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田鈺倩介紹了德江法院近年來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情況及管轄范圍內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德江法院堅持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嚴懲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違法犯罪行為,積極探索司法保護令制度、創新結案方式、強化行政機關協調聯動機制等,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1月19日上午,德江法院召開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新聞發布會,德江法院副院長田鈺倩、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何飛、環境保護法庭庭長張軍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隨后,何飛解讀了近年來德江法院環境資源審判的典型案例。
何飛、張軍分別圍繞如何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和相關法律宣傳及針對環境資源案件的特殊性,對近年來法院在審判過程的創新舉措取得成效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縣融媒體中心、市生態環境局德江分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務局、縣林業局、部分企業代表、律師代表、群眾代表等應邀參加了本次發布會。
記者提問
問:法院是如何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宣傳和普法,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
答:(1)我們建立了烏江流域(中游)生態文明建設法治教育基地,基地集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碳中和碳達峰、生物多樣性等司法修復、環保宣傳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環境司法修復教育基地。建成環保法庭成果展廳,內設典型案例、訴源治理、案例展示等五個專題,以圖文、實物等方式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效。
(2)通過法庭開放日、巡回審理、送法進校園、送法進企業等活動,邀請廣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職能部門干部、群眾、學生前來參觀,向全社會詮釋和傳播綠色發展理念,零距離感受陽光司法,產生良好的教育、引導和警示效果。
(3)利用6.5世界環境日等節點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發放環境保護宣傳資料,通過身邊的案例警示人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遠離違法犯罪。
(4)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典型案例等形式,擴大對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典型案例的影響力和震懾力,實現審判一案、警示一批、預防一片的良好社會效果。
問:針對環境資源案件的特殊性,近年來德江法院在審判過程中采取了哪些創新舉措?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
(1)德江法院在案件辦理中,堅持深化新時代能動司法,積極探索司法保護令制度。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的原則,充分發揮法院對環境保護的能動司法作用,根據環境資源的地域特點,全力打造德江法院環境司法保護品牌,構建具有德江司法保護體系,有效防止生態環境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根據工作實際情況,適時發出“綠色司法建議”“司法保護令”等。同時,堅持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如2023年審理在麻陽河河域內毒魚案件,在判處其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判處被告人承擔各項漁業資源損失共計八十余萬元,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外部協調聯動,充分認識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司法在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按照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要求,德江法院加強與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環境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多方共治共管的環境治理大格局。加強信息數據共享、重大案件會商、證據調取采信、案件線索移交、案件集中管轄等方面的工作對接,積極爭取其他部門對環境司法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推廣環境社會治理新模式,構建多元解紛機制,形成強大合力,妥善解決環境保護中的突出問題。2023年,在首個國家生態日會同管轄區內的十八家單位簽署烏江流域濕地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行政執法與司法協作框架協議,以點帶面形成烏江流域有力的司法保護屏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