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這是我寫的最長的一篇評論,非為私務,但憑公心。
威縣自2009年以來所在政治生態、精神狀態、經濟體態等展現出來的狀態值得河北深思。
威縣探索之于當下河北的意義值得重新審視。
全文4500字,閱讀約10分鐘。
謹以此向不凡的威縣致敬!
——嘍哥
對于威縣,我素來有種半信半疑之感。
“半疑”是因為《中國改革報》河北記者站蘭云站長知道我對河北縣域經濟很感興趣,這兩年一直在向我推薦威縣,把威縣說的這樣好那樣好,什么“河北唯一的綜合改革試點縣”,什么“平原縣逆天改命的典范”等等,而我卻甚至都還分不清威縣在邢臺的南邊還是北邊,東部還是西部,心里對蘭站長的推薦頗有些不以為然,以致遲遲未能成行。
“半信”則是因為我素來知道蘭站長是一個眼界很高的媒體人,扎根河北多年,對改革的嗅覺非常敏銳,威縣能夠得到其不遺余力地推介,想來應該真有些東西。
于是在這種半信半疑之間,前一陣我陪著蘭站長去了趟威縣。
從石家莊上青銀,一個半小時就下了高速。在當地朋友的陪同下,我們的行程頗為豐富:
第一站是位于高新區的企業服務中心。這是一個以市場經營主體為服務對象的全新機構,服務領域突破了傳統界限,服務內容貫穿了企業由注冊到注銷的全生命周期,10個領域的增值化內容很有看點。威縣是全國首家縣級行政審批局的誕生地,全河北的行政審批局都源自這里。據說,目前全省正在繼續推廣威縣的這種企業服務模式。
第二站是邢鋼搬遷項目現場。據說這個產值達132億的項目是近年來邢臺全市單體最大的項目,市里非常重視,市委書記每月來一次看進度,縣委專門安排一名常委駐點辦公,計劃今年10月份投產。
第三站是威縣規劃館。印象最深的是,講解員介紹說,威縣現在的規劃從2009年起就初步成型了,其后5任書記、6任縣長都是在此基礎上結合形勢進行局部優化和完善,可以說16年里真正算得上“一張藍圖繪到底”。
第四站是縣民情通辦中心。威縣整合了12345熱線、書記信箱、市長信箱以及省市諸多民情反映平臺,研發了一款小程序,老百姓有啥事,只要在小程序里反映,很快就會有專人對接交辦。據說去年一年全縣接辦處置相關情況3萬多起,辦結率在98%以上,基本上把矛盾化解在網上、隱患吸附在當地。
第五站是邢臺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這是全河北唯一一所縣域大學,辦學規模即將突破萬人,今年就會有第一批畢業生。縣里保守估計,將有50%以上的畢業生留在當地就業。
匆匆一圈轉下來,盡管不免有些走馬觀花,但對于第一次到威縣的我來說,在心里已經形成了兩個特別強烈的感受——
第一是來對了,不虛此行。威縣所表現出的活力和狀態,所展現的想法和創造力,遠遠超出了我對河北任何一個縣的傳統想象;
第二是威縣的分量,被嚴重低估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有必要重新審視威縣之于邢臺、之于河北的意義。
在我看來,威縣之于邢臺,特別是之于河北的意義至少有這樣幾點:
第一,威縣是河北唯一一個綜合改革試點縣,他們在為河北“蹚雷”,也在為河北“找路”。
威縣位于河北南部黑龍港流域,地處集中連片欠發達地區,曾經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被稱為“四不靠兩沒有”,即不靠山、不靠海、不靠鐵路、不靠大城市,地下沒礦藏、地上沒資源。長期一棉獨大,工業近乎空白,是遠近聞名的“大破窮”縣。
統計資料顯示,1999-2009十年間,威縣全部財政收入一直徘徊在8000萬元左右,是當時全省極少數人口過50萬、全部財政收入不過億的縣,2012年被列為了“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2014年1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威縣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全省唯一的縣級綜合改革試點。
10年間,威縣勇闖禁區、先行先試,先后在行政體制、城鄉一體、農業農村等多個方面,持續進行大膽探索。
