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2024年春節后的第一聲春雷竟來自香港。
01
就在剛剛,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4至2025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
陳茂波表示,經審慎考慮當前的整體情況后,特區政府決定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由今天起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至此,香港樓市全部撤辣,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繳納印花稅。
全部撤辣,或許也可以看作是香港特區政府正式轉入全面救市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02
事實上,去年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時,曾經宣布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俗稱減辣。
具體包括放寬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調低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的稅率,以及提供「先免后徵」機制,以暫免外來人才在港置業時需繳付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等三大減辣措施。
然而,港府推出的這些減辣措施被外界認為救市力度過小,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昨天公布的數據:
香港1月樓價跌至306.4,是2016年10月以來最低,按月跌幅擴大至約1.6%;按年跌幅擴大至逾9.4%,是11個月以來最大;而與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相比累計跌幅達25%。
而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此前公布的數據,去年香港樓價全年暴跌6.8%,已經是兩連降。
樓價下跌的同時,2023年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交易量也出現了急劇萎縮,更是創下了近33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很顯然,在港府推出樓市減辣措施后,香港樓市不僅未能扭轉頹勢,反倒呈現出樓價加速下跌的趨勢。
或許,正是在這樣的數據背景下,促使香港特區政府最終下定決心,全面撤辣!
03
在內地,地方政府對于樓市的調控,多是采用限價、限售、限購、限商等行政手段,看起來簡單粗暴直接。
而香港則有所不同,對于樓市的調控,更加倚重于征稅政策,通過稅的征收、稅率增減來調控樓市。
在2012年以前,香港樓市只有一個買房稅,不僅稅率低(最高時也僅有2.75%)且對待外來投資者一視同仁。
原本,內地樓市也不錯,香港與內地樓市比翼齊飛,煊赫一時的溫州炒房團和山西煤老板更是大行其道。
然而自2010年起,以國十條為開端,內地出臺各種樓市調控政策開始打壓樓市投機行為。
很多內地投資者不得不將目標轉向了香港。由此,在內地炒房客的帶動下香港樓價也開始一路飆升。
2012年,港府為了控制房價,推出“買家印花稅”,簡單說就是香港永居之外的人買房都要交15%的稅。
以此為開端,港府開啟了樓市加辣之路。
此后,伴隨著香港樓價的飆升,港府又實施了多種印花稅,比如從價印花稅 (AVD)、新住宅印花稅(NRSD)、額外印花稅 (SSD)與買家印花稅 (BSD)等。
在港府減辣前,香港永久居民買房,首置稅最高是4.25%,而買第二、第三、第N套房的住宅印花稅都是15%。
相較于永久居民,香港非永久居民買房要交兩個稅,買房印花稅15%+新住宅印花稅15%,兩個稅加起來高達30%。
換句話說,非永居買套1000萬的房子,至少要交300萬的稅。
如今,伴隨著港府全面撤辣,這300萬可以徹底省了。
事實上,仔細琢磨下,香港此番全面撤辣,真的是就差把鼓勵外地人去香港炒房寫進去了。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此次港府全面撤辣,其救市力度是有多大。
很顯然,遠勝于內地擠牙膏式的救市政策!
04
我們分析港府此番全面撤辣,目的當然是救市,但更大目的應當是吸引國內的資金和人才進入香港。
與內地樓市調整的原因不同,當前香港樓市面臨著更加復雜艱難的局面。
首先,當然是政治因素,這幾年香港的社會環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我們點到為止,無需多言。
其次,伴隨著美元不斷加息,外匯自由流動的香港出現了資金出逃潮,大量的香港資產流出轉換成了美元資產,整個香港資金面是相當緊張的,港股及恒生指數的走勢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最后,就是這幾年一直正在發生的香港本土居民移民潮。
環境、資金、人口這三座大山顯然港府自身都無法左右,而能夠穩住香港、拯救香港樓市或許也只有內地的人才與資金。
很顯然,港府的全面撤辣,與此前的香港優才計劃類似,都是為此鋪平道路。
那么,香港重磅救市后,你愿意趁此去解救香港樓市嗎?
關注 大爆炸 運氣 大爆發
注:文中香港買房稅內容參閱《 一文讀懂香港買房印花稅》,作者 CM1 GROU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