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咱們書接上回。
烏鴉在2月13號下午離開“七三一罪證陳列館”后,再度回到哈爾濱中央大街后,烏鴉直奔那座“中國第一大東正教堂”——圣·索菲亞教堂。
1
當然,“精羅”先別震怒,不過名字相近罷了,這還差個“大”字嘛。
圣·索菲亞教堂始建于1907年,它的誕生與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入侵我國東北,修建中東鐵路的歷史緊密相連。
最初它只是一座簡易隨軍教堂。
1908年的隨軍教堂
同年,沙俄的猶太茶葉商人伊·費·奇斯佳科夫出自資助將其擴建為一座全木結構的教堂。
伊·費·奇斯佳科夫
到了1911年,侵占哈爾濱的沙俄殖民當局又給教堂木墻外精心砌上了磚墻,形成了獨特的磚木結構。
1912年的圣·索菲亞教堂
截至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fā)之前,哈爾濱的俄國人口已經超過十萬之巨,數量甚至多過了當地中國人,也是為了滿足更多東正教徒禮拜的需求,當地俄僑組織計劃對教堂做進一步擴建。
1923年,擴建工程正式展開,設計師是流亡哈爾濱的白俄著名建筑師米哈伊爾·馬特維耶維奇·奧斯科爾科夫。
哈伊爾·馬特維耶維奇·奧斯科爾科夫
工程足足進行了9年,直到1932年才算完工。新改建的教堂風格融合了富麗堂皇與典雅超俗,呈現出宏偉壯觀的視覺效果。教堂通高53.25米,擁有721平方米的建筑面積,足以容納超過1500名信眾同時進行宗教儀式。
改建中的教堂
教堂的正門頂部設有一座鐘樓,內置7座銅鑄樂鐘,這些樂鐘的音高恰好對應著音樂的七個基本音符。每當鐘聲響起,都需要技藝精湛的敲鐘人手腳并用,才能演繹出悠揚頓挫的旋律。
1933年日占偽滿時期的圣索菲亞大教堂
從建筑布局來看,教堂采用了希臘十字式的設計,這種布局方式既體現了拜占庭建筑風格的精髓,又在主穹頂和鐘樓的設計中融入了俄羅斯傳統(tǒng)的“帳篷頂”和“洋蔥頭”造型元素,使得整座教堂既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又不失藝術的創(chuàng)意與靈動。
之后,這座教堂也是在哈俄人最重要的宗教場所,直到建國后的1958年,教堂最后一任大主教離職,該教堂作為宗教建筑的歷史徹底終結。
教堂曾經的神職人員
自1958年,教堂建筑成為哈爾濱話劇院的練功房與市第一百貨商店的倉庫,而四周建起了大量居民樓也將其遮擋,長期鮮為人知。
直到1986年,圣索菲亞教堂被官方認定為哈爾濱市I類保護建筑,十年后升級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教堂的潛在旅游價值也被哈爾濱政府充分察覺,從1997年開始,對其進行了重要改造,將周邊存在火災隱患的1.4萬平方米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占地7000平方米的開闊廣場。教堂也轉型為市建筑藝術館,以新的面貌迎接公眾。
2006年,教堂廣場再次升級,噴泉能在冬季噴出雪花,廣場面積也大幅擴展,并于次年榮升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不過,直到這次“爾濱”火遍全國之前,這地方其實也算是不溫不火。
當烏鴉終于實地站在這座教堂前時,第一感覺就是并沒有許多宣傳照片中呈現得那般宏大,不過建筑外表裝潢效果倒是特別華麗,感覺更多的是靠燈光渲染的。
此外,教堂附近已是人山人海。
其中,大多數人都身著各色正統(tǒng)的俄式華貴服裝,也有一些是混搭,比如身著蒙古、鄂倫春等少數民族服裝配合歐式的披肩等等,教堂附近所有適合拍照的區(qū)域都被“公主”們擠滿,大家在各自攝影師的帶領下挨個排隊。
彼時,哈爾濱溫度為零度,但大多數“公主”都穿著單薄,剛剛拍攝完都要立刻穿上羽絨服。
聽到烏鴉的感慨,一位攝影師立刻說道:“哥們,這都算好的了,前段時間零下二十度也穿這么薄,現在還能在外邊拍完,之前拍一兩張許多女的都立刻躲進商城暖身子,我都得在后追著。”