我看資料,10年間,河北基于威縣的探索,本著成熟一個、推廣一個的原則,先后向全省推廣了18項做法(另有2項做法在全國推廣)。另外,威縣還出臺了全國首個地方營商環境標準,綜改經驗被列入全國7個地方改革特別案例。
據說,前期為籌備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級調研組到河北調研,威縣縣委書記是全省唯一一個參加調研座談的縣委書記(1978年以來的歷屆三中全會對于國人的意義不言而喻,威縣探索的重要性也可見一斑)。
正是因為他們敢闖敢干,省政府賦予了威縣更大的改革自主權限:
——凡是國內其他地方取得的成功的改革經驗做法,根據威縣實際都可以借鑒探索;
——凡是國家允許開展的改革試點,即其他地方正在或已經開展的改革試點或改革舉措,符合威縣實際,威縣擬實施的,報省有關部門備案后即可實施;
——凡是國內其他地方沒有開展過的,沒有先例,根據改革發展實際,威縣擬自主探索創新的改革試點或改革舉措,報省有關部門備案后即可實施。
所以我說,威縣不是一個關起門來過自己日子的“小家子氣縣”,而是一個以我所有,造福全省的“開路先鋒縣”。
第二,威縣是當前河北大抓營商環境背景下,一本非常生動的教材。
這次到威縣,我親眼見到、親耳聽到了以我有限的認知所能認為的最好的營商環境,最起碼在河北的縣一級是這樣。
親眼見到的主要是前面提到的那個“眼里有企業”的企業服務中心。
親耳聽到的則更加豐富些。
比如,我看報道,2021年7月間,縣里一家企業要搞十周年慶典,彼時正在參加縣委第十二次黨代會的縣委書記崔耀鵬連夜給企業親筆寫信,一則因不能出席企業慶典而致歉,二則祝企業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又比如,2022年底,威縣企業服務中心在入企走訪中得知,一家企業因總部分配訂單大幅下降,影響生產經營后,立即向縣委專題報告。縣委書記崔耀鵬帶著企業服務中心的人員,于元旦前夜趕往浙江臺州,用誠意為企業爭取了9000萬的訂單,而崔耀鵬和企業服務中心的同志則是在火車上渡過了2022年的最后一夜。
再比如,我看報道,2月19日全網直播的威縣新春第一會上,縣委書記崔耀鵬親自講解“汽車及零部件集群專班”如何招商,要求他們探索“拆解汽車模式”招商,什么總成、軸承、底盤、管線、電子等專業術語張口就來,我想一個縣委書記,平時在其間下的功夫應該不小。他若非真把企業放在心上,真把招商放在心上,絕對做不到這種程度。
再比如,我看報道,近日威縣召開了2024年的第一場政銀企保對接會。注意,與別的市縣開展政企對接、政銀企對接不同,威縣開的是政銀企保對接會,把擔保公司也引進來,這在省內大概是首創,縣長高凱英代表縣委、縣政府與相關銀行進行了簽約,企業代表與相關銀行進行了簽約,當天的對接簽約額超過2.3個億。尤為印象深刻的是,會上他們還專門請人民大學的教授專門為與會的企業家、銀行負責人和各級干部做了專門的經濟形勢輔導報告,可謂用心。
威縣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服務企業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格寶仕從簽約到投產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君樂寶落戶25天流4000畝土地、100天進牛,邢臺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半年建成并招生,等等。
在我看來,威縣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沒有搞什么“企業是上帝”噱頭,也不唱什么“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高調,而是采取了一種與企業平等交往、坦誠相待的方式,用他們在全縣“三干會”上的話說就是“企業發財、威縣發展”。
很俗,但真的很實在。
而前來落地的企業也充分地感受到了威縣的這份誠意和樸實,招商而來的企業90%以上都留在的威縣,留在威縣的企業90%以上又都進行了技改和再投資。
從這個意義上講,威縣不是一個通過自我設計、自我感動來忽悠企業家投資的“大忽悠縣”,而是一個對河北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有著現實示范意義的“真示范縣”。
