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自:阿呆爸育兒
ID:adaibaba520
01
前幾天,在刷視頻的時候,無意間看到前體操冠軍劉璇的視頻。視頻記錄了她當媽媽之后和兒子的生活日常。
其中有個視頻讓阿呆爸很迷惑。
張紹剛來家里做客,想喂給劉璇4歲兒子赳赳一口紅燒肉,卻被劉璇緊急叫停。
劉璇說:“我得先嘗一下咸不咸。”
最后劉璇只給兒子吃了一塊蘿卜。許是因為赳赳第一次吃帶鹽的東西,吃得特別香。
看到這視頻,有些無法理解。雖然說小孩子不能吃太咸的東西沒錯,可赳赳都4歲了,還一口帶鹽的食物不能吃,未免也太過了?
節目中,劉璇對赳赳的飲食控制得特別嚴格。她不僅會另起爐灶給赳赳專門做一份,連用量都特別精確,甚至每天吃什么,都要拿電子秤稱好。
不僅鹽不能吃,孩子喜歡吃的糖果、餅干、巧克力更是一點都不能沾。
連劉璇的老公王弢都忍不住直呼兒子實在“太可憐了”。
除了飲食要嚴格管理,日常作息也不能放松。劉璇對兒子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
在她制定的日程表里,赳赳每天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吃飯、學習、運動,睡覺,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有時候赳赳偷懶不想學習或者練字,虎媽劉璇就會當場放話:
“你哭也得寫,不哭也得寫,開開心心的也得寫,翻滾著也得寫。”
總之就是沒半點商量的余地。
對于劉璇的鐵血教育,無論是老公還是孩子,都頗有微詞。就連好友張紹剛都說她的教育太過刻板,勸她“小心孩子以后反彈。”
可劉璇卻不以為意。
她不理解:“我很嚴嗎?我只是用一半運動員的標準在當媽媽,怎么就鐵血了呢?”
作為一名奧運冠軍,劉璇覺得自己之所以能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完全得益于從小被父母和教練嚴格要求。
她曾說:“我從小是被軍事化(教育)的,自律性非常強,我覺得這一點在我現在的人生當中是非常大的一個益處。”
言下之意就是:媽媽從小被鐵血教育,所以當奧運冠軍了。為了孩子將來有前途,媽媽也要嚴格要求你。
02
縱觀劉璇的職業生涯,確實有夠拼。
她從5歲開始練體操,歲進入省隊訓練、13歲獲得全國冠軍、21歲獲得世界冠軍……期間吃過多少苦,流過多少淚,確實是常人不能想象的。
因為自己的耐受能力極強,所以劉璇天然地認為孩子也應該能承受這樣的嚴格要求,甚至她覺得兒子所受的苦比自己少得多,憑什么自己小時候能承受,兒子就不能?還不是矯情嗎?
可劉璇忽略了一個問題,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性,有些孩子天性就喜歡松散,你越是嚴格要求他,越是對他進行軍事化教育,結果就越是適得其反。孩子又不是機器人,怎么能按照父母設定好的程序運行呢?
遺憾的是,和劉璇有相似想法的家長并不少。很多父母總是拿朗朗、蔡國慶等明星藝人的成長事例為榜樣,覺得只要對孩子越狠,孩子就會越有出息。
可問題是,“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是別人家的,因為其本身就不可拷貝復制。如果違背因材施教的本質,總想著用虎媽狼爸的方法來逼孩子成長,很可能會毀了孩子。
阿呆爸曾看過一檔教育輔導學習類型的節目——《親愛的小課桌》,里面一個7歲的一年級小朋友讓人印象深刻。
在多數孩子無憂無慮享受快樂暑假的時候,7歲的徐敬凱假期生活卻被媽媽安排得明明白白:
“270份考卷+7本大題+50頁自打卷,一共376張。”
“偷懶,加一張試卷。”
“錯三道題,加一張試卷。”
“不仔細,加一張試卷,做到你仔細為止。”
在高強度的壓制下生活的徐敬凱成長得怎么樣呢?
