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熱愛古詩詞,專注文學領域創作,愿我的文字讓你溫暖舒心,有所幫助。
正文: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也許,你的天空,接連陰雨,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你抑郁成疾;也許,你的夢想,與現實相差甚遠,難以企及。
在你溯洄從之,溯游從之的日子里,不妨讀這十一首詩詞,換個心情。吹開紅紫還吹落,一種東風兩樣心。
人生路上,感到迷茫的時候,不妨看看風景,無數青山水拍天,宜人宜心。然后,帶上屬于自己的陽光,繼續趕路。
【一】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 杜荀鶴〔唐代〕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鶴的小松,托物言志,寓意深遠。這首七言絕句,首句寫小松的風骨,小時雖隱身草叢,卻心懷“凌云”之志;次句寫小松漸漸長大,嶄露頭角。
三、四句筆鋒一轉,由松及人,感慨時人世俗,不識小松真面目,忽視它的價值。嘆息世間伯樂太少,縱有千里馬,也被埋沒了。
松樹乃樹木中的勇士,數九寒天,百草枯萎,萬木凋零,仍枝葉翠綠,意志猶堅。不畏霜雪摧殘,依然蒼翠凌云,泰然自若。
小松幼小時,與小草為伍,貌不驚人,但它從未妄自菲薄,而是努力成長,直至成為“凌云木”,驚艷天下。
杜荀鶴出身寒微,年青時雖才華畢露,卻“帝里無相識”,何門跡可親?以致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一生潦倒。他以埋沒深草的“小松”自喻,表明自己砥礪前行的心志。
十年寒窗無人識,一朝成名天下知。杜荀鶴以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對生活的深切體驗,借松寫人,寓意深長。全詩語言精練,含蓄蘊籍,極富哲理。
【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漢樂府〔兩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首漢代樂府詩,屬《相和歌辭》,勸誡世人惜時奮進。時光易逝人易老,光陰一去不復返。青春年華應好好珍惜,不要蹉跎歲月,應發奮努力。
全詩采以大量的比喻,告誡天下人,應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以四季更迭,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隱喻人生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如奔騰不息的江河,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返。
詩的前四句,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圖:園中的葵菜,綠意盈盈,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曬干了露水,葵菜沐浴在陽光里。
世間萬物,無不在春天承受大自然的雨露,煥發光彩,一片生機。秋天一到,原本鮮活的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環往復,這是自然規律,無法改變;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古來如此,亦是客觀規律,不可避免。人生有限,年少力強時不珍惜時光,到老時徒留悲傷。
這首《長歌行》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生哲理,寄托于朝露易干、秋來葉落、百川東去等自然現象,借助朝露易晞、花葉秋落、流水東去不返,感嘆時光易逝、生命短暫,鼓勵人們熱愛生命,趁年輕有所作為。
此詩主旨體現在結尾兩句,但詩人的思想又不是簡單的表述出來,而是從現實世界中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體形象,寓教于審美之中。
【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南園十三首·其五 李賀〔唐代〕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公元811年的春夏之交,21歲的李賀,為流言所累。妒其才者放出流言,謂其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盡管韓愈“質之于律”“稽之于典”為其辯解,終無可奈何,李賀不得不憤然離開試院。進士考試受挫的李賀,回到昌谷閑居,陸續吟成《南園十三首》。
李賀的南園第五首詩,直抒胸臆,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反襯投筆從戎、報效祖國的必要性。全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抑揚頓挫,酣暢淋漓,身世之悲和家國之痛,躍然紙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為?
