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這封信是朱德寫的,看到這封信后才知道,曾經月薪 2000 大洋的滇軍旅長,如今卻拿不出 200 元錢。
圖中前面的寒暄就不說了,可以看最后一段:
唯家中有兩位母親,生我養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歲乏食,恐不能度過此年,又不能告貸。我十數年實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
我以好友關系向你募貳伯元中幣速寄家中朱理書收。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復我。
這封信雖不足 300 字,但是讀來感慨萬千。
自古忠孝難兩全,想盡孝,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1937 年7 月,日軍全面侵華,老百姓苦不堪言,朱德家鄉又遇大旱,百姓生活更是難上加難。
他聽說老家的母親難以維持生計后,更加自責,自參加革命后,朱德一直在外奔波,對母親心存愧疚,但是自己卻沒有辦法去母親身邊。
于是寫信給發小戴與齡。
看完朱德的來信,戴與齡心中五味雜陳,一直牽掛的好友終于和自己有了聯系,但是令人難過的是,身居要職的他,竟然 200 塊都沒有。
朱德放棄了月薪 2000 大洋的高官厚祿,為了自己的理想,毅然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雖然生活窘迫,但是每天能和自己的革命戰友一起同甘共苦,仍舊是幸福的。
他深知為民族和人民奮斗,就能讓和母親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只是如今,母親年僅 80,家鄉遭遇天災,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解決燃眉之急。
“玉階哥的事,就是我的事,玉階哥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這句話,一直在戴與齡的心里謹記。
戴與齡立馬籌了 200 元錢,給朱德的母親寄了過去。
戴與齡和朱德是發小,從 1896 年開始,二人共同研習功課,他們在私塾里聽了先生講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在中學里聽老師講進步的思想,讀進步書籍。
二人畢業后,戴與齡加入了同盟會,一邊學習,一邊參加革命活動,直到學習成績合格。
1915 年,朱德任滇軍補充隊第四隊隊長,戴與齡追隨朱德,負責軍需的工作。后來改部改編,朱德擔任旅長,戴與齡任軍需處長。
朱德出國留學期間,亦在經濟上給了很大的支持,一直到學成回國。
他經常說朱德“是我革命的帶路人,是我的良師益友。”
從 1926 年朱德學成回國到 1927 年南昌起義爆發,戴與齡都積極參加支持革命活動。
南昌起義期間,戴與齡從馬背上甩了下來,受了重傷,加上本來體弱多病,他也不愿拖累部隊,于是回到了四川瀘州。
回到老家以后,他開了藥店,一方面維持生計,一方面可以備下藥品和資金,支持革命活動,并積極動員本地青年參加革命。
他的行動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監視,經常去他家搜查,監視他和家人的一言一行。
1949 年,瀘州解放,戴與齡已經重病,他給朱德寫信,慶祝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朱德回信,希望他去北京觀光,希望他注意身體。只是還沒等朱德的信寄到,戴與齡已經病逝。
后來,朱德將戴與齡的兒子和兒媳接到了北京,讓他們繼續學習,戴與齡的兒子戴超群考上大學后,參加抗美援朝,成為最早報名參軍的一批志愿軍。
從朝鮮戰場回來完成學業后,積極投入到了祖國的建設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