面對媽媽的時候 ,徐敬凱說:“我的愿望是把新華書店的考卷全部買下來做完。”
但一轉身,他又表示自己一點不喜歡寫作業。
看到別人寫完作業出去玩,徐敬凱也坐不住了,眼睛飄來飄去,只有被人盯緊了,才能安心繼續寫作業。
看到徐敬凱的表現,傅首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真相:
“好像他很聽你的話,我告訴你,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他在‘哄騙’你。”
是啊,如果一個孩子時刻都在父母的嚴格操控下成長,那么時間長了,他就會變成“雙面人”,在父母面前是聽話懂事的乖孩子,一旦脫離了父母的控制,就會管不住自己。因為孩子的內驅力,早就被破壞了。
更可怕的是,在父母的高壓下,孩子還容易生出反叛心理。不僅自律性越來越差,就連親子關系,也會越來越糟糕。
著名教育家王衛佳認為:“聆聽孩童心聲,順其適而教,讓學習成為其終身快樂是父母為孩子首要做的事。”
父母望子成龍可以理解,但任何教育都應該遵循規律,也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
就比如王菲,就從來沒有用焦慮型的控制欲去綁架孩子,而是引導孩子在能對自己負責的前提下,充分地做自己。
竇靖童想紋身,王菲說:“你以后不會后悔就好。”
竇靖童決定退學,王菲表示:“你自己想好了就行。”
除了對竇靖童,王菲對李嫣也是一樣。
當年李嫣才9歲,突發奇想地要當美妝博主,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系列變美視頻,還和網友互動得頭頭是道。
要換做劉璇可能接受不了,可王菲卻心大得狠,任由李嫣“瞎玩”。
一開始李亞鵬還覺得不妥,試圖讓李嫣關閉社交平臺,當被拒絕之后,他也還是選擇尊重女兒的意愿。
王菲的教育態度,就像她的歌說的那樣:“你可以不太乖,但不能學壞。
不能學壞,是底線,可以不太乖,是尊重個體差異。
在這個尺度內,只要孩子沒有突破底線,就可以自由地快樂成長。
也正因如此,王菲的兩個孩子都成長得個性十足,內心坦蕩又快樂。
無獨有偶。
孫儷的教育方式也是:配合天性,尊重孩子。
她曾說:“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個性。”
等等和小花喜歡涂鴉,總是在墻上亂寫亂畫。這要換做一般父母,肯定會勒令制止,可孫儷卻沒有。
她曾在微博中提到:
“我們家的墻就是孩子的畫板。
從前我試圖想要阻止他們的時候鄧先生會阻止我,說別影響他們的創作,墻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
想想也對,所以……我們家現在多了很多限量款涂鴉家具。”
這種看似胡鬧,實則尊重天性的做法,幫助孩子獲得了繪畫的天賦。
正如教育學家盧梭說的那樣:“教育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我們栽種草木,讓它長成自己的樣子,我們教育孩子,讓他擁有自己的才華。”
身為父母,我們不應該用各種條條框框束縛孩子的天性,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既要樹立必要的規矩,又要給予適量的自由。只有把握好這個度,才能讓孩子既感到快樂,又不至于成為一個沒有規矩和邊界感的“熊孩子”。
劉璇曾說:“當媽媽是一件比拿奧運冠軍還要難的事情。”
阿呆爸覺得,劉璇最難的地方在于,她沒有意識到當媽和拿冠軍根本就是兩回事。
奪冠軍要的是不惜一切代價取得勝利,而當媽是要引導孩子,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劉璇應該明白的是,孩子雖然是你帶到這個世上來的,但他依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放手讓孩子獨立去成長,勝過讓他當第一。
本文轉載自阿呆爸育兒(ID:adaibaba520),一個80后奶爸的生活洞見,專注教育、成長。添加我的微信:adaiba520,期待一起成長,在日常里洞見真相。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