詩名遠揚的李賀,本可以憑借出色的才學入仕,有所成就,卻因其才華被人嫉妒,“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成為攔路石,擋在他面前。無奈的他,要為自己尋求一條出路。李賀自問,歷史上,能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之人,哪一個是書生出身?他用反問句反襯投筆從戎的必要性。
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內心焦急的他,恨不得立即立刻身佩軍刀、奔赴沙場,保衛家邦。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這勢如破竹的氣勢,與報國心切的心情十分契合。
【四】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冬夜讀書示子聿 陸游〔宋代〕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公元1199年,74歲的陸游,在寒冷的冬夜,醉心書房,遨游書海。日夜啃讀詩書的他,樂此不疲。夜闌人靜,心有感觸的他,寫了這首《冬夜讀書示子聿》七言絕句,深情地告誡21一歲的小兒子陸聿,學習要毫無保留,全力以赴。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陸游語重心長,從古人做學問入手,娓娓道來,告誡兒子,做學問應不遺余力,全力以赴。古人尚且知道做學問的艱難,刻苦用功、孜孜不倦。如今,若想成就一番事業,須得從少年時下功夫,養成好習慣,竭盡全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正所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趁著年輕,積累知識,珍惜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付東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本里的知識終歸有限,紙上談兵難成大器,親身躬行,親力親為,才能化為己有,轉為己用。
陸游的這首教子詩,兼具思想和哲理,讓人從理性思辨中受益,其蘊含的深刻哲理,讓人沉思,發人深省。陸游以簡短的二十八個字,告訴世人,做學問,不僅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毅力,更要活學活用,付諸實踐。理論與實踐兼得之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陸游的這首冬夜讀書示子聿,意境深遠,余韻悠長,令人回味無窮,給人以無盡的啟示和思考。
【五】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公元742年,41歲的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不僅未被玄宗重用,還因被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相當于變相被攆出長安。李白離京前,求仕無望的他,感慨仕途艱難,寫了此篇《行路難》。
李白的《行路難·其一》,情感變化激蕩起伏,復雜多變。送行之初,親朋盛情款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餞行的盛宴,并未讓感到宴酣之樂,反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此時的李白,前路迷茫,內心苦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以“冰塞川”、“雪滿山”,隱喻人生道路之艱難。以李白之才學,卻只能成為皇上的御用詩人,所懷志向,無處施展。冰塞黃河、雪擁太行,正是他此刻的處境。豪邁如李白,“拔劍四顧”,不甘消沉,繼續追求。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心境茫然中,姜尚和文王的遭遇,讓李白茅塞頓開。坎坷失意的姜尚,九十歲時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受到重用,成為國師,造福社稷。伊尹,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后被重用,成為商朝開國元勛。他們二人的經歷,給了李白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讓李白不再迷茫,對未來有了信心。回到現實的他,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前路崎嶇,歧途甚多,哪一條路,才是他該走的人生路?
倔強、自信的李白,絕不會在離別之際,在好友面前,表現自己的氣餒。李白以十四句,八十二個字的七言歌行,百步九折,李白擺脫苦悶的心路歷程,對未來的不斷探索,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躍然紙上。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幾經反復,境界頓開的李白,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擺脫了彷徨苦悶的心情,唱出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前路障礙重重,不惑之年的李白,深信自己能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六】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勸學詩 朱熹〔宋代〕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公元1196年,朱熹為了躲避權臣韓侂胄之禍,與門人黃干、蔡沈、黃鐘等人,來到新城。在武夷堂講學,寫下這首勸學詩。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以切身體會告誡年輕人,要愛惜時間,刻苦學習。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學習艱難,學問難成。所以要惜時,珍惜美好的年華,趁著年輕努力學習,切莫讓時光從身邊悄悄溜走,一事無成。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以敏銳、細膩的筆觸,將光陰似箭、時不我待,歲月易逝這些抽象的概念,投射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貼切自然,從而使“一寸光陰不可輕”的主題得以更鮮明的體現,給讀者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朱熹的勸學詩,通過春草夢未醒、階前梧葉已落來比喻光陰轉瞬即逝,告誡青年人應珍珍惜光陰,努力向學。人生苦短,此時努力,將來才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蹉跎人生。青春易逝,學問難成,既是勸人,亦是自警。
【七】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白鹿洞二首·其一
