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快遞新規開始實施。規定快遞員不得私自將客戶的快遞放到驛站或者快遞柜,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于是,很多人開始炒作“新規導致大量快遞員離職”的新聞,然而這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快遞新規絕對是符合當下形勢的,也是利于廣大消費者的。
快遞新規不是導致快遞員辭職的根本原因
快遞送貨上門或者打電話聯系收貨人取貨,這本是快遞行業的通用做法。那么,為何會形成現在的快遞驛站和快遞柜呢?一方面是大家的工作性質不同,不能隨時隨地取快遞,驛站和快遞柜解決了這部分人的痛點,同時加快了快遞的時效性。另一方面是快遞的低價競爭,這種低價競爭導致快遞利潤極低,傳導到快遞員就是快遞單價低到令人發指。快遞員想要掙到養家糊口的工資,就只能盡量多的派單,導致驛站投遞盛行。
從上面內容看出來,快遞員辭職的根本原因是掙錢太少了,而不是國家實施的快遞新規。
當然有人說就是快遞新規造成的快遞員收入減少,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沒有認清低價競爭才是低收入的本質。就像有人說的,為什么順豐能送貨上門。
順豐能送貨上門的根源就是單價高,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由此可見,想要落實送貨上門就必須提高快遞單價。不然,快遞員辭職的情況不會好轉。
快遞行業未來的趨勢是分級
現有的低價快遞想要生存就必須進行“分級”作業,不然就會死掉。
在新規不撤回的情況下,低價快遞必須要區分客戶需求,對快遞進行分級定價。需要送貨上門的貨物,在購物下單的時候就要增加配送費。快遞員也要區分快遞的配送需求,分開工種。這樣就可以照顧不同需求的客戶,要服務的多花錢,要低價的多費力。
目前快遞行業似乎有些混亂,但實際上這只是行業調整的必經階段,并不值得大驚小怪。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陣痛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便宜的東西往往質量不保,每一份享受背后都有相應的代價。所以,當我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快遞服務時,也要意識到快遞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也需要理性消費,不要被低價吸引而忽略了質量和服務。與其抱怨快遞行業的變化,不如我們主動適應并支持行業的改革。畢竟,只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服務和體驗。快遞行業的調整只是暫時的,相信通過這段陣痛期后,我們會迎來更為成熟和完善的快遞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