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出海”切換至“技術出海”的新航道
撰文|BEN
編輯|路由社
作為全球汽車設計的風向標,素有“全球五大車展”之一美譽的日內瓦車展,正在2024年初迎來中國智能純電品牌的一顆“新星”。
2月26日,上汽集團(以下簡稱“上汽”)旗下高端智能電動品牌——智己汽車帶來第四款新車智己L6在日內瓦車展現場全球首發。
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新車搭載準900V碳化硅平臺、固態電池、智慧底盤、高階智能駕駛等百余項全球領先的技術,零百加速躋身2秒俱樂部,CLTC工況下最大續航里程超1000公里。智能化方面,除了提供全畫幅數字駕艙體驗,新車搭載的IM AD高階智駕系統也已啟動歐洲本地化適應性訓練,規劃算法正逐步適配當地環境與駕駛習慣。
據悉,新車將于今年4月舉辦的北京車展上迎來國內首發亮相,并預計5月正式上市。
同臺亮相上汽展臺的10款智能、電動新車,除了智己品牌L7、LS7與LS6三款在售車型外,上汽出海主力品牌MG也帶來了最新產品——全新MG3 HEV全球首發亮相,并將率先投放歐洲市場。
該車采用上汽最新的Hybrid plus技術,具備多場景100%電動化感知、強動力、燃油經濟性與靜謐空間四大產品特性,WLTP工礦百公里油耗低至4.4L,二氧化碳排放量僅100g/km,有望成為繼MG4 EV之后,上汽在全球市場的又一爆款車型。
高端化尖兵,智己如何敏捷出海?
作為此次聯合展臺上的焦點,全球首發的智己L6被上汽內部視為媲美概念車級別的量產車型,也是上汽出海版圖上代表智能化最高、最新水平的一員“尖兵”。
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認為,除了驚艷的外觀,新車搭載的下一代三電技術、全新的智能化座艙與最新的GPT模型,包括超長續航電池、整車集成控制大腦等在內的全新技術的首次上車,這些都將成為智己L6具備爆款潛質的硬核基礎,同時,它也是智己敏捷出海的起點。
那么,何謂智己的“敏捷出海”新范式?
劉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智己將“依托上汽成熟的海外經銷網絡,成熟的經營管理模式和良好的國際合作關系,以當地用戶需求為產品開發導向,探索出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智能電動車敏捷出海的新范式”。
除了上汽在全球市場擁有的超過2000家經銷商網絡體系和渠道優勢外,智己自身在產品層面的能力與實力,也是探索出這一敏捷出海新范式的基礎條件。
經過此前多款產品的打造與積累,如今,匯聚在智己L6身上的極致駕控、充滿未來感的智能座艙、智駕,安全高效的三電技術等核心產品競爭力,劉濤認為也正是據此,智己在海外市場至少將擁有兩個“機會”。
一是駕控。
“海外市場的電車用戶是從燃油車轉化而來的初代電車用戶,關注點與國內用戶不同,他們對駕控、安全、底盤等汽車傳統特質的重視,恰好是智己的長項。”
“中國消費者60%~70%還是首次購車,歐洲80%都是二次購車,他們對車,對動態,對操控的理解和國內不一樣。智己的高端駕控,在中國會碰到一些溝通壓力,在歐洲則是機會。”
二是智能化。
“現在看起來似乎歐洲人對智能化的需求慢半拍,但是很快就會趕上。我們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的積累就會迅速成為他們新的賣點”。
“歐洲用戶并不是不需要智能化,而是他們的使用場景、道路狀況和國內不同,隨著智能化技術不斷成熟,他們對2.0階段的智能化需求會得到快速釋放。”
當然,想要真正做到敏捷出海,劉濤承認挑戰同樣存在。
他提到,“作為智能終端的智能電動汽車,要學習消費電子行業,解決一年一迭代的產品更新問題。同時,敏捷還是要有技術,要有產品,要有相應的能力做支撐。”
“我們今年就會實現一個新產品從立項到SOP18個月,明年可能是12個月,這背后是解決了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就是敏捷和規模化之間的平衡問題。真正能夠通過軟件解耦、軟件硬件解耦實現規模和敏捷的平衡,這是我們特別核心的一個方向,未來一定要突破的一個方向。”
“如果具備真正敏捷迭代的開發能力,背后對應的就是平臺的帶寬足夠寬,而且在帶寬上迭代的速度足夠快,海外用戶有什么需求,我們就可以更快的響應和提供。”
譬如,他就以合作伙伴Momenta為例說明,Momenta提供的智駕解決方案,能夠為智己未來在歐洲的智駕功能快速推出與快速迭代賦能。
“Momenta在歐洲已經設立分公司,而且不是一年。對歐洲路況,歐洲交通法規,歐洲駕駛的習慣和數據對于模型的訓練,把智己的智能駕駛在歐洲已經做了很多的布局。畢竟Momenta是人工智能AI駕駛的公司,它也會有其他的客戶,它也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從L2開始,L2.5,L2.9,L3都有解決方案。對智己來講,可以很敏捷的應用它各個級別的技術來適應和滿足不同的客戶和市場。”
在日內瓦車展現場,智己汽車還同步發布了出海戰略,并制定了明確的出海時間表。
2024年,智己L7(參數丨圖片)、LS7兩款高端車型將進軍墨西哥、中東、南美、東南亞市場進入。2025年,智己LS6、L6將進軍全球市場,包括歐洲、澳新等發達市場。
雙品牌并行,如何實現共榮共生?
