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及其出處
典故〔名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出處:《明史·錢福傳》。
參資:古詩文網《蹴鞠、明日歌賞析》。
錢福畫像
二、家學淵源,少有才名
錢福〔1461—1504年〕,字與謙,號鶴灘,松江府華亭人。吳越國武肅王錢镠之后。明代狀元,任翰林院編撰,三年后借口病退,讀寫為業,不再入仕。
錢福,家庭富貴,家學淵源。他自幼聰慧,思維敏捷,七歲能文,八歲能詩,智力出眾,才氣過人,出口成章,少有才名。
一次,錢福放學回家,家有賓客賞菊。有位老叔知他早慧,便想當面驗證,笑瞇瞇地望著他說:“我有上聯:賞菊客歸,兩手折片彭澤景。賢侄請對下聯。”錢福應聲而上:“賣花人過,一肩擔盡洛陽春。”眾人大笑,夸他對得好。
“一肩擔盡洛陽春”
又有一次,他結伴游浙江仙都。這“仙都”是唐明皇的御書,景區有鼎湖峰、小赤壁等名勝,集“險、奇、秀”于一體,那鼎湖峰是單體石柱,特別神奇,號稱“天下第一筍”。當時,游伴對此石峰,贊嘆不已,而錢福則口吟—聯:“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鎮壓東江東。”意為,六位大力神合力拔出大地的一根骨骼,柱立在東江東岸的鼎湖邊。時人認為,這是描寫鼎湖石峰的奇句。
他少年時,應松江府試,即中秀才,與同府顧清〔后任南京禮部尚書〕、沈悅齊名,并稱“松江三杰”。
三、30歲會試,連中兩元,榮登狀元
成化22年〔1487年〕,錢福赴南京,參加南直隸省鄉試,考中舉人。
弘治3年〔1490年〕,錢福30歲,赴北京會試,兩位大學士主考官劉健、李東陽,從干凈雅麗的卷面,到理義雄辯的答案,毫無異議,點他為會元,并向皇上推薦。
狀元錢福
殿試由孝宗主持。面對皇帝的試題,他對策時,稍加思索,當眾揮毫,三千余言,倚馬立就,不用草稿,一氣呵成,而且,一字未改,卷面潔凈,語言暢達,義理精當。
看到如此策論與卷面,眾臣驚嘆不已。
孝宗大喜過望,將“第一甲第一名”, 赫然題在卷頭,并欣然出上聯:“春闈得士,狀元元是會元。”命錢福對下聯,他則緊承皇上對他的認可,把繼續向前輩學習,爭取做皇子小老師的理想,提煉為下聯:“圣旨遷官,少傅傅為太傅。”
君臣的對聯,珠聯璧合,內容完美,又謙虛高尚,禮儀周全。滿廷嘖嘴,眾人皆歡,李東陽卻嘆口氣,還幽幽地說:“可惜啊,未中解元!”大家都望著他,不解其意,他解釋道:“他已連登會元、狀元了。”眾人才明白,大學士是為錢福未能“連中三元”,而感到可惜。
四、越級授翰林編撰,三年后托病告歸
狀元郎錢福,越級授官,高任翰林院編撰。
他在公干之余,仍以書生的勁頭,刻苦讀書,勤奮寫作。他思維敏捷,才氣高逸,策論思辯,無人抗衡。時人還公認,他的詩文,無出其右,雄視一代。
他又工八股文,明末的王夫之認為,他應與武英殿大學士王鏊齊名,稱“錢王兩大家”。
弘治6年〔1493年〕,他任會試同考官,會同主考官,組織禮部會試,并閱卷初審。
他性格坦率,喜歡飲酒,每飲至醉,往往率性而為,出口數落人,同僚不喜,非議紛紜,人際關系不太融洽。
他在《鶴灘集》中,曾有這樣的人生感嘆:“天下有二難,登天難,求人更難;人間有二苦,黃連苦,貧窮更苦;天下有二薄,春冰薄,人情更薄;人間有二險,江海險,人心更險。知其難,守其苦,耐其薄,測其險,可以處世矣。”
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這次,同考官一卸任,登科僅3年,他才34歲,就托病告歸,不再入仕了。
弘治17年〔1504年〕,錢福病故,享壽僅44歲。著有《鶴灘集》7卷。其詩“集太白〔李白〕之仙才、長吉〔李賀〕之鬼才于一身”,代表作為《明日歌》、《蹴鞠》,還有《綾帕題詩》。
五、題詩綾帕與賦《蹴鞠》
錢福致仕歸家后,繼續過著讀寫的士人生活,不過,不追求功名利祿了,少了坐堂守職之累,他則拿出一定的時間與精力,游覽于奇山秀水之間,放蕩于高雅聲伎場所,過著閑云野鶴般的自由生活。
有人對他說,揚州有個張姓歌姬,國色天香,嬌媚動人。他到揚州后,才知這位佳人已贖身從良,嫁給當地鹽商了。他又去拜訪那鹽商,鹽商非常看重狀元郎,熱情接待,還設宴挽留,命小妾張姬給狀元敬酒。
“一身都是淡”
錢福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張姬白衣白裙,風姿曼妙,就像皎潔的秋月,不覺為之傾心,只是不好表露而已。酒足飯飽后,倒是張姬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地說:“妾身三生有幸,得見狀元郎,還望為妾賜詩,以志今日幸會。”說話之間,掏出懷中綾帕,便請為她題詩。
錢福酒意暈然,看著她秋水般清澈的眸子,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提起筆來,就在帶著佳人體香的綾帕上,用清逸的行書寫道:
淡羅衫子淡羅裙,淡掃娥眉淡點唇。
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賣鹽人?