王貞白〔唐代〕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白鹿洞,并非洞,而是山谷間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讀書,以白鹿為伴,故名“白鹿洞”。位于江西省境內,在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白鹿洞青山環抱,綠樹成蔭,環境優雅靜謐。
“讀書不覺已春深”,可見讀書之專心,以致忽視了時光的流逝,不知不覺已到春末。詩人讀書入神,所以覺得光陰太快,知識學不完。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陰,極短的時間,以金子喻光陰,謂時間寶貴。因首句引發的感悟,也是經典名句,不朽格言。千百年來,勉勵讀書人珍惜時間、充實自己。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指白鹿洞的道人,修禪養性,在此靜修,看到詩人讀書如此專注,一心鉆研周公孔子的教導,專注學習儒家典籍,忍不住前來“引笑”,讓詩人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
全詩以輕松自然的語氣,詼諧風趣的筆墨,娓娓道來,一個惜時如金、潛心求知的讀書人形象,借道士自然引出,留給后人無限啟迪。
【八】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勸學 孟郊〔唐代〕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早年喪父、家境清苦的孟郊,青年時隱居河南嵩山。以“苦吟詩人”聞名于世的孟郊,勤學苦讀,孜孜不倦,有恒心,有毅力。
孟郊在經歷兩次科考失敗后,發奮讀書,終于在第三次應試登第。后來雖然做過幾任小官,但他的生活一直處于困頓之中。即便如此,他依然刻苦學習,這首詩就是他對自己學習經驗的總結。
《勸學》這首五言古詩,以擊石方起火,不擊無煙出這一形象的比喻,告訴天下人一個道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從來沒有捷徑,只有通過不斷努力,才能獲取知識。正如顏真卿所講,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孟郊的這首勸學,文字樸實,懇切自然,比喻形象動人心,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千百年來,激勵讀書人勇往直前。
【九】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其八
劉禹錫〔唐代〕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劉禹錫這首浪淘沙,寫于被貶夔州時。唐朝自安史之亂后,氣勢頓衰。因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有才華之人被外放,劉禹錫也未能幸免。
劉禹錫的七言絕句,邏輯清晰,情感深沉。“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劉禹錫以浪深喻讒言,以沙沉喻遷客,通過鮮明的對比,描繪人生中的困境與挫折。
不要說讒言如浪濤,令人恐懼;不要說被貶之人如泥沙,埋沉水底。樂觀的劉禹錫,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磨難和困境。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淘盡泥沙卻能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最后兩句,成為千古名句,鼓勵天下深陷困境的人,砥礪前行。
劉禹錫的這首詩,押韻工整,用詞精準,極富哲理性,他面對困境的豁達心態,像一盞指路明燈,千百年來,照亮世人的人生路。
【十】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上堂開示頌
黃蘗禪師〔唐代〕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上堂開示頌,是一首詩偈。一代高僧黃蘗禪師,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吐露芳香,勸誡世人,世人經過艱苦摸索、才能頓悟禪機;人生不斷克服困難,方能成就一番事業,勉勵人不畏困難、立志才有所成。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超脫世俗非易事,須拉緊繩子,俯下身子苦干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若不經歷冬天刺骨的嚴寒,哪有梅花撲鼻的芳香。
梅花的風骨,為歷代詩人稱贊。黃蘗禪師梅花作比喻,以“徹骨寒”與“撲鼻香”的因果關系,寄寓更深刻的道理,說明堅志修行得成果的道理;為世人指明對待困難應采取的態度。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蘗禪師的兩句禪宗詩偈,千百年來,屢屢被人引用,成為勵志名言。
【十一】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金縷衣 杜秋娘?〔唐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金縷衣為中唐時一首流行歌詞,據說李锜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金縷衣的作者不詳,有的唐詩選本注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并不確切。
《金縷衣》為七言樂府詩,富有哲理、涵義雋永,娓娓道來。勸人之言通俗易懂,深入人心,要珍惜少年時光,莫貪慕榮華富貴,莫負大好青春。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兩次“勸君”,句式相同,涵義不同。比“金縷衣”更為寶貴的,是“少年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青春寶貴,一旦逝去,再也不會重來。詩中的“勸君”,以規勸的語氣,否定惜金縷衣,肯定惜少年時,反復詠嘆,節奏輕盈舒緩,讓人印象深刻。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第二次的反復和詠嘆,用了譬喻方式,有花時直須折花,莫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空枝。“有花堪折直須折”,從正面說“行樂須及春”意;“莫待無花空折枝”,從反面說“行樂須及春”意,似分實合,反復訴說同一情愫,是“勸君”的繼續。
這首金縷衣,別致新穎,不用“人生幾何 ”直抒胸臆的感慨,而是以花喻少年好時光,以折花來喻莫負大好青春,唯美浪漫,創造了一個獨特的意象世界,讀來蕩氣回腸。
全詩未有老大徒傷悲一類的表達,未沾一個悔字,未有一個恨字,只以“空折枝”三字,便寫出精髓,耐人尋味。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何必糾結于這八九?剩下的一二,足以溫暖人生,慰藉人心。
臥看落月橫千丈,起喚清風得半帆。這才是我們應有的人生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