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內耗,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人與人的交往中。
但是,人際關系卻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人和事,會讓自己反復陷入內耗中。
有些事情,越早知道對自己越有好處。
其實,只要明白了這三個社交真相以后,處理社交關系就會變得很簡單。
01 成年人之間只能篩選,不能教育
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其原因之一就是對別人有著過高的期待。
對于與自己相處的人,都有一個理想化的模樣。但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就會發現這種理想化的模樣,根本就不存在。
當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試圖去改變一個人的時候,最后發現,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對于成年人來說,其特性都是比較穩定的。一個人的觀念、習慣、興趣等等,都受到個人的原生家庭、成長經歷以及周圍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除非他自己愿意改變,否則誰也改變不了誰。
在任何關系中,教育別人很可能只會給自己帶來消耗,其結果未必能夠如愿。但是,通過篩選卻可以找到與自己更為契合的人。
我的朋友并不多,真正能交心的更是寥寥無幾。但是,有那么有一兩個能夠同頻共振的朋友就足夠了。真正懂你的人,根本不需要解釋太多。
其實人也不需要太多的朋友,因為所有的關系都需要時間和精力去維護和經營的。人到了中年,精簡社交就是一種人生智慧。
與其在不健康的關系中消耗自己,不如去篩選更合適的人。
02 社交的本質是交換,不是索取
社交的意義,在于彼此之間能量的流動,能夠讓雙方得到相互滋養。而單向的索取,本身就是對情感的一種消耗,是無法建立相互支持的關系的。
畢竟,每個人的情緒價值都是有限的。
之前,不止一個人來找我交流。要么是想傾訴,要么是求認同。
但是,我想說這樣的交流,既不是同頻共振,也不是交換價值。僅僅只是單方面的索取情緒價值。
對對方來說是在滿足自己的需求,但對我來說,完全就是消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僅白白消耗我的時間和精力,我還要被迫去吸收對方的負能量。
有的人找我交流是想獲得心理支持或是幫助,對于這種情況我提出了付費咨詢的條件。
交流之后,我的感受就是很累,因為真的要吸收對方很多的負能量,我的情緒和能量也會隨之波動。交流了一個小時,我卻需要用兩個小時來讓自己恢復平靜。
人到了中年,總要學會不要在社交中消耗自己,除非相互之間是有交換的。
03 接受一切的變化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隨著時間和事物的變化而改變。再好的關系,交流少了,距離也就遠了。
一個成年人需要學會接受一切關系的變化,才是成熟的表現。
相處了幾十年的閨蜜,因為做了媽媽,幾乎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從此,我們之間的交流很難再同頻。她的話語行間里全是孩子的問題,婆媳的矛盾和生活的瑣碎。
然而,這些我都沒有經歷過,不能完全感同身受。聽得太多,就只有一種感覺,真的很煩!
她說她很需要向人傾訴她心里的苦,可我也不愿意一直做一個“情緒垃圾桶”。
漸漸地,我開始意識到,可能我們一起經歷過的青春歲月只是過去,那些快樂的回憶也僅僅只是過去。然而,我們的關系卻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過去。
就這樣,我主動減少了交流。與其被人消耗,不如保持沉默,過好自己的生活。
有時候,一段關系的改變,就是在心照不宣的默契中悄悄發生的。你想靠近,我卻想遠離。你需要被滿足,我卻不愿被消耗。
接受一切的變化,才能讓自己更好地應對變化。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劃人。專注自我成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