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比亞迪以破紀錄的30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點燃了市場的激情;2024年初,比亞迪再次揮動價格大旗,引領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降價特別行動。汽車價格的大幅降低,不僅震動了業界,也激發了消費者的購物熱情。
汽車價格的大幅降低,使得更多的消費者能夠承擔得起汽車,提高了消費者的生活質量。然而,消費者在購買便宜車時,需要謹慎,要理性對待,既要看到價格的優惠,也要關注汽車是否是通過簡化配置、降低性能來降低成本。
本文將從專業角度,探討這場價格革命的幕后原因,幫助消費者做出是否買車的決策。
汽車市場的降價風暴
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戰,由比亞迪領銜,多家車企迅速跟進的價格調整戰爭拉開序幕。比亞迪在2月19日宣布,其兩款插混車型秦PLUS榮耀版和驅逐艦05(參數丨圖片)榮耀版的起售價為7.98萬元,比2023年的冠軍版車型降價超過2萬元,并提出了“電比油低”的口號。這一舉動不僅震動了整個汽車行業,也極大地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
比亞迪,這位新能源汽車的先鋒,將入門級車型的價格降至7.98萬元人民幣區間,如同投向市場的深水炸彈,激起了巨大的波瀾。緊隨其后,其他品牌也紛紛降價,甚至一家自主品牌4S店的新能源汽車優惠高達數萬元,實現了與傳統燃油車的價格接軌。
燃油車市場同樣感受到了壓力,大眾、本田、日產等品牌紛紛推出大幅優惠,有的車型降價幅度令人瞠目結舌。甚至連那些一貫高冷的豪華車品牌,如奔馳、寶馬、奧迪(BBA),也加入了這場價格戰,部分車型的優惠幅度接近10萬元。
這樣的大范圍、大幅度的降價,讓一些購買汽車的消費者不禁懷疑,這個價是否真實,下面本文會對此展開分析,這種降價是否合理。
電池原材料價格跳水:降價背后的推手
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間,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經歷了過山車般的波動。2023年初,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高達每噸50余萬元,但到了年底,價格急劇下跌至每噸10萬元左右,累計跌幅超過80%。
這一波動可分為三個階段:2023年初至4月的快速下跌,5月至7月的短暫回升,以及8月至年末的持續下跌。進入2024年,碳酸鋰的供應過剩情況恐將持續,導致價格繼續下行。
因為電池的成本下滑達到了80%,電池的成本又占了汽車成本的很高的比例,特別是一些車型的電池成本能到50%,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滑,尤其是電池原材料,使得作為下游產品的動力鋰電池價格也大幅下調。比亞迪,作為電池全棧自研自產的企業,其電池原材料降價降價傳遞到整車成本及售車價格的速度,明顯快于其他車企,所以本文認為這次的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革命,從比亞迪開始,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車企為何紛紛加入價格戰
隨著比亞迪汽車的大規模降價的展開,一些新能源汽車品牌不得不調整戰略,加快電池原材料到整車的價格傳遞,如五菱汽車、長安啟源、哪吒汽車等迅速跟進降價。例如,五菱汽車宣布五菱星光150km進階版榮耀價為9.98萬元,長安啟源將其A05車型的起售價下調至7.89萬元。此外,哪吒汽車宣布多款主力車型全系降價,最高直降2.2萬元。
實際上,從原材料的降價傳遞到整車的過程應該是比較緩慢的,畢竟要各種商業環境,如礦山、原材料加工、電池供應商,再到整車廠等,這個環節是很多的,比亞迪因為有自己的一條產業鏈,所以可以做到很快的價格傳遞,其他車企就不好估算了,應該是會放棄一部分利益的。本文分析認為,其他車企之所以這么快的跟進,甚至燃油車也跟著降價,必然是多方面原因得綜合的結果。
首先,汽車產能過剩、競爭加劇、技術進步以及政策因素,如政府的減稅和補貼政策,都進一步推動了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其他新能源汽車企業為了保住市場,不僅要在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價格方面也不得不進行激烈較量。
其次,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形成了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此外,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下降,特別是碳酸鋰價格的下跌,也大大降低了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
第三,新能源車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對燃油車的替代趨勢是推動燃油車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新能源汽車的能源價格對比燃油車有很大的優勢,燃油車的護城河主要是車的價格優勢,一旦護城河有閃失,就必然會因其銷量受損,特別是混動汽車的沖擊,使得燃油車不得不降價迎戰。
綜上所述,此次大幅降價與電池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密切相關此外,雖然新能源汽車的其他廠商的產業鏈傳遞會慢一些,但是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迫使其他企業放棄短期利益快速跟進降價,可以為緩慢的成本傳遞埋單,這與汽車市場的份額相比較,汽車價格的下降更為有利。燃油汽車企業為了重新建立價格護城河,不得不進行降價抵御新能源汽車沖擊。
直播車市
通過上述分析,這場價格戰不僅是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和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調的結果,也是汽車行業向新能源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因為新能源汽車的規模效應越來越擴大,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價格越來越低,所以才會有現在的大幅降價,甚至脅迫燃油車一起降價。所以在此階段,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購車的好時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優惠。然而,對于汽車企業來說,這可能意味著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利潤壓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