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重慶樓市風云突變的一年,說人話,就是:房子,突然比往年難賣很多。
蔚藍接到的付費賣房咨詢量快和買房咨詢量齊平了。
這是過去這么多年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很多樓盤,賣不動了
這個情形從側面證明:重慶很多樓盤,已經賣不動了。
早在2021年初,“漲不動”的現象就已初露端倪, 蔚藍當時還寫了文章預警。
“漲不動”現象現在已經傳導到“賣不動”現象。
這并不是這幾年樓市行情差導致的,行情差只是加劇了這種現象而已。
因為,樓市局勢已發生根本性轉變。
轉變根源1:經濟增速放緩
因為房價曾經連漲 20 年,很多人依然沉浸在樓市永遠漲的幻覺中。
房價直接反映經濟活動強弱。
房價連漲20年,因為過去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了20年。
只有高增長經濟環境,才能維持住高利率。
我們可以從房貸利率中看出經濟增速放緩趨勢。
這20多年來房貸利率一路走低,從6字頭一路降到4字頭,今年已跌破4。
轉變根源2:居民杠桿率變高
蔚藍在去年文章中提過,當前居民杠桿率近 70% ,遠高于 2015 年的 40% 。
70%的杠桿率意味著大部分人再也加不起杠桿。
在樓市具體表現舉例:
①房產成交量不斷縮小;
②一房成交量占比持續下滑。
重慶房產成交量變化趨勢
年份
二手房(套)
中心城區新房(商品住宅)
2017年
2460萬方(244013套)
2018年
2668萬方
2019年
2248萬方
2020年
1919萬方
2021年
1911萬方
2022年
585萬方(49891套)
2023年
637萬方
數據來源:重慶銳理數據
2017年與2018年二手房成交量無公開數據,個人粗估分別為12萬+套與13萬+套。
近年成交總量呈下滑趨勢。
一房成交量占比持續下滑
2016年,重慶二手電梯一房占二手房成交總量20%以上。
2019年,這個數據下滑到15.95%:買房忽視它,賣房悔斷腸。
目前數據下降到13.8%,還未止跌。
六個錢包更堅挺
我國居民買房特色:六個錢包加杠桿。
一房的受眾(單身),使得這種房型注定沒有六個錢包作為支撐。
所以這種戶型,成交量最先垮塌。
開發商是最敏感的,重慶大多新盤早就不再設計一房房型。
轉變根源3:人口出生率下滑
當年的人口出生率不一定會影響當年的房價。
但連續6年以內的人口出生率,會影響一波房價。
畢竟孩子6歲該上小學了,讀書是大事,家長但凡有點辦法,都會考慮買房。
蔚藍之前文章中已經聊過人口問題:重慶學區房價格走勢分析2022版。
2023年是最后一波入學高峰。
購房讀書需求減少,房產成交量進一步縮小,只是時間的問題。
學區房首當其沖......
轉變根源4:樓市供應量大
重慶樓市供應量大,已是共識:
本周,貝殼內網二手房掛牌量已突破30萬套 。
前文提到二手房成交量在不斷萎縮。
分子不斷縮小,分母不斷增大,會導致什么問題?
舉例:
假定一個二手房市場20個樓盤,500套房子,成交50套,平均每個樓盤成交2.5套,平均成交率10%;
當這個市場增加到60個樓盤,2000套房子,成交30套,平均每個樓盤成交0.5套,平均成交率跌至1.5%。
此時流入樓市的資金會變得分散,不足以支撐任何樓盤價格上漲。
所以投機資金不會再全面撒網,只會集中火力對單個優質樓盤發起點狀攻擊。
于是分化出現了,大部分樓盤不漲,小部分樓盤能漲。
房價分化真要命
很多人對房價分化沒有感知。
導致還在死扛垃圾房產,不肯割肉止損,又錯過了一波置換更保值房產的機會。
當然,也有人正在買入垃圾房產。
但是,面對海量垃圾房產庫存,這些人購買力太弱了,根本買不完,根本買不完吶!
多數樓盤漲不動了,那少數樓盤,何時能漲?
咱們下次再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