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兩種心:一種是圣心,一種是凡心;一種是自我心,一種是同理心;一種是有心,一種是無心;一種是己心,一種是他人心。
己心,就是凡心,就是自我心,就是有心。
他人心,就是圣人心,就是同理心,就是無常心。
人心大致就可以分成這兩類,它們各自看似有很大的不同,但本質上都是一回事;它們所差別的也就只是心境水平的不同而已。
世界上只有兩顆心而已:一顆是自己,一顆是他人。己心至微,他心至廣。自己只有一個,是孤獨的;他人卻有億萬個,是熱鬧的。
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并不是說他一定就能成長為圣人;只是說他擁有著與圣人類似的內在心靈。隨著人生的追求與自身智慧的增長,他也僅僅是擁有著成長為圣人的可能而已。
但是世間又有多少人會去追尋那虛無縹緲的圣人呢?假如都沒有人把成圣當作目標,又怎么會有人能夠真正成就圣人呢?
成就圣人,至少需要同時具備內外兩個條件:一是在內部,要擁有一顆如玉般的圣人之心;二是在外部,要擁有一個成就圣人之位的目標。
然而這兩個條件在現實中幾乎沒有什么人天然就會具備。
世間擁有同理心的人會有很多,但是自己的心靈同時又能做到如美玉般無塵無垢的人,卻很難找到。
如玉般的圣心,其實就類似于兒童的赤子之心。但是兒童往往缺乏常識,而在成年后,人們的赤子之心又多半都會丟失。以至于圣心不存。
在身外,在現實中,也幾乎沒有什么人能夠真正把成就圣人當作目標。
在現實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物欲與誘惑,很多人就連基本的節儉可能都做不到,又怎么會舍棄眼前的欲望與誘惑,而去成就那舍己為人、舍小我成大我的圣人呢?
一個人能否成就圣人,關鍵不在身而在心,不在外而在內。外在之身可以影響心,心也能控制身。身體對心靈的影響是相對的;心靈對身體的影響是絕對的。
人的身體與心靈本就是一體兩面,心中舒暢,自然身體康泰。
人心雖然只有圣心與凡心、己心與他心兩種。但是世間有億萬人,每一個人的心靈也都是不同的。己心往往就只知為己,所以它便只能算是狹隘的凡心。
而他人心卻有億萬個,當你能夠包容他人心,把他人心逐個納入己心,則己心就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廣。己心越來越廣大,就會逐漸轉變為圣心。
因此,圣心都是由己心、凡心逐漸轉變而來的。世間并沒有什么天生的圣心,也沒有什么天生的邪惡之心。
同理心、他人心、圣心、無常心,在本質上,都只是一種相對性的概念而已,你可以視之為它們在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
世界上就只有一種心而已——那就是己心。
他人心,就只是別人相對于自己來說的。他人心在別人身上,那也叫己心。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只是擁有一個“己心”而已。同理心、他人心、圣心、無常心等,都只是用來壯大“己心”的養料而已。
世間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世間正是因為有了每一位個體的首先存在,然后才有了這個人類世界的存在。
世間一切的起始,都是從自己開始的,都是從己心開始的。“己心”在這里就是一個哲學化的概念。
心是人類一切的根本,也是人類一切的出發點與起點。
己心,則是每一個人自己的根本,也是每一個人自己的出發點與起點。
己心就是自我心。一名孩童天生并沒有什么明確而固執的自我心。他們是在少年叛逆期的時候,才逐漸形成了強大而固執的自我心。
自我心,就是己心。而孩童往往是沒有己心的,他們的心,只能叫赤子之心,或者叫無常心。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為什么孔子十幾歲才立志于學?
因為再往前推,人擁有的基本都是更難得的先天赤子之心,而能夠稱得上是后天志向的自我心,只有在十幾歲才會真正的扎根成長。
己心、自我心,用佛家的話說就是:我執,我執心。
在心理學中,似乎也有三心的說法,那便是我執心、比較心、妄想心,從而使得人們精神內耗,夜不能寐。
但是孩童們何嘗沒有比較心、妄想心呢?他們為什么就不會夜不能寐呢?
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我執、我執心。
我執心,就是自我心,就是己心。然而世人卻妄圖去破除我執、遠離煩惱,又怎么可能真的做得到呢?試問誰能真的丟掉“己心”呢?
己心都沒有了,那還算是人嗎?還算是自己嗎?
孩童沒有煩惱,那是因為沒有“我執”。成年人的我執心早已成長壯大,又怎么可能丟得掉呢?
破除我執的真正方法,是壯大己心,而不是丟掉己心、丟掉我執。
壯大己心的真正方法,是“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是擴充同理心,是去理解他人心,是以己心去理解和包容他人心,從而讓己心更加的包容和廣大。
圣人之所以被稱之為圣人,不就是因為有一顆廣大與包容的圣心嗎?
一些人自私自利、極端自私、只知為己,從不知考慮別人,最后搞得全世界都是敵人,這種做法,如果都能沒有煩惱,還能睡得著覺,那才是真的怪事啊。
我執,是佛家用語,有人認為它是痛苦的根源,是輪回的原因。并把它分成:人我執、法我執,分別我執、俱生我執。
個人認為:其實也不必那么復雜,我執,其實就是我執心,就是己心,就是凡心,就是指自我。你如果把它看得太細、太深入,反而容易迷惑。
要知道,我、我執,在佛家看來應該都是一種哲學化概念,而不是指具體的某一個人。
每一個生命,每一個人,每一位個體,都有一個我,都有一個我執。因此我執,就是己心,就是自我心。我執出現了問題,就是己心出現了問題。
而在本質上,心靈能有什么問題?己心唯一存在的問題,就是狹隘,就是不夠廣大、不夠包容,無法做到如玉般無塵無垢。
只要讓己心朝著包容廣大的方向去修持,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一切問題都將不復存在。
心靈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存在,就如大道一般,它本身不會存在任何瑕疵。
倘若己心出現了問題,那也是個人在后天修持的過程中,沾染了污垢或塵埃,使得它蒙塵了而已。
總之,心只有一個,每一個人都只有一顆心而已,就叫做己心、自我心。他人心、圣心、同理心都是擴充和壯大己心的養分而已。
當己心足夠強大、足夠無瑕,便猶如圣心;圣心蒙塵,便成凡心。凡心只知為己,便煩惱無盡、永在輪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