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曾經民國代總統李宗仁與妻子,回到了闊別16年的祖國大陸。下飛機后,周總理親自接見了他們夫妻倆,李宗仁看著煥然一新的北京城,由衷地感慨道:1949年我沒有服輸,今天服輸了。
周總理笑著說:那就留下來一起建設新中國吧!
李宗仁為何認輸?
請細細看來。
回國之前
1965年李宗仁先生偕夫人郭德潔,在周總理的幫助下,毅然沖破艱難險阻,離開紐約,搭乘一架波音707客機,遠涉重洋,途經蘇黎世、雅典、貝魯特、卡拉奇輾轉回到北京。
他的這一舉動讓世界政壇震驚不已。
1949年底,李宗仁以治病為由借道香港飛抵美國紐約,李宗仁抵達紐約不久,他所屬的桂系勢力無論在政界,還是在政壇,都“復職總統”的蔣介石“清理”干凈。為了避免成為“張學良第二”,被蔣介石軟禁,他不敢貿然返回臺灣,于是此后16年他與妻子一直寓居在美國
每個中國人都有濃烈的思想情結,李宗仁也是如此,越到晚年,他越發思念祖國。而大洋彼岸的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在建設成為一個國富民強、人民安康的偉大的新中國。
這一切讓李宗仁“服輸”了。1949年他沒有服輸,因為他還是民國的“李代總統”;1965年他服輸了,因為他已轉變身份,成了一個思鄉心切的“老華僑”。
可是,回國之路哪有這么輕松,尤其對他這種影響極大的政治人物而言。
自從李宗仁計劃回國的消息公開后,美國和國民黨當局千方百計地阻止他回國,李宗仁本人也在思考,自己究竟還能不能回國。
李宗仁清楚地知道,盤踞在臺灣的老冤家蔣介石是容不下他的。但大陸的共產黨呢?畢竟自己曾是“代總統”,是僅次于蔣介石的“二號戰犯”。
1955年秋,為了試探中共的態度,李宗仁發表《對臺灣問題的建議》。這一舉動,很快引起黨中央的注意,得知了李宗仁回國的想法,黨中央及時地請曾任李宗仁秘書的程思遠,擔任聯絡人,安排其回國的事宜,并誠摯地表達了歡迎之情。
其間,程思遠五上北京,兩赴歐洲,終于促成了李宗仁的歸國之行。
回國之后
1965年7月20日上午,李宗仁乘坐的專機飛到祖國首都。當他走出機艙,看到機場上熱烈歡迎的場面,不禁熱淚盈眶。
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賀龍、陳毅、羅瑞卿、郭沫若等,以及各民主黨派負責人都前來與李宗仁見面。
在當天舉行的招待會上,周總理將溥儀介紹給李宗仁認識。溥儀說:“歡迎你回到我們偉大祖國的懷抱里來。”
這確實是一個歷史性的畫面:末代皇帝與末代總統握了手。
當晚,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并設宴歡迎李宗仁和夫人,代表黨中央和中國政府對李宗仁和他的夫人郭德潔女士毅然從海外歸來,表示熱烈歡迎。
毛主席的接見
7月26日上午,毛主席在北京中南海親切接見李宗仁夫婦。
面對曾經的敵人,李宗仁有些拘謹。與之相反,毛主席的表情十分坦然,他笑著說:“歡迎你們回國!”
毛主席接見李宗仁
李宗仁回答:“我們能夠順利回到祖國,多虧了主席和政府的幫忙,在此我向您表示由衷地感謝?!?/p>
毛主席點點頭,繼續說道:“凡是愿意回來的,我們都夾道歡迎……蔣介石是你的上級,如果他愿意回來,我們更歡迎!”
李宗仁表示:“我在美國見過許多中國科學家,他們對祖國的思念,我都看在眼里……”
毛主席理解李宗仁的意思,他安慰李宗仁:“李先生不要著急,臺灣總有一天會回來的,這是歷史的必然!”
“主席,說得對?!?/p>
隨后,李宗仁與主席談到了回國后的一些感慨,他說:“從20號落地北京機場開始,到前幾天對北京各地的參觀,我親眼看到了祖國的巨大變化,我為祖國的日益強大,人民的富足感到十分開心?!?/p>
毛主席接過話茬:“祖國在人民的建設下,確實強大了不少,但至少還需要二三十年的努力,才能真正強大起來?!?/p>
同年9月26日,李宗仁出席中外記者招待會,向國內外記者莊重宣布:“今后愿意在黨的領導下,與全國人民一起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奮斗?!?/p>
可惜,還沒來得及看到祖國更大的變化,1968年,李宗仁便確診了十二指腸癌,并于次年1月30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