烏鴉又詢問此前這里是否有“公主照”業(yè)務時,他說:“就這幾個月才有,以前也就是本地人拍婚紗照的選地之一,衣服也都得專門去找,沒這些華貴衣服,現在來了一大批新衣服,質量都不錯。”
這時候,烏鴉突然有點心血來潮,提出一個人能不能拍個單人“王子照”,攝影師表示沒問題,300塊,7張精修,拍二十多張吧。
然后,烏鴉就選定了旁邊一家評分還算高的影視工作室,因為沒有衣服收納柜,烏鴉將自己的軍大衣、棉帽等都放在了車里。
比起女生的“公主服”,烏鴉的“王子服”就簡單多了,簡單的化妝后,選一件俄式服裝,搭配長筒皮靴和毛皮披風,衣服穿戴也便捷很多。
不過,在樓上和一群公主等待了很長時間,最后到了晚上十點多,烏鴉才得以和兩個公主為一小組,隨同攝影師下樓拍攝。
拍攝過程就是再經歷一遍排長隊等背景,還要幫攝影師拿著道具(那兩名“公主”并不幫忙拿任何東西),最后在攝影師的指導下做各種動作,換了四處背景拍攝。
動畫形象的衣服和當時本人拍照服裝一樣
由于烏鴉這身衣服本身就保暖,所以不像另外兩位“公主”需要穿脫羽絨服,拍攝過程中也算悠然自得。
現場想不拍到旁人的難度極大,攝像師有時候都得把攝像機放地上才行,就這,他還說:“現在情況好多了,前段時間,廣場上簡直快沒有落腳的地方了。”
等拍完照還完服裝,已經11點了,總計歷時4個小時。很多餐廳都已關門,烏鴉依然沒能吃到想試試的俄餐。
不過,哈爾濱路邊依然有很多賣盒飯的餐廳營業(yè),有許多當地的出租車、網約車司機及夜班工作者光顧,烏鴉隨便選了一家打算填飽肚子。
不得不說,哈爾濱的盒飯?zhí)懔耍瑸貘f15塊錢買一份葷菜后,其余的各種素菜、主食、飲料等可以隨便吃,這才是真正親民,適合勞動者的美食。
吃完飯后,烏鴉幸運地在冰雪大世界附近找到了一間臨時特惠房,僅需150(當然還是有一定溢價,現在再查,不到99),經過了一天折騰后,烏鴉倒頭就睡,同時祈禱明天(2月14日)冰雪大世界能順利游玩,畢竟,15日那里就要關閉了!
2
次日,哈爾濱氣溫驟降為零下14度,冰雪大世界的門票照常銷售,不過摩天輪依然處在關閉中,好在大滑梯還在開放。
烏鴉一覺睡到了1點半,幸而酒店有延遲退房權益,沒有多繳房費。
冰雪大世界離酒店大概為5公里,開車路上也不算堵,到了現場后直接就能購票,而此前在網上查詢,很多人借助打這個時間差聲稱自己有票,實際就是在現場掃碼一下購買,然后還要求你加價。
烏鴉這一天穿著厚重的冬季戰(zhàn)術冬裝外,還額外配備了一個電熱護膝以及加熱馬甲(用充電寶),同時靴子里還有加熱鞋墊,因為今天注定要排隊很久。
進入園區(qū)后,烏鴉才得知當天除了大滑梯項目外,其余包括冰上汽車芭蕾秀什么的都沒開放。
當天正好也是西方的情人節(jié),現場有不少情侶,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本地的男、女同志帶著他們的南方對象來玩。
烏鴉進去大致轉了幾圈后,果斷選擇先去排隊500米的冰滑梯,畢竟,來這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玩這個,要是錯過了,那不白排隊了。
這時候,才下午四點,已經排起了長隊,延綿幾里地。
烏鴉加入隊伍后,身后很快也變成一字長蛇陣,加入長隊的人絡繹不絕。
在烏鴉剛剛開始排隊時,就有牌子提示要6個小時,并在不同分段都有相應的時間提示,不過隊伍前進速度比實際情況快一點,但到了天黑時分,也就是下午五點半左右,烏鴉離臺階還有好長一段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寒冷開始侵襲每個人,大家都凍得瑟瑟發(fā)抖,不少人都開始跺腳。
烏鴉畢竟有備而來,開啟了身上加熱系統(tǒng),心中的焦躁也褪去了。
此外,園區(qū)的工作人員也開始為人群分發(fā)免費的紅棗姜茶來為大家驅寒。
周圍來自五湖四海的口音都在交口稱贊“爾濱暖心”。
不過,整個過程也并非一片和諧,因為排隊時間過久,部分人不可避免出現焦躁情緒,而且時不時有人扒開隊伍向前插隊,這自然受到阻攔,這些人都統(tǒng)一口徑說自己親友在前邊,但口說無憑,有人拒絕放過,并產生口角。
這還不算奇葩的,烏鴉直接就遇到一個壯漢想明目張膽插隊,問他原因,他竟然理直氣壯:“兄弟, 我有急事,晚上趕飛機,能插個隊不!”
