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蘋果公司居然放棄了投資百億美元且耗時十年之久的造車項目,僅在蘋果內部一次短短的12分鐘簡會,就把這宏大的十年百億美元項目停止了。這是由蘋果高管Jeff Williams 和Kevin Lynch共同決定的,他們分別是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及分管造車項目的副總裁。
回顧一下蘋果造車歷程,2008年時喬布斯就提出了“iCar”,直到2014年項目正式開啟,并且將項目命名為“泰坦”,聽著就非常高大上,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從一開始宣布這個項目后,蘋果所走的每一步都被矚目觀注,大家也都對這個項目十分看好,認為蘋果公司從此會顛覆汽車產業,打造下一代新概念智能化汽車。
確實蘋果公司有這個實力,并且運用其強大的“鈔能力”進行人才聚集,科技巨頭谷歌、汽車巨頭奔馳、特斯拉都被挖了墻角,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家聚集地,業內精英匯聚于此,鼎盛期間研發人員超過5000人,甚至馬斯克都曾經說過:“若是在特斯拉已經待不下去了,可以去蘋果工作”,據媒體2019年的報道,蘋果公司就已經在特斯拉挖走了近300人,后續可能數字還在上升。
按照這個全明星陣容,僅用現有的技術儲備都都可直接制造一臺汽車出來了,為什么連個車都沒有就結束了呢?據內部工作人員爆料,這主要是由于上峰管理層在決策上的分歧比較嚴重,主要分為兩條路線,第一條是高級駕駛輔助功能的智能化汽車;第二條是完全自動駕駛的高階智能汽車。說到這大家應該明白了吧,蘋果肯定沒選擇第一條路,否則也許滿大街跑了。別說挖幾個人了,就是把所有團隊合作起來,目前也無法完成高階自動駕駛。。。
根據最新一次的全球智能汽車大會上的內容,估算出目前5年內可能實現的目標為高級輔助駕駛,而完全自動駕駛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就是說在封閉道路或符合條件的道路上可以自動駕駛,但駕駛員視線依然不可以離開前方,DMS(駕駛員監測系統)會實時監測駕駛員狀態,并進行相應的提醒駕駛注意安全駕駛。
蘋果汽車的定位太高了,已經超出整個汽車產業的技術瓶頸,但遺憾的是并沒有成功,但進入AI領域對蘋果公司來說應該是更合適的,畢竟是自己的強項,從英偉達的崛起也可以看出,AI領域的前景更加美麗,并且汽車上的AI應用也是需求非常大的,即使退出了整車研發,但依然可以提供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方面的解決方案,畢竟CarPALY用戶不在少數。
數百億也不是沒收獲,在技術方面也有了不少的積累,后續為汽車提供解決方案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早期無方向盤駕駛,增強顯示器都是出自蘋果的專利。換句話說,放棄整車可能是很好的選擇,后期汽車博弈的重點就是智能化,而這個并不是車企的強項,但是車企的命脈,但競爭對手似乎在這條路上已經走的更遠了,想要超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