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3月,69軍軍長謝振華,率部移防到太原。
與此同時,謝振華有了一個新職務——山西“支左”領導小組組長。
1994年,謝老曾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
“當時,我是以客觀、公正和冷靜的態度,率部進駐山西的,目的是為了穩定局勢,制止武斗,保持‘一碗水端平’,維護社會秩序,減少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那時,山西有“兩大派”,可謂是針鋒相對。
謝振華來到山西后,沒有卷入“兩大派”之中,而是“一碗水端平”,從善意的角度,促使雙方和解……
1967年8月,“兩大派”在平遙開會。不久,雙方就鬧起來了。
這一鬧,就把前去調解的山西省革委會副主任陳永貴,給困在了平遙會場。
當陳永貴被困的消息傳到北京后,周總理親自下令,讓謝振華想辦法把人安全帶出平遙。
謝振華是軍人,直接讓武裝營的幾輛軍用卡車上,架上機槍。“兩大派”的人,見這陣勢,加上又聽到解放軍在宣傳是周總理的指示,便沒人敢強出頭了。
最后,謝振華就把陳永貴給帶走了。
說起這個平遙,后來被一大派搞成了“軍火生產中心”。當時,這一派竟自封為“晉中野戰軍”,又稱“晉中一把火”。
后來就更荒唐了,直接就用了代號“68軍”。
對此,謝振華和他率領的69軍,極其反感。
據《文盲宰相陳永貴》一書的作者馮東書,在書中描述道:
“晉中野戰軍人數不多,號稱有三個營。第一營,綠帽、綠衣、綠褲、綠膠鞋、綠水壺,和解放軍的陸軍差不多;第二營,綠帽、綠衣、藍褲、綠膠鞋、綠水壺,和解放軍的空軍差不多。第三營,綠帽、藍衣、綠褲、綠膠鞋、綠水壺,是四不像?!?/strong>
說起來,這支“野戰軍”,全部摩托化,有吉普車和卡車,機動性能很強。
這支隊伍的槍支不是很多,有的是搶來的,有的是自己造的單響步槍。
說起來,平遙是沒有國家的兵工廠的,他們就把全縣各種工廠組織起來,搞成一個軍火生產序列。
這樣一來,大量生產單響步槍和仿造解放軍用的五四式手槍,還批量生產手榴彈。
后來,他們竟生產出了解放軍用的半自動步槍和一小批輕便沖鋒槍,還試制出了一挺班用輕機槍,造出一種很不保險的拉線炮。
1969年7月,中央發布了一則重要布告。不久,謝振華將軍率69軍開進了平遙,把這個軍火生產中心給摧垮了。
如果沒有及時地制止,他們很快會造出更好的武器。
九大之后,山西這個“活火山口”仍然久治不愈。作為主持山西黨、政、軍全面工作的謝振華,挑起了這一重擔。
謝振華向軍委報告,調動了北京軍區駐晉各部隊,及從河南調入的第一軍一個師,共20多個團的部隊,組成了上百個宣傳隊,深入山西各地,宣傳解決山西問題的“布告”。
“布告”中包含了八條硬措施。
在謝振華的坐鎮下,山西在比較長的一段時期,逐步地穩定住了局面,生產生活步入了正軌。
參考文獻:《百戰將星 謝振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