在上汽的出海版圖中,MG當然扮演著挑大梁的角色,也是上汽連續八年蟬聯國內整車出口量第一的基本盤。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上汽海外銷量達到120.8萬輛,MG單一品牌在全球的銷量就達到84萬輛。其中,歐洲成為上汽首個突破30萬輛的海外區域市場,MG品牌在英國的銷量近10萬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西班牙純電細分市場,MG4 EV的銷量僅此于特斯拉,位列第二名。展現出了相較歐洲本土品牌電動車的一定優勢。
對于這樣的優勢,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認為,一方面來自更親民的定價,背后則是上汽的規模化、體系化帶來的制造實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一方面來自產品力上的持續打磨和修正,以更好地適應歐洲市場的用戶需求。
如今,當百年MG遇見百年日內瓦車展,全力沖刺全球年銷百萬輛目標的MG,下一步的出海之路會怎么走?
趙愛民的觀點十分明確,“在全球市場,MG將依舊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展開競爭,盡量避免陷入單純的價格戰。”
此次,上汽展臺上的焦點之一,全球首發的MG3 HEV,就是他拿來印證觀點的一個恰當例子。
“日系品牌在Hybrid技術路線方面投入得比較早,也比較好,但這也限定了它的技術路線,要再突破就要新的投入。
我們也研究了日系某款主流HEV產品,它用于Hybrid電驅的電池電量大概0.6千瓦,我們用的是1.7千瓦電池,MG3 HEV搭載的Hybrid Plus技術的特點是,從產品的性能上,電驅電感這一塊占優勢,加速性能更好;二氧化碳排放也不輸給他,燃油經濟性得到較大提升;同時,電量多了之后,電驅使用場景更多了,整車靜謐性NVH體驗也就更好。所以,我們就比現在主流的一些Hybrid產品領先了一步”。
隨著MG海外產品線的不斷擴容,市場規模的持續做大,未來,MG與智己在上汽出海業務中,彼此又將是怎樣一個關系?如何做到雙線并行的協同與共榮?
對此,趙愛民也坦承,“在海外進行多品牌運營,或者一個品牌下推出不同的產品線,這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因為兩個品牌產品基礎本身就是不一樣的,基因也是有差異的。如何在保持差異的過程當中找到共同點,然后形成我們共同的品牌,再相互支撐往前走,這是我們正在做的工作。”
除了強調上汽通過MG出海長期積累起來的品牌認知、網絡渠道優勢,海外經營經驗之外,趙愛民還從多個角度介紹了雙品牌爭取業務協同、以期實現共榮共生的目標而展開的大量嘗試。
第一、渠道方面,會從MG的現有經銷商體系中,好中選優來進行智己的渠道建設。根據不同市場的實際情況和用戶偏好,建設包括獨立展廳、共享空間、城市展廳等在內的多種展示形式,目標就是體現智己高端智能的品牌形象。
第二、品牌方面,在國內市場,智己和MG是兩個獨立的子品牌,一個代表高端智能電動,一個主打運動和大眾化的品牌基因;在海外市場也是一樣,彼此獨立、有所區隔,運營又有很強的靈活性,并不局限于某種單一形式,起步階段會多種方式并行運作。
第三、人才方面,兩個品牌的不同定位和特點,對銷售和管理團隊的要求差異比較大,選擇團隊時會傾向于選擇具備高端、豪華品牌經驗的人才和團隊來支持智己的出海。
第四、售后方面,兩個品牌對服務的要求也不同,智己是以軟件為基礎的產品,服務偏向于智能與軟件,MG還是基于機械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產品,更側重于傳統機械與硬件,將來MG也會往上走,會跟智己進行銜接,但這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回到眼下的工作,趙愛民表示,“智己從今年開始逐步走出去,當務之急還是要把智己的品牌和市場先打出來。目前,海外市場對高端產品,尤其是高端智能電動車的需求是存在的。”
-FI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