科科學研究所科學成員、主任
③ 主要學術成就:主要研究方向為細胞內運輸、核孔復合體、輸入蛋白和外輸蛋白、內在無序蛋白和相分離、重組抗體,在全球第一個發現了負責識別核蛋白信號并產生相互作用的輸入蛋白,后經獨立研究持續獲得多項重大發現,徹底改變了該領域的研究。
2022年頂科協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得主
(3)阿爾卡迪·涅米羅夫斯和尤里·涅斯捷羅夫
①獎項:2023年頂科協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共同得主,表彰他們“在凸優化理論方面的一系列開創性工作,包括自協調函數和內點法的理論、優化的復雜性理論、加速梯度算法設計以及在魯棒優化方面的方法論進展等”。
②頭銜:
· 阿爾卡迪·涅米羅夫斯為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工業與系統工程學院講席教授;
· 尤里·涅斯捷羅夫是比利時法語魯汶大學數學工程系、運籌學與計量經濟學研究中心正教授及高級科學研究員
·主要學術成就:
· 阿爾卡迪·涅米羅夫斯研究方向集中在優化理論和算法,曾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內最高榮譽之一約翰·馮·諾依曼理論獎;
· 涅斯捷羅夫是凸優化領域的全球領軍人物在凸優化的多項式時間算法的內點法理論方面獲得了根本性的突破,也曾獲得約翰·馮·諾依曼理論獎。
2023年頂科協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
(4)丹妮拉·羅茲、卡洛琳·盧格和蒂莫西·J·里士滿
①獎項:2023年頂科協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共同得主,表彰他們“闡明了核小體的原子結構,為揭示染色質、基因調控和表觀遺傳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②頭銜:
· 丹妮拉·羅茲是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名譽課題組負責人;南洋理工大學結構生物學研究所的創始所長
· 卡洛琳·盧格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教授、生物化學講席教授;
· 莫西·J·里士滿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生物大分子晶體學名譽教授蒂
③ 主要學術成就:
· 羅茲教授成功制備了首批天然核小體核心顆粒晶體,使得后續對核小體結構的探索成為可能,發現了能結合并促進生成 G-四聯體的蛋白質,并首次為這種結構在生物學中的作用提供了體內證據。
· 卡洛琳·盧格教授以對核小體和維持染色質完整性因子的研究被廣泛認可,在核小體的進化起源方面做出了大量研究;
· 蒂莫西·J·里士滿教授清楚觀察到核小體核心中的組蛋白分子相互交織的性質以及組蛋白八聚體上纏繞的雙螺旋DNA鏈,闡明了核小體核心顆粒的原子結構。
2023年頂科協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得主
2022年的“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和“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均頒發給了唯一得主,而2023年的兩個獎項分別授予了兩位和三位得主。這7位科學家,無一不是成就突出,聲望頗高的學者。也正因如此,外界對2024年的最終得主也是充滿期待。
提升“頂科協獎”的影響力
目前,“頂科協獎”是全球獎勵金額最高的科學獎項之一,單項獎獎金各1000萬元人民幣,根據每一屆的得主數量由各位獲獎者均分。
縱觀全球各大科學領域,大大小小的獎項不在少數,為什么頂尖科學家協會還要千辛萬苦來創建這樣一個獎項呢?這自然是大有深意的。
首先,表彰優秀,激勵后進。頂科協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杰·科恩伯格教授曾表示:“頂科協獎希望去挖掘和發現極其重要的基礎科研成果和原創性的關鍵發現,面向的是未被其它大獎廣泛認可,但理應值得被認可的優秀科學家群體。”
由于歷史的原因,諾貝爾獎未能設立智能科學或數學獎,而頂科協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則很好地填補了這一空缺。在今天,智能科學、數學等領域的研究越來越重要,“頂科協獎”要通過對這個領域學者的獎勵,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年輕人投身基礎科學研究。
其次,促進交流,吸引人才。頂科協的主要工作,除了打造以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為主體的系列論壇之外,還要協調安排科學家會員在大中華地區的各類科學交流活動。每一年的頂尖科學家協會論壇,都能吸引大批包括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獎項得主參加,受到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頂科協獎”授予全球頂尖科學家,每一位得主將親臨中國上海領獎,他們的到來也能吸引更多人關注頂科協的論壇,促進交流。
最后,提升知名度,擴大影響力。一個有影響力的科學大獎,所創造的社會效益和價值是無窮的,諾貝爾獎就是最好的例子。“頂科協獎”雖然創設于中國,但頂科協立志要將其打造成為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世界頂級科學大獎,這不僅有利于提升頂科協的知名度,對于提升整個中國科學界的影響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國內的“邵逸夫獎”、“未來科學大獎”等,都是面向全球科學家的國際性獎項,除了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之外,也都在發揮自己的力量,提升中國科學在全球的影響力。
基礎科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相對于技術的發展,中國基礎科研顯得比較“滯后”。什么時候我們也能 成為“諾獎”“頂科協獎”這樣的國際性大獎的常客,也許就是中國基礎科學領先于世界的一個有力證明吧。
2024年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開始提名,中國科學家能否得獎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