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該拿電動自行車怎么辦?依賴電動車出行的人們,最近少不了要考慮這個問題。最近因為一起嚴重的火災,關于電動車的討論再一次甚囂塵上,有關部門也發出了相應提示:
電動車,平時是打工人賴以通行的代步工具,一失火輕則損失財產,重則傷人性命,讓人又愛又恨又離不開。
根據國家消防救援局的數據,僅在2023年,全國接報的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就有2.1萬起。
電動車究竟該如何停放?充電問題該如何解決?電動車的電池真的還好嗎?
PART.1
「 電動車都停在哪里」
盡管,人們經常可以在小區住宅樓看到各種不讓電動車進的警示標語,但無處停放的電動車依然比比皆是。
走了幾個小區,都能看到浩浩蕩蕩的電動車停放區域。雖然是工作日的大白天,但空位是真不多。
而有充電位置、有遮雨棚的位置就更少了。
墻上也到處都貼著“請把充電位讓給需要充電的車”的字樣。
可想而知,當工作時段結束,這里停放的電動車將會更多。
在另一處小區,停放區域就顯得更為擁擠。
部分小區還有充電柜供人選擇,柜門臟污觀感不好倒在其次,只是三個柜子36個格子,數量稍微少了一些。
另外,這樣的鋰電池柜就設在高密度居民樓下,有的靠近火源,有的電線暴露,有的電池柜已十分破舊卻仍在使用,缺乏對電池數據的監測。
在比較新的小區尚且是這樣,在老小區,充電位置的供求矛盾就更突出了,幾乎每個單元門口都停了幾輛電動車。
好在,比較新的寫字樓區域有許多充電樁,上班族的8小時工作時間剛好夠充好小電驢,擁擠程度沒有居民區那么高。
目前,市面上的充電樁價格不等,按照功率收費,1塊錢3小時到1塊錢1小時不等,比起家用電來說,還是貴了不少。
也因此,哪怕走在路上,也可以看到從室內拉線充電的現象。
車位少,充電難,這些現狀,似乎也解釋了為啥每個小區都在警告,但總有一些居民執意推車入戶。
PART.2
「斗智斗勇,不夠」
為了禁止電動車入戶,物業也不能說沒想過辦法。
最簡單直接的就是給小區門安上地樁,這下人車分離是做到了,但嬰兒車、快遞車也讓分離了。
堵不如疏,徹底杜絕電動車進小區,引起的爭論可不小。
有部分小區安裝了電動車電梯轎廂阻止系統,里面裝攝像頭連接監控,發現電動車入梯就自動觸發警報,停運電梯。
可這技術不夠成熟,有時輪椅、嬰兒車也會被攔,甚至連有人牽著狗都會被識別為推車入戶。
更值得思考的是,就算攔住了電動車,還是有人把電池卸下來拿回家充電,防不勝防。
一些小區想新建車棚,但選址、安全、資金問題都得居民表決協商,意見往往不統一,修建計劃一拖再拖。
有車主說:“不自己想轍怎么辦?第二天還得騎車上班。”有的停車棚、充電樁都配備了,可居民嫌收費標準不合理,不用,照樣入戶充電。
PART.3
「充電悖論」
回到本次引發熱議的南京市明尚西苑失火事件,人們更多地發現,電動車的問題不在于應該放在哪里。
經過這么多年電動車不能上電梯、進樓房充電的常識普及,人們一般認為,電動自行車在室外等非封閉空間充電就是安全的。但事實上,此次失火的地點便發生在不封閉的地面架空層。
那么,架空層可以停放電動車嗎?2021年8月,《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正式施行,明確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筑的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和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為其充電,而又根據國家標準《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架空層是指采用結構支撐且無維護墻體的開敞空間層,既不占用門廳位置,也不涉及疏散功能和安全出口功能,似乎不屬于禁止電動自行車充電和停放的范圍。
更現實的問題是,根據絕大多數的小區現狀,如果把電動兩輪車趕出架空層,也沒有其他地方能夠滿足停放需求,而配套充電樁、消防設備等基礎設施,又會成為業主、物業與相關部門的艱難博弈。
除開停放,那就只剩電動車本身的問題了。
電動車著火,除了充電線路老化等外部問題,蓄電池自身的安全也是大家普遍關注的。
目前,電動車的電池有鉛酸和鋰電池兩種,鉛酸電池的優點在于成本低、安全穩定、大電流放電和高低溫放電性能好,而鋰電池的優點在于重量低,能量密度高,充電快,使用壽命長,但安全性不及鉛酸電池。
盡管性能上有所差別,但鋰離子電池有一個共性,低溫下充電較慢,電解液的粘稠度上升且電導率下降,導致電極和電解液界面間鋰離子擴散和電荷轉移較緩慢,容易在負極表面形成具有破壞性的鋰枝晶,刺穿隔膜后造成內部正負極短路,就很容易引發起火和爆炸。
但是,在我國北方冬季戶外的氣溫低于零度是常態化的,有人在網上真誠發問," 想問不在家里充電,能在什么其他地方充電呢?"
短期來看,能真正解決電動車充電悖論的,就只有“車充分離 ”。但是目前換電行業距離全面普及的目標還很遙遠且面臨很大困難,除了在外賣騎手中較受歡迎,普通用戶的接受度并不高。
小區和寫字樓的充電樁、停車位夠不夠數,該有怎樣的消防安全標準,電池的安全問題怎樣保證,全部都是決定電動自行車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而作為用戶來說,我們能做到的,也只有堅持不推車入戶的原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