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受到全國人民的敬仰,他生前幾乎每個月都要招待許多客人。
在待客方面,他的招待的原則是多一人多一個菜,招待菜該簡就簡,不大操大辦,盡量不浪費。
招待的費用上,他從來都是自掏腰包,不用公家一分錢。招待的菜品,以湖南風味為主,有時為了照顧客人的口味,也會做幾道客人的家鄉菜。
對于親戚或熟人,毛主席的招待菜很隨便,如果趕上用餐時間了,就一塊吃,不夠再加一兩個菜,都是些家常菜。如1951年秋天,毛主席的堂兄兼少年時期的私塾老師毛宇居,到北京看望他,毛主席招待他的菜只有四菜一湯。
但稀客如民主人士、國民黨要員,毛主席則用豐盛的菜招待,如李宗仁夫婦,毛主席用各種北京各種名菜招待他們。
相反,國外送的珍貴燕窩卻被毛主席送到人民大會堂招待客人,自己則一點不留。
1964年,印度尼西亞爆發了影響極其惡劣的排華事件,毛主席派有關部門進行干涉,保住了部分僑胞的生命,僑胞們出于感激之情,將重達31.5公斤的燕窩送給毛主席補身體。
毛主席收到燕窩后,沒有絲毫猶豫,指示工作人員: “全部送到人民大會堂,用來招待外賓。”
秘書徐業夫試探地問毛主席: “主席,應不應該留一點……”
毛主席堅定地搖搖頭: “不用留,一點都不用留,全部送走。”
于是,這31.5公斤的燕窩1克不少地送到了人民大會堂。
1975年,毛主席身體很虛弱,已經行動不便,咳嗽哮喘,外加心力漸漸衰竭。管理員吳連登向張耀祠提出要給毛主席增加營養,最好能弄點燕窩燉湯。
后得知,當年送去人民大會堂的燕窩還有七兩。經汪東興批準,由吳連登打了收條取回中南海。每次都是瞞著他在湯里加一點。直到偉人離世,他老人家也不知道那31.5公斤的燕窩被他喝掉了七兩。
但也有例外,比如延安人民送來的一點小米等農產品,毛主席從不拒絕。
吳連登經常讓師傅們給主席煮點嘗一嘗。他喝著延安的小米粥,臉上往往露出欣慰的笑容。有時候他又一言不發,專注地看著老區送來的雜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