烏鴉果斷拒絕:“不可以,而且,就算我可以,你問問周圍人答不答應!”
周圍幾位群眾聽罷大聲拒絕,此人遂離開,而隊伍中爭吵聲、哭喊聲絡繹不絕,好在沒看到最后升級為全武行的,看來也是大家法治意識也強了,知道隨便斗毆會付出看守所過完春節(jié)的代價。
隨后,因為排隊漫長到令人難以忍受,許多人的膀胱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仿佛隨時都會崩潰。正所謂“水火無情”,繼續(xù)這樣憋尿下去確實讓人擔憂身體能否承受。然而,已經堅持至此,大家實在不愿意輕易放棄。
好在園區(qū)也在部分開放了幾處口子,也就是欄桿道路的底部,部分口子那塊你可以向保安領一個牌子,然后出去上廁所,回來的時候交還牌子回到隊伍里。
好處是你不用重新排隊,但也得承受一點代價:你只能回到你出去的原位置,也就是會被后面沒有去方便的人超過去。
烏鴉也不得不出去了一趟,怎奈廁所也排長隊,又耽誤了二十分鐘,等回來時,之前排在身后的一家人已經到很前面的位置了。
最終,等排上樓梯時已經晚上七點了,后邊排隊人群依舊密密麻麻。
到了樓上后,進入了等候大廳,這時候大家都趕緊在大廳小賣部買烤腸、玉米汁等食物,以補充長時間排隊消耗的能量。
好不容易出了大廳,又排了十幾分鐘才到鐵門前,這時候烏鴉才看到,一共十幾條滑道,五六個鐵門,每次就放五個人進去,滑到底部的滑板則需要專門的卡車不斷運輸上來,這也是人流行進緩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終于,烏鴉排到了。
滑冰滑梯的工具就是一塊簡單的滑冰板,腳伸進一個繩環(huán)里,然后雙手使勁拉住,一口氣滑到底,烏鴉選擇了最長的那條521米的滑道。
擺好姿勢后,工作人員助力一推,烏鴉如箭在弦,瞬間“唰”地滑了下去。那種真正風馳電掣的感覺,簡直不要太刺激!從高達16米的陡峭起點疾馳而下,仿佛穿越了時空,置身于速度與激情的交匯點,500多米不到一分多鐘就滑完了,令人意猶未盡!
走下滑梯后,烏鴉感覺意猶未盡,不是很過癮,但確實也不可能再去排一次了,于是就打算去好好看一看附近的冰雕藝術。
正當烏鴉在幾個冰雕自拍時,突然看到一堆情侶向摩天輪跑去,烏鴉上前詢問才得知:經過評估后,風力已經減少,所以摩天輪居然重新開放了,于是,烏鴉果斷選擇去排隊。
這時已經到了九點半,離冰雪大世界閉門就半個小時了,但排隊想坐摩天輪者絡繹不絕。
當大家都在擔心坐不上摩天輪時,一個看起來像是保安隊長的人跑了過來,對我們說:“大家別擔心,只要你們已經在這里排隊了,就都能坐上摩天輪。畢竟這個地方明天就要關閉了,你們大老遠跑來這里玩一趟不容易。我們會盡量讓大家玩得開心,不會讓大家白跑一趟的。”
聞聽此言,周圍人紛紛表示贊賞。
保安隊長這時候接著說道:“不過,從現在開始, 隊伍末尾不能再繼續(xù)排隊啦,我們愿意加班陪各位玩完,但總得休息嘛,大家伙說是不是呀?”
