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運動會被稱為不見硝煙的戰爭。在平時的軍事訓練中,體育運動也可以幫助戰士們強身健體。除了人類自身之外,動物也有運動會,有些是比較友好的,有些是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我們的古人是如何開展“動物運動會”的呢?
01 風靡世界的斗雞
雞作為全世界數量最多的陸生脊椎動物,如今數量是人類的三倍。公雞經常需要因為各種原因打斗:爭奪配偶、占領地盤、提高群體地位等。加之不像牛、狗等其他動物那樣容易給人造成危險,也不像蟋蟀那樣不方便觀看,因此在各地很受歡迎。
《韓詩外傳》中認為雞有五種德行:
“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p>
作者認為公雞腳上有帶鉤的距,這是尚武的象征。
目前已知的斗雞檔案,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517年:
“季、郈之雞斗,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p>
說的是魯國大夫季平子和郈昭伯要斗雞。季平子在自己家的雞翅膀上灑芥末,有可能是可以再拍打時迷住對面雞的眼睛,或者反殺對方的啄咬,也有人認為介是介殼的意思,用漆涂在羽毛上形成類似鎧甲的硬殼,而郈昭伯則在自己的雞爪子上裝上刀刃。
果然攜帶利器的效果更好,郈昭伯的雞贏得了比賽。
季平子一怒之下,侵占了郈昭伯的房子,郈昭伯找魯昭公告狀,魯昭公就派郈昭伯帶兵攻擊季平子。季平子與其他兩家貴族聯合,反殺了郈昭伯,也迫使了魯昭公,害得他流亡國外。
《淮南子》說:“季氏之雞不勝,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宮而筑之。郈昭伯怒,傷之魯昭公……使郈昭伯將卒以攻之。仲孫氏、叔孫氏相與謀曰:‘無季氏,死亡無日矣。’遂興兵以救之。郈昭伯不勝而死,魯昭公出奔齊。故禍之所從生者,始于雞足;及其大也,至亡于社稷?!?/p>
可謂是是“雞爪引發的血案”。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也隨著魯昭公流亡到了齊國,可以說,這次以及之后人生的波折啟發了孔子,提出了儒家理論,改變了中國人接下來2000多年的思想。
兩漢之前斗雞還主要是宮廷娛樂項目,老百姓還不太舍得把雞用來參賽。而漢朝的高祖劉邦因為出身低微,比較接地氣,讓父親把斗雞帶入宮中,后逐漸推廣到民間。
漢景帝的兒子魯恭王劉余就養了許多斗雞和其他禽類,所花費的費用巨大,一年就耗費稻谷2000石。漢武帝時常與寵臣董偃,“游戲北宮,馳逐平樂,觀雞鞠之會?!睗h武帝的曾孫漢宣帝劉詢早年曾經流落民間,也非常接地氣,當了皇帝之后還經常和雞友(斗雞的朋友)來往,甚至第三任皇后就是斗雞愛好者老王頭的女兒。
之后的歷朝歷代,斗雞一直是宮廷與民間喜愛的動物運動,在唐朝達到了高峰?!度圃姟分?0余處提到“斗雞”一詞。李隆基就是特別愛斗雞的唐朝皇帝之一,李白在《古風五十九首》中有:斗雞金宮里,蹴鞠瑤臺邊。舉動搖白日,指揮回青天。
▲ 敦煌壁畫中的西魏第285窟南壁斗雞圖
(出處:敦煌研究院官網)
▲ 宋 李嵩 《明皇斗雞圖》(局部)
縱23.5厘米 橫21.0厘米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出處: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官網)
唐代陳鴻祖寫下了《東城老父傳》,記載了雞王賈昌擅長訓雞,被唐玄宗請為特聘教練。斗雞有了他的指令才開始斗。到了每年的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唐玄宗更是一定要聚眾斗雞,以示天下太平。戰斗結束之后,賈昌命令手下群雞按勝負關系列隊,接受玄宗的檢閱,然后再整齊劃一地回到御雞坊中。李白也在斗雞過程中與人發生爭端,后人推測,有可能在斗毆中殺了人,導致李白出逃在外。在《敘舊贈江陽宰陸調》中,李白說:我昔斗雞徒,連延五陵豪。邀遮相組織,呵嚇來煎熬。君開萬叢人,鞍馬皆辟易。告急清憲臺,脫余北門厄。
如今,中國斗雞已經形成了中原斗雞、山東荷澤斗雞、吐魯番斗雞、漳州斗雞、西雙版納斗雞等品種,在外國也有英國斗雞、泰國斗雞、墨西哥斗雞等,可以說是風靡全世界的運動。
02 微型戰爭——斗鵪鶉
常言道:咬敗的鵪鶉斗敗的雞。身體嬌小的鵪鶉也非常好斗。
《清稗類鈔·賭博類》載:“斗鵪鶉之戲,始于唐,西涼廄者進鶉于玄宗,能隨鼓節奏爭斗,宮中人成養之?!彼未鷷r斗鵪鶉開始在民間流行。《斗鵪鶉孫曼叔邀作》是宋代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說:“爭雄在數粒,一敗勢莫擁?!币馑际钦f鵪鶉放在同一個笸籮里,會為了爭奪食物而大打出手。
▲ 《朱瞻基斗鵪鶉圖》軸,明,絹本,設色,縱67厘米,橫71 厘米。本幅無款署。
(出處:故宮博物院官網)
明宣宗朱瞻基就很喜歡斗鵪鶉,之后這項運動逐漸被推到歷史最高峰。清代高繼衍著《蝶階外史》曾生動地記載這樣一則故事:“鴻僧住持蔡村之興善寺。村隸武清,距京師百余里。僧好蓄鶉,蓄鶉以萬計。最后得玉鶉,純潔如雪,長頸短尾,儼然一小鶴也?!睆V東也流行斗鵪鶉,《番禺縣志》卷十七《風俗》中記載,當地魁巷、午市巷是買賣鵪鶉的街巷,人們戲稱其為“鶉市”。
直到今天,山東、河南等地依舊有一些老人喜歡斗鵪鶉,隨身攜帶有硬底的小布袋,里頭就裝著鵪鶉選手。
03 中國也有斗牛
蘇軾的《東坡題跋》中記載了戴嵩的《斗牛圖》,但真正形成比賽記載要到南宋時期。根據浙江近代教育體系開創者之一,清末的王廷揚考證,金華斗牛始于北宋明道年間(1032─1033),至今經久不衰。和西班牙斗牛不同的是,金華斗牛是讓兩頭?;ハ啾荣?。
▲ 唐 《斗牛圖》(局部) 戴嵩
(出處: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 南宋《斗牛圖》(佚名)
(出處:國家書畫研究院官網)
金華斗牛是祭神時的慶典活動,在永康縣是為了紀念當地的官員胡則(死后被當地人追認為胡公大佛),在蘭溪縣是為了紀念盧植。
斗牛也和火腿并成為“金華二絕”。
直到20 世紀 80 年代,金華政府批準創辦金華斗牛場,金華斗牛才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每年首次角斗稱“開角”,末次角斗叫“封角”,而斗牛雙方,則互相稱為“牛親家”。
此外,貴州苗族也有斗牛的活動,除了斗牛之外,還有斗豬、斗馬等。
動物之間的比賽,本質上是雄性動物為了繁殖而進行的競爭本能,在人類的安排之下,動物的好斗精神不但得到發揮,也給這種自然發生的行為平添了許多文化意味。
大美科學
關注公眾號 大美科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