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一直到今天,還有讀者在提供關于劍獅的線索,這讓我非常感動。在廣大讀者(特別是一些地方人文愛好者)的幫助下,我的“尋找劍獅行動”經五年的努力,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共尋獲劍獅文化遺存三百多處,基本厘清“閩南劍獅”的概念、淵源、類別、分布及文化內涵,摸索出劍獅與獅面、吞口、獅面石敢當之間的關系,辨識出“閩南劍獅”與閩東-莆田劍獅的區別,提煉出“閩南劍獅”在當今時代的現實意義(閩南人的共同文化徽記),系統性地推出與“閩南劍獅”相關的系列民俗概念,填補了大陸甚至全球相關民俗研究的空白。隨著《閩南劍獅考》與《尋找劍獅》兩篇總結性文章的臨近殺青,“閩南劍獅”的初步調研工作即將結束。下階段,將是研究深化的階段,同時,也是文創探索的階段
“閩南劍獅”,是閩南以獅面銜劍造型出現的厭勝文化,是閩南人的共同神徽,海峽兩岸共同的家園守護神,環中國海華人社區共同的族群徽記!目前的研究成果,已經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閩南劍獅”文化隨著移民從福建向潮汕、臺灣、東南亞擴散的傳播路徑,也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劍獅文化內在蘊含的中外文化元素完美融合的外向特質。在當前的兩岸形勢之下,“閩南劍獅”的調研成果,有著潛力巨大、用途開闊的文創空間。鑒于廈漳泉都有著極為豐富的“閩南劍獅”文化資源,或可在廈漳泉任何一城打造一處可供文旅之用的大型劍獅埕,打造一處象征兩岸人民文化同源的中華劍獅埕(因其可包括臺灣劍獅元素)。此構想如能付之實施,鴻東將全力支持!
作者簡介:林鴻東,鷺客社創辦人,福州大學當代閩臺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