話音剛落,眾人再次鼓掌表示肯定。
由于摩天輪上人的效率比大冰滑梯快,所以隊伍行進也較為迅速,烏鴉排隊三十分鐘后就坐上了摩天輪。
冰雪大世界摩天輪座艙寬敞至極,至少可容納8人,內部空間寬敞,即便是一米八身高的人也可以在里邊站立。
更難能可貴的是,座艙內還貼心配備了暖氣,確保乘客在冬日里也能感受到融融暖意。這無疑是我所體驗過的最為舒適愜意的摩天輪之一。
隨著摩天輪的緩緩升起,仿佛進入了一個與外界隔絕的靜謐空間。窗外的寒風呼嘯而過,卻帶不走艙室內的溫暖與寧靜。我緊貼窗戶,目光穿過玻璃,沉醉在眼前的美景中。
不過,摩天輪艙內的窗戶不時被霧氣籠罩。剛擦拭過的窗戶,短短十秒鐘內便重新布滿了霧氣。為了能清晰地欣賞窗外的美景,乘客們只得不停地擦拭窗戶。
夜晚的冰雪大世界別有一番韻味。彩燈在冰雕雪塑間穿梭,打造出一條條五彩斑斕的光帶,與夜空中的星辰交相輝映。摩天輪不斷升高,我仿佛穿越了云層,置身于星空之上。那些璀璨的星光與地上的燈火交織在一起,美得令人窒息。
在這片寧靜的夜晚,摩天輪的旋轉似乎也變得輕柔起來。它緩緩地帶我領略著冰雪大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品味每一處細節(jié)的美妙。我感受到了冰雪的純凈與夜色的深邃,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元素在此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唯一的遺憾是由于當時天色已晚,沒有一覽夜幕下的哈爾濱壯觀夜景。
走下摩天輪時,已是次日凌晨12點多,腳底的加熱鞋墊已經失效,電熱馬甲、護膝的電力也所剩無幾,長時間的站立也讓烏鴉開始麻木了。
而這時候,烏鴉才想起來,除了在摩天輪和大滑梯坐了片刻外,自己已經站了八個小時了,而且,這一天又沒能好好吃一頓正餐,已經餓過勁兒了。
于是,烏鴉就隨便搜了附近還在營業(yè)的餐廳,然后,就找了鐵鍋燉!
是的,就是那個許多人勸阻烏鴉不要點的鐵鍋燉。
老板見烏鴉就一個人,專門強調“你肯定是吃不完。”
但饑腸轆轆的烏鴉還是選了六十多塊錢半份的排骨鐵鍋燉。
于是,烏鴉吃了這半份的一半不到就徹底吃撐了,剩下的部分只好打包放進車載冰箱里,反正15日初六要踏上返京路途了,回家后再熱著吃應該也不晚。
3
在哈爾濱的最后一晚,我再次住進了澡堂子,叫師傅好好搓了個背,又在浴池泡了半晌后,再在桑拿房內呆了好一會才算恢復了元氣。
這次的隔間比起沈陽的要更加舒服,里邊有床單,和之前住過的太空膠囊旅社差不多,也是加二十多塊就能過夜,隔音也更好。
等起床時才發(fā)現已經中午12點了,原本計劃去更多的景點就有點趕了,畢竟,回程的1250公里大概率要比來時擁堵,耗費的精力更大,初六出發(fā)才能在高速免費結束前順利歸家。
于是,烏鴉放棄了繼續(xù)游行的打算,打算吃頓俄餐、東北菜就打道回府,畢竟,這才是純自由行的優(yōu)勢所在,想玩到哪玩到哪,不像有計劃的特種兵式的團體旅游。
而且,東北的澡堂子確實太舒適豪華了,性價比極高,結果烏鴉又留下洗了會桑拿,吃了頓自助午餐才走,等到結完賬離開時,下午三點了!
