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發改、財政等國家四部門公布了2024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格。2024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為127元/百斤,比2023年提高1元;中晚秈稻和粳稻分別為129元和131元/百斤,與2023年相同。
這是自2018年以來,國家連續第5年提高早稻最低收購價,充分釋放出國家高度重視早稻生產的強烈信號。
2018年,全國早稻最低收購價為120元/百斤。自2020年起,國家逐年提高最低收購價。目前,2024年的早稻最低收購價,每斤已經比2018年提高了7分錢。
反觀中晚稻,5年時間來,秈稻和粳稻分別每斤僅上漲3分、1分,幅度遠小于早稻。
從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上,可以明顯看出對早稻重視程度越來越高。2020年新冠后,疊加國際局勢動蕩,國家出于對糧食安全的考慮,鼓勵各地恢復“雙季稻”種植,以確保糧食產量達到目標。
雖然國家大力提高早稻收購價,以提振農戶種植積極性,但從近年來的實踐看,農民仍不愿種植早稻。除了早稻畝產低、不適宜食用,出售價格低等因素外,當前早稻種植面臨兩大困難,非常容易出現虧本風險。
一是遇災害風險大。早稻生長期正值南方梅雨、臺風季節,陰雨、洪澇、大風天氣非常多。有時早稻成熟遇上下雨天氣,倒伏在地,還沒來得及收割,稻子就發芽了。這樣發芽的稻子,沒人收購,農戶遇上就是虧本白種。
二是近年種植成本飆升。相比2019年,近年的化肥、農藥價格都是上漲百分之二、三十。人工成本幾乎每年都在上漲10元/天。還有機耕、機收費用,也在上漲。
按早稻每畝干谷產量800斤算,最低收購價上漲的收益,每畝為56元,遠遠不夠對沖農資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
有種糧大戶評論說,早稻最低價每年提高1、2分錢,哪個農民經不起這樣的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