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新能源車市場,最近真的是風起云涌。
國內有比亞迪先砍一刀。
還有吉利圍攻雷布斯。
這國外,第一科技公司的蘋果,居然對外宣布不造車了。
要知道,蘋果想造車,并不是一天兩天了。
其起步,甚至是比國內許多新能源公司都要早。
早在2014年,蘋果就有了造車的計劃。
為什么,十年來,蘋果卻一直沒有能夠發布出他的第一臺車呢?
很多人不禁猜測,蘋果造車,到底遭遇到了什么難題。
我覺得,真正的難題,大概是有三個。
第一個,是調性問題。
蘋果想做什么樣的車?
他作為一個科技公司,肯定是要造有科技感的車。
不然的話,和他的調性不匹配。
但是,汽車的科技,卻并不只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簡單。
蘋果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依然是沒有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
發現在汽車的革命,并不像在手機上革命那么容易找到突破口。
不革命就不做了嗎?
當然。
并不是因為蘋果有多高貴,而是做不好,對他的品牌來說,容易成為拖累,成為負面影響。
第二個,是市場。
汽車市場有多大?
哪怕是銷量第十,都能達到五千億的規模。
第一的豐田,一年的銷售額,更是有兩萬億之多。
【一年收入夠還恒大的債務了。】
如此龐大的市場,自然是讓蘋果眼饞。
但是,蘋果驚訝的發現,汽車市場,和他想的不一樣。
哪怕特斯拉等電動車都在發力。
然而,豐田卻依然占據大頭。
被淘汰的,被搶占的,只是那些后面公司的市場。
電車市場并不是很大。
至少,沒有蘋果想的那么大。而且你的面前,是豐田,大眾,現代這些巨頭。
迎難而上需要勇氣,更需要計算成本和風險。
顯然,汽車市場很大,卻太冒險,蘋果作為后來者,舉步維艱。
第三,成本考量。
市場是有的,搶奪市場雖然難,但是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蘋果還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問題,便是成本。
蘋果造車十年,花了多少錢?
保守估計也是在百億美刀之上,換成人民幣,差不多上千億了。
但是,對汽車玩家來說,這并不算多。
后面更是一個無底洞。
尤其是生產成本。
代工的話,首先自然還是中國,但是中國電動車的紅海市場,卻是讓蘋果看到了危機。
價格戰,拼不過。
科技感,也并不能領先。
哪怕有領先,也能很快被學去。
品牌?蘋果只是一個手機品牌,在汽車領域并不好使。
而蘋果現在的用人高價,各種高成本,注定讓蘋果內部重新考量,幾百億美金砸下去沒有水花的話,股東大會會不會撕了他們。
這三個原因,才是蘋果不造車的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