第三,威縣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最經典范本,打破了一個官場上屢見不鮮卻又諱莫如深的政治弊病。
無須諱言,不止在河北,在全國很多地方,一個突出的政治弊病就是“新官不理舊賬”,新任領導不認可前任的規劃,以另起爐灶為能事,搞來搞去,讓老百姓和企業對政府失去了信心,也葬送了一個地方的發展。
而在威縣,則幾乎沒有這種政治弊病,至少自2009年以來的16年時間是這樣。
在威縣調研,2009年是很多人提起的一個時間節點。前面已經提到,威縣現在的規劃從2009年起就初步成型了,包括產業布局也好、城市建設也好,都有較大的前瞻性,其后歷屆縣委都是在此基礎上結合形勢進行局部優化和完善。
16年來,威縣縣委歷經5任書記,縣政府歷經6任縣長,基本上都是縣長接任書記,一任接一任,執政思路理念相承相接,這就很好地保證了一個政策和規劃的穩定性。
一位威縣的朋友在帶領我們參觀的過程中還提到“當時把新城區的路建的這么寬,很多人不理解,認為沒必要,現在看來當時還是很有些前瞻性和預見性的。”
我理解,連續16年的穩定政策穩定,正是省委把威縣作為綜合改革試點最重要考量,也是眾多企業家選擇投資威縣的重要考量,更是威縣從“大破窮”到“打破窮”的根本所在。
威縣縣委書記崔耀鵬曾說,政策的穩定性,就是威縣最好的營商環境,也是威縣對投資者最大的誠意。
誠哉斯言!
所以我說,威縣不是一個“新官不理舊賬”的“某個人的縣”,而是一個有著良好政治信譽和政府聲譽,有著正確政績觀念和發展定力的“威縣人的縣”。
第四,威縣是河北諸縣中逆天改命的代表,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不認命、不服輸的勁頭。
前面已經提到,威縣“四不靠兩沒有”,是遠近聞名的“大破窮”縣,長期一棉獨大,工業幾乎空白,作為邢臺東部人口最多的縣,1999-2009十年間財政收入長期在8000萬元左右徘徊。
面對這種殘酷嚴峻的現實,2009年起,不服輸、不認命的威縣開始了逆天改命的歷程——
他們主動調整產業結構,將80萬畝棉田,壓減至20萬畝,騰出更多的土地發展特色農業。
他們開始“無中生有”,通過引種、培育、改良等,硬生生地在沙地里種出來10萬畝梨樹來,形成了一個年產17個億的新生“威梨”產業;
他們全力以赴拼工業,規劃形成了特鋼、大健康、農產品深加工及乳業、汽車及零部件、中高端裝備制造及新材料新能源等5個產業集群,總規模達1000個億。
他們窮盡一切辦法抓發展,去年每個季度都有一批超億元項目簽約落地開工,財政收入、進出口、工業投資、技改投資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連續排名全市前列。
可以說,經過短短十幾年的發展,威縣從產業結構和城市氣質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在參觀威縣規劃館的時候,我看到一組數據,以2009年為基數,威縣公共預算收入、全轄居民儲蓄存款、工業用電量均實現10倍以上的增長。
在我看來,威縣所展現出來的這種不服輸、不認命的勁頭,真的很讓人動容,也很值得很多地方學習。
威縣縣委書記崔耀鵬在“三干會”上提到的三個詞來總結今天的威縣,或者說我所看到的威縣——
這是一個熱氣騰騰的威縣!
這是一個蒸蒸日上的威縣!
這是一個挺直腰桿兒的威縣!
以我所見,并非虛言!
在我看來,現在的威縣不再是一個逆來順受、平平庸庸的“灰頭土臉中年大叔縣”,而是一個能夠無中生有、逆天改命的“英氣勃發精神小伙縣”。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在威縣規劃館參觀時,講解員提到的一件事,她說,現在的威縣景觀用水是黃河水,生活用水是南水北調的長江水。
彼時,在我的眼前就浮現出這樣的一個場景——長江、黃河如兩條巨龍神奇地盤踞在這樣一個北方平原縣的土地上,縱情飛騰,馳騁不息!
威縣,注定還會續寫它新的傳奇!
加油,威縣!
借此機會,向每一個信任嘍哥的人,推薦兩個用心在做的公眾號。
河之北岸是家鄉 干部晚讀
讀懂河北,記住鄉愁讀懂官場,守護初心
“問政縣區”系列
扎心三問”,讓誰臉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