烏鴉知道這次真不能再耽擱了,于是選擇再去中央大街附近轉一轉,找點特色俄餐之類了,吃完就趕路回去,不能耽擱。
我沿著中央大街兩端來回逛了幾圈,目的就是要消消食,好給肚子空下來吃頓俄餐。
期間,我不知怎么誤打誤撞逛到其他街區(qū)了,看到了一處有六芒星標識的猶太教堂。
外表看著還很新,走近一看才知道原來只是舊址,里邊已經是咖啡廳了,不再具有實際宗教作用了。
又閑逛了一會,烏鴉看到一處攤位正在賣一種叫煙囪面包的小吃,聽老板說這一個十五塊,買到后去冰淇淋店讓對方往里灌就行。
烏鴉自然沒有錯過這個網紅小吃,于是買了面包后又去附近一家有名的冰淇淋店打了滿滿一大筒上好的牛奶冰淇淋,花了25。
說實話,這款冰淇淋前段時間還曾在網上引起過所謂“天價”的爭議,但實際品嘗后,烏鴉個人覺得值這個價,比之前去的很多旅游區(qū)都便宜,關鍵是量太大了,吃一個就要飽了,剛剛的食白消了。
烏鴉擔心這俄餐是不是又吃不下了!
于是,烏鴉選擇繼續(xù)快步走路消食,爭取在俄餐廳關門前選一兩道代表菜了事,結果,回到中央大街后,又沿著街區(qū)兩頭快走了兩圈才把冰淇淋勉強消掉大半。
于是,烏鴉果斷來到距離最近且評分不低的一家俄餐廳吃飯,運氣還算不錯,就等了兩桌就輪到了。
因為,不敢再“作死”挑戰(zhàn)自己的胃口了,所以烏鴉放棄了打六折的二人套餐,而是選擇單點兩道代表菜了事。
烏鴉算是明白了,在北京很多餐廳團購的三人餐經常只夠兩個人吃,但哈爾濱的二人餐絕對是實打實能吃撐兩個人,甚至三個人的。
一道菜就是大名鼎鼎的俄羅斯傳統(tǒng)白肉熏肉拼盤,配合餐廳調制的微辣醬。
另一道則是更有名的罐燜牛肉了。
此外,如果你用點評軟件打卡收藏還贈送一杯自制的新鮮格瓦斯,烏鴉嘗了嘗,味道比俄羅斯進口格瓦斯要好喝很多,口感清新又不失風味。
兩道菜的味道尚可,比烏鴉在俄羅斯吃過的要美味很多,更加合胃口一些,120多塊,吃完也基本撐了。
比較坑的是,烏鴉不知道這家店的格瓦斯是含有酒精的那款,服務員太忙也沒有及時告知,結果等烏鴉知曉時,已經喝了大概四分之一。
由于擔心酒駕風險,烏鴉不得不又滯留在中央大街四個多小時,哪怕服務員強調稱一個小時足夠了,但酒駕這件事是不能冒險的。
就這樣,等到了大年初七(2月16日)的凌晨,烏鴉終于踏上了歸途。
尾聲
和來時走京哈高速不同,烏鴉的歸途選偏北的哈肇高速,中途經過吉林后再走內蒙境內的大廣高速,經過通遼、赤峰等地,然后進入河北經過承德,最終從東北方向進入平谷,這趟旅途是當時相對暢通的路線。
原本,烏鴉是打算再在哈爾濱住一晚再走的,但那會烏鴉刷到了很多返程票難買,許多人選擇拼車、合力租車以及坐長途大巴回去的帖子。
這時候,猶豫就要敗北,走為上才是王道,烏鴉計劃在北線高速最暢通無阻的深夜時分,盡可能行駛更遠的距離。最理想的情況是一鼓作氣開到內蒙古,然后隨便在高速附近找個小縣城休息。
計劃很周全,但烏鴉唯獨忽略了一個關鍵性因素:在東北加的乙醇汽油,而就是這個乙醇汽油,讓烏鴉的歸途數次遭遇驚險局面!
欲知后事如何,咱們下回分解。
參考資料:
烏鴉校尉拍攝照片及部分新聞照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