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于田的街道搜尋著能吃早餐的地方,沒辦法,新疆的太陽公公總是懶洋洋地賴床。今天的旅行目的地是一個叫普魯村的小村莊,在地勢險要,河谷縱深的昆侖山淺山地帶。如果路況條件理想的話,我們可能會向昆侖山深處探尋下,預計返回到縣城會很晚,所以早餐尤為重要,吃飽了飯才好干活兒嘛。
于田小酒館的裝修
普魯村的名字來源有二:一是源于昆侖山深處遠古冰川的克里雅河內(nèi)蘊含沙金,生活在此處的人們除了放牧還以淘金為生,十分富裕,本地話意為:“錢”,翻譯過來就是普魯;二是此地作為聯(lián)絡新疆與西藏的重要“港口”,西藏的手工毛織品氆氌從此地大量運往新疆,久而久之氆氌就成了普魯。我們會去往普魯村主要也是因為它是克里雅古道的北方起點,是整個克里雅古道的重要節(jié)點所在。
普魯村
早餐后車隊向南駛離于田縣城,城郊不時出現(xiàn)的蔭房(晾葡萄干的建筑)使我們的荒涼之旅短暫地不再無聊。繼續(xù)向南海拔開始攀升,這是在向昆侖山靠近,慢慢地路上不再有其他車輛經(jīng)過,只有我們孤獨地背影,而昆侖山好像張開血盆大口的巨獸,等待著我們這些“肥羊”自動送上門。
向昆侖
轉場來得總是那么突然,不知何時道路兩旁視野廣闊的戈壁變成了使人很有壓迫感的荒山峽谷。道路一側是山石嶙峋的昆侖山,另一側是壁立千仞的懸崖,在這里開車比走川藏線還緊張刺激。
大概三個小時后,當看到道路兩側筆直的行道樹和路燈時,便預示著普魯村到了。與想象中閉塞落后的村莊不同,普魯村內(nèi)的房屋看起來堅固結實,聽說是2008年附近地震后,政府出資建設的抗震安居房。這個村莊內(nèi)有超市、飯店、衛(wèi)生所和學校等等一切保障村民衣食住行的基礎設施,這不難理解,此地距離縣城要3個多小時,如果沒有這些,不敢想象人們的生活該是多么困難重重。
普魯村的人造林
村莊最南邊是先遣連進藏誓師大會遺址所在,先遣連沿著克里雅古道進藏,在解放西藏大業(yè)的版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在普魯村遇到了兩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第一件是途中的女隊員想要上個衛(wèi)生間,本想著找個人少的地方自行解決,結果在村子里走來走去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正好一戶人家的老奶奶推門而出。她盡量放慢語速向村民表示自己想找個衛(wèi)生間解決一下生理問題,但奈何老奶奶聽不懂。她只能比劃著四處搜尋,還好在院內(nèi)看見了衛(wèi)生間,于是指著衛(wèi)生間的方向直跺腳,老奶奶這才明白她什么意思。第二件事情是我們在先遣連誓師大會遺址那里休整的時候,正好趕上一戶人家有什么大活動,一個隊員進去好久后出來和我們說從他們的舉止來看應該是在討論結婚的事宜,雖然說的話一點都沒聽懂。由此可見,這里仍舊是一個閉塞的村莊,在交流上還是與外界社會有些差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