小詩語言清新,意象清麗,茉莉花般的清香中,還夾帶著一股清澀的醋味,大有“在錯的時候,遇到了對的人”時,心中冒出的那種清苦味道。
蹴鞠
錢福寫了這首詩后,自覺寫美女詩很順手,艷雅有度,拿捏也準,便心生再寫的欲望。于是,在看一場女子蹴鞠時,他作了細致觀察,然后一揮而就,寫下名詩《蹴鞠》:
蹴鞠當場二月天,仙風吹下兩嬋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娥眉柳帶煙。
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斜曳露金蓮。
幾回蹴罷嬌無力,恨殺長安美少年。
大意為:女子蹴鞠賽在二月進行,參賽美女就像仙風吹下的月里嫦娥。踢球時,汗珠沾在漂亮的臉上,好像鮮花上的露珠晶瑩剔透;眉毛上沾著塵土,好像柳葉在蒙蒙煙雨之中。綠袖翻飛裸露出玉筍般手臂;紅裙飄蕩展現出美腳金蓮。幾回合踢下來,美女嬌喘乏力,看賽的長安美少年歡欣雀躍,心動不已。
我國古代女子蹴鞠,是以表演為主的體育運動。你看,狀元詩人筆下的女孩子們,一個個都是下凡的仙女,貌美如花。踢球時,她們衣裙飄飄,風姿綺麗,或綠袖翻飛、裸露出白玉般的手臂,或紅裙飄蕩、展現出香艷的美腿;臉上汗珠像花上露珠剔透晶瑩,眉沾塵土如煙雨朦朧中柳葉;嬌喘噓噓,嬌弱可人,長安城里看賽的美少年我見猶憐,心動不已。
六、總結治學經驗,創作《明日歌》
詩人錢福為狀元,大名鼎鼎,才名雙收。
他托病回歸后,無功名之欲念,也無案牘之勞形,卻沒放松進取心,仍然孜孜以求,堅持讀寫。這時期,他還總結治學經驗,創作《明日歌》,作為座右銘,以鞭策自己,同時,以現身說法,也勸告世人:要活在當下,珍惜今日,而不要等待明日,浪費時間,蹉跎光陰。全詩為: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錢福名言
全詩大意為:
一個明日接著又一個明日,明日是何等多啊!
如果人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中度過,那么他將虛度光陰,一事無成。
世人如果受到明日的連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老了;
如果活在當下,內心充實,才能享受到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的快樂。
人生百年,去了今日,明日又能有多少?請您聽聽我的《明日歌》。
這首詩,語言如話,意思直白,內容淺顯,道理通俗,用七個“明日”,反復強調,生命僅由“今日與明日”組成,務必要珍惜今日,今日事今日畢,不要拖到明日;你把握住“今日”,再爭取“明日”,天天如此,年年這樣,你就先贏了生命的前一半,從而啟示人們:世界上很多東西,都能盡力挽留,而“今日”卻不能失而復得,是挽留不住的!
生命屬于人,僅一次而已,活在當下,爭取明日,做個實在的人,這就是《明日歌》的主題。
這首詩,寫法也有特點,道理不是直上的,而是從世人通病“拖延癥”說起,有的放矢,不顯突兀,又引人興趣;二是語言口語化、歌謠化,順耳好記,瑯瑯上口;三是詩中特地用“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倆景句,描寫生活充實的人,在“今日事、今日畢”了時,面對年華的流逝、歲月的更新,所擁有的輕松愉悅心情,表達極為生動貼切,同時,在說理中插入這樣的描寫,又使全詩顯得嚴謹而活潑,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七、《明日歌》對晚輩文嘉的影響
明朝,江南名人眾多,才子如云,求功名者如過江之鯽,而爭得狀元的,除了錢福,還有誰呢?狀元錢福,名望很盛,影響到江南好幾代人,而他的座右銘也寫得好,同樣受到高度的評價。
現在講講文嘉〔1501—1583年〕。其父文徵明,著名詩畫家、江南才子。他家學淵源,又天資夙成,也是著名詩畫家。與錢狀元比,他則是晚輩,狀元去世時,他才掛4歲,兩人似乎沒有什么交集。
可是歷史上、甚至現代,卻有人說,錢狀元改寫了文嘉的《今日歌》!我想,這話講反了!
應該說,這位“精于鑒古,臨古之功也深”的后學者文嘉,除了繼承其父衣缽之外,還深受錢狀元《明日歌》的教育與啟發,聽弦歌而知雅意,便效仿狀元詩,也寫下《昨日歌》與《今日歌》,以勵志。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辨析。先看他的《昨日歌》: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少!
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文嘉很聰明,圍繞著狀元的“明日”,寫了“昨日”,還意猶未盡,又寫“今日”,請再看他的《今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聊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常識告訴我們,初學者寫作,無不先從模仿開始。現在,姑不論這兩首詩的教育意義,光看看他模仿的寫法,能給我們什么啟發?陳存選2024、02、